基于儿童立场推进幼儿园户外游戏初探
2018-11-02钟敏
钟敏
【摘要】本文论述依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园方用心发现不足、精心发掘潜力,在儿童立场引领下从空间规划、材料投放、周边资源等方面进行适宜的开发、调整与完善,努力打造更高质量的幼儿户外游戏活动,不断将户外运动场逐步转变为游戏场、学习场、体验场。
【关键词】儿童立场 户外游戏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A-0151-03
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研究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站在儿童立场上,对现有的环境资源进行分析与改善,让活动的开展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兴趣与需要是幼儿园的根本任务之一。幼儿爱玩游戏,户外是广阔的天地。有专家指出,幼儿园有必要把孩子引向户外,让他们充分接触大自然,充分体验户外活动的快乐。那么,教师如何在儿童观指引下,借助课程建设来推动自身观念的转变?如何基于儿童立场,在开发与改造户外游戏的过程中,有效地将运动场转变为游戏场、学习场、体验场……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开展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一、贴近幼儿,用心发现不足
(一)室内空间局促受限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对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游戏场地设置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因为游戏场地面积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幼儿游戏开展的质量。审视我园的整体建构布局特点是内小外大,每班的室内活动空间十分有限(只有90平方米左右),很难同时满足各类游戏开展的空间需要。但是户外与公共空间面积十分充裕,运动场地3776平方,绿化面积1858平方。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将幼儿游戏的主阵地由室内转移、扩充至户外,让幼儿在感性、鲜活、真实的户外现场进行主动学习与探索,获得愉悦的体验。
(二)活动内容过于单一
户外场地虽然开阔,但是大片的塑胶场地和一些固定器械使户外游戏受到很大程度的局限。在以往的固有思维中,我们普遍认为户外就是幼儿的运动场,户外游戏活动就是以体育游戏为主导。幼儿活动内容主要集中为跷跷板、滑滑梯、秋千、攀登架等,偏向较低水平的重复练习游戏以及依赖固定化器械和玩具,这两类活动相对而言远离自然,不利于幼儿自然天性的发挥,不利于他们与自然进行充分的探索和挑战,可能导致幼儿在反复的活动中失去对现有游戏活动的兴趣。
(三)考虑安全限控幼儿
户外游戏活动由于开放性强,幼儿自主活动性大,加之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保障幼儿的安全就成为每一位幼儿教师的首要任务。我园户外场地建筑墙面材质是真石漆,比较粗糙,幼儿在运动中出现碰擦,容易对幼儿皮肤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等。不少教师会以幼儿安全为借口,不敢完全放手让幼儿自由探索,并不自觉地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控制,限制或部分限制幼儿自主活动的机会及在活动中的自由度,这样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剥夺了幼儿玩游戏的权利。
(四)固定作息缺乏灵活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要求,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但原来作息时间相对过细,将一日生活各环节都规定了具体起始时间,导致将各个环节进行人为割裂,限制了幼儿与教师对某一活动或某一环节深入持续研究的时间。而且整齐划一的作息制度只能让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在特定时间段集中到相应场地,导致户外游戏场地空置率较高。我园尝试改变以往过于细化、固化的时间安排,除了餐点、午睡的时间段固定之外,其他时间则允许教师根据活动需要灵活调配。弹性活动时间的实施,把自主权还给教师和幼儿,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求。
二、走进幼儿,精心发掘潜力
幼儿喜欢怎样的户外游戏环境,需要怎样的户外游戏材料?怎样的情境才能促进、满足幼儿充分地探索与适度地进行挑战?我们以“立足实际、围绕专题”为原则,针对利用空间、规划场地、保持兴趣、投放材料、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讨。
(一)科学合理规划场地
我园一楼户外空间中有小山坡、戏水湾、淘沙池、长度约500平方左右的硬质地(消防通道);二楼是开阔的操场,地面材质均为塑胶。针对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更好地开展活动,教师们分组讨论:可以开设哪些活动区?在什么地方设置?需要多大的空间?各区域之间如何有效互动?……场地规划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有效性,而且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久性;空间分隔是否科学在影响幼儿户外游戏活动效果的同时,更会影响幼儿的交往频率与质量。因此,教师们尝试站在儿童立场审视场地规划的适宜性。科学、合理地规划场地是幼儿户外游戏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与幼儿当前的需要和行动紧密相连。
经研讨,全体教师对游戏区域设置进行了统一布局,充分挖掘现有空间与材料,合理规划、巧妙利用,做到既让环境充满童趣,又在安全前提下满足幼儿的各种游戏活动需求。創设出平衡达人、灌篮高手、翻山越岭、你来我往、车轮滚滚、大型搭建、民间游戏、穿越丛林8个供幼儿自选的锻炼区域。在此基础上,利用山坡与钻筒规划了一楼山水横塘区;消防通道中利用各类小车、轮胎、木梯等规划了野营拓展区;平台大片玻璃上规划了阳光涂鸦区;二楼场地开阔又平坦,规划了大型搭建区与畅想迷宫区……多样化的户外场地是开展游戏的重要资源,操场上的所有空间与材料都在统一规划下物尽其用,幼儿可以尽情地涂鸦、挖掘、搭建、测量、捕虫,共同营造自选式、体验式、互助式、创造式的户外游戏场地。
(二)精心适宜投放材料
如何让户外活动更生动、更有趣、更贴近生活,以及幼儿的探究更持久、交往更深入、创造更充分是我们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教师在活动中发现,材料的投放至关重要。教师更多地考虑年龄、个体、经验的适宜性,不断增强材料的趣味性,从而引发高效活动。如教师为中班幼儿投放游戏性、情境性较强的材料,把户外活动场地设置成游乐场,投放野营、钓鱼、骑行等游戏材料,使幼儿玩得愉快;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增强,并喜欢深入探索与自我挑战,为此,教师提供低结构的游戏材料,如利用万能工匠、面条棍、大型花片等大型材质建构石湖风景;利用各类PVC管子、各种接口、大型花片、纸砖、布等有机组合进行创意书城造型;大型纸板、纸盒、纸芯、纸砖等进行迷宫组建游戏……针对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选择并分层投放各项材料,引发幼儿自主游戏,促进幼儿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集思广益开发资源
活动质量的高低与资源的开发引进有直接的关联。通过研讨,教师们学会主动、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游戏服务、为课程服务。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开发和利用各种适宜幼儿的户外资源,综合其他教育元素,多方位地引发幼儿深入游戏当中。比如在玩沙游戏中,很多材料被幼儿“请”到了沙池里:木桩、树枝、石头、毛根、蟹壳、牛奶罐、饼干盒……材料的有机整合利用,让幼儿的游戏更加丰富多样化。同时还盘活了家长教育资源和社区自然资源,全园上下通力配合,使户外游戏的材料不断充盈并源源不断,如竹子、芦苇、纸盒、油瓶、木块、鹅卵石、塑料罐……横塘周边的彩云桥、横塘驿站、横山公园、上方山风景区……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被一一引进,成为户外游戏中靓丽的风景,也使幼儿游戏的空间、材料、背景得以大幅度地拓展,赋予游戏建设新的内涵与活力。
三、读懂幼儿,专心“发酵”内功
随着对儿童、对课程理念认知的不断深入,我们开始追求幼儿户外游戏向更高质量方向发展,将户外游戏的环境创设由运动场逐步发展为游戏场、学习场、体验场;户外游戏内容拓展越来越多元,游戏材料的延展更多样化,教师让幼儿真正在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游戏。
(一)善于有效观察,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在真实、鲜活的户外学习情境中,有助于引发幼儿进行思考与挑战,同时户外游戏中蕴含着很多秩序、规则与要求,户外活动更需要教师具备善于观察、适时指导的能力。只有全面、完整地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才能对幼儿能力的发展有客观的评价,并在指导过程中实施适宜的调整策略,如在建构游戏“山水横塘”中,幼儿用竹子搭三脚架总是出现不平稳易倒塌的情况,两个孩子急得满头大汗,连忙向教师求助。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三脚架:三根竹子的长度如何?皮筋固定的位置有何不同?幼儿认真观察后找到解决办法:三根竹子的长度尽量统一、固定的点位不能太高、竹子撑出的角度要一致,这样的三脚架才能牢固稳健。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观察、敢于放手,在尊重幼儿想法与感受的基础上对其行为巧妙介入,实施有效指导,从而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二)解读幼儿行为,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如何解决个体中的不均衡性,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努力做到以学定教、因人施教。如提供的材料应具有可操作性、层次性,以满足不同个体、不同能力幼儿的选择。例如“过小桥”游戏:从宽短桥面——狭长桥面——负重过桥——花样过桥,难度逐渐递增。能力弱的幼儿可单纯练习过桥,而能力强的幼儿则挑物过桥、两人对面过小桥等,既实现锻炼目标,又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获得成功的快乐。趣味化的活动才能使每一位幼儿在活动中更积极、更投入,愿意面对新挑战,真正获得新经验。教师们在户外游戏中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必须关注个体、关注需要、关注兴趣,管住嘴、管住手,会等待、会观察,不断积累教育智慧,从量变到质变,才能引领幼儿将游戏精神贯彻到底。
四、相信幼儿,潜心发展特色
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已经成为了我园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我园特色研究的主要方向。从运动场到游戏场、学习场、体验场,这几个词代表了我园对户外游戏活动理念和实践发生改变的多个阶段。在户外游戏中,我園提供的不只是幼儿的运动场、游戏场,更是幼儿了解自己感知世界的一种学习场、体验场,幼儿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进行感知、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因此,教师应循序渐进地投放材料和改进规划,并清晰地认识到:环境、材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变化的依据就是幼儿的兴趣、需要、经验、能力……我们需要紧紧追随幼儿,真正相信幼儿的现有能力和潜在能力,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各种探索与挑战的行为。
为了让幼儿园的活动空间更灵活、更多样、更丰富,教师努力给幼儿提供更多享受户外探索与运动的机会,去享受自然与阳光。幼儿园应真正站在儿童立场,为幼儿打造健康成长的运动场、快乐成长的游戏场和智慧成长的学习场。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汪丽主编.田野课程架构与实施[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