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浊明目汤治疗玻璃体混浊及对患者眼底及血流变指标的影响*
2018-11-02孟文明
孟文明, 张 荻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郑州 450000),2.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眼科(郑州 450003)
主题词 眼疾病/中医药疗法 眼底 玻璃体 @化浊明目汤
玻璃体混浊是眼科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1-3]。主要表现为玻璃体出现丝状、尘状、条索状的混浊,视野内可见烟柱状、云雾状的黑影[4-6]。本病属于非独立性眼病,其发病的原因较复杂,出血、葡萄膜炎、色素、代谢产物及寄生虫等因素均为发病相关因素。碘化钾离子为本病及多种眼部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虽然具有一定功效,但其疗效尚无法完全令人满意[7-8]。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具有悠久历史,本院吸取中医治疗经验,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自拟化浊明目汤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于下文。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符合上述病例选取标准的90例玻璃体混浊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35~69岁,平均(53.68±8.12)岁;单眼病变18例,双眼病变27例;病程为21d至4年,平均(1.62±0.16)年。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35~69岁,平均(53.68±8.12)岁;单眼病变18例,双眼病变27例;病程为21d~4年,平均(1.62±0.16)年。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经显微镜裂隙灯检查,可见玻璃体呈炎性混浊表现并且内部可见条索状、云雾状或者团块状的渗出物;出血性的混油玻璃体内部可见血块,出血呈鲜红或者暗红色,纤维支架可见点状灰褐色混浊;②经本院专科主治和(或)以上级别医师联合眼底镜检、临床表现等明确诊断为玻璃体混浊的患者;③在完全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后自愿入组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入组前一个月内有眼部科手术、治疗以及相关药物应用史的患者;②合并眼部严重炎症、先天性的视力缺陷患者;③处于重大手术或外伤恢复期的患者;④心脑血管意外急性期患者;⑤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的患者;⑥对于本次研究中涉及治疗与用药有禁忌症、过敏史者。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碘化钾离子导入疗法进行治疗,以眼-枕法,常规清洁面部后患者取仰卧位,闭合双眼,使用3.0%的碘化钾滴眼液充分浸润眼科无菌纱布,置于闭合的眼部。将直流电导入电极的衬垫以生理盐水浸泡后置于碘化钾滴眼液纱布上方,辅电极置于生理盐水无菌纱布上;电流设置为1.0~1.5 mA,以患者可耐受为限制,维持治疗15~20 min;1次/d,隔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8周为一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上述治疗的同时联合给予自拟化浊明目汤进行治疗,方剂组成:丹参、葛根各30 g,云苓、泽泻各15 g,猪苓、枸杞各12 g,桂枝、白术、桑叶、川芎、地龙各10 g,甘草6 g;头晕头痛明显加珍珠母30 g、天麻24 g、白芷10 g;口干口渴加天花粉24 g、沙参15 g、石斛12 g;便秘加草决明15 g、火麻仁12 g、枳壳10 g;心慌、心悸者加炒枣仁24 g、柏子仁12 g;失眠难寐者加生磁石30 g、远志12 g、竹茹10 g;由本院中药房统一以水煎取汁后装入专用封闭袋内密封,一剂煎为2袋,每日一剂分早晚温服。
3 观察方法 治疗一疗程后,依据《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关于玻璃体疾病的相关标准制定临床疗效评估标准[7]。以玻璃体内混浊物基本吸收,原发症状临到控制,视野内的黑影消失,视力显著改善为显效;以玻璃体内的混浊物部分吸收,临床症状与视力水平有所改善为有效;以未达上述标准或较治疗前加重为无效;总有效为显效、有效之合计。
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眼底病变程度以及视网膜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血液流变学(血流变)指标: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情况。眼底病变程度依据行业分级标准评估[8]。以眼底正常,视神经与视网膜的血管、神经纤维均清晰可见为0级;以眼底可见明显红光放射,视神经、视网膜血管与神经纤维可辨认但有轻度模糊为Ⅰ级;眼底可见红光放射,视网膜血管与视神经较模糊、辨认较困难为Ⅱ级;以眼底可见轻微红光反射,视网膜血管与视神经模糊、辨认困难为Ⅲ级;以眼底未见红光反射,后极部的结构难以辨认为Ⅳ级。
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1.0软件作为统计学处理专用软件。研究数据录入后,等级数据以非参数检验,计量数据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4.44%,对照组为62.22%;观察组整体疗效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临床疗效评估对比表[例(%)]
注:两组总有效率对比Z=-2.024,P<0.05
2 两组眼底病变程度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眼底病变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眼底病变程度均较前减轻,组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底病变程度较对照组轻,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两组血流变指标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血流变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流变指标均较前改善,组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血流变指标较对照组理想,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眼底病变程度对比[例(%)]
注:组内对比, *P<0.05;组间对比,△P<0.05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血流变指标对比
注:组内对比, *P<0.05;组间对比,△P<0.05
4 两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见表4。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前改善,组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理想,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治疗前后两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注:组内对比, *P<0.05;组间对比,△P<0.05
讨 论
玻璃体混浊是眼科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直观,并且直接影响患者视野与视力,可给患者的眼部健康与心理健康均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正常的玻璃体为无色透明凝胶状体,内部无血管、神经等组织,主要由周围视网膜脉络与房水提供营养支持。当其发生炎症反应、出血等病变时则可诱发玻璃体内部红细胞与炎性细胞的分解产物、纤维蛋白等发生异常增生,从而出现玻璃体内部的增生性病变,影响视力水平[11-13]。另外,患者的玻璃体发生液化可致液化腔形成,使得玻璃体支架的构成物胶元纤维出现浓缩并异常聚集而形成非透明性浑浊物,这也是本病的发生的一项重要诱因。本病的临床治疗主要有碘制剂、α-糜蛋白酶以及透明质酸酶等。口服碘化钾对口腔刺激较大患者多难以耐受,导致用药依从性降低而影响疗效。碘化钾离子导入疗法是本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在电刺激的作用下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促进局部药效吸收,治疗过程无显著不适感,患方耐受度较高。但由于本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患者可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基础性疾病,同时眼部及机体各器官功能均开始进入衰退期,单纯应用碘离子导入治疗对于患者身体的致病机理并无特效。因此,探寻一种联合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中医治疗本病历史悠久,具有独特优势[14]。中医理论将本病归属于“云雾移睛、暴盲、眼疾”等范畴[15]。认为本病形成主要为是由于患者肝肾虚损、气虚血亏、痰湿蕴结而致气滞血瘀、浊湿难降久而成病。治疗中应以活血化瘀、化湿去浊为要。本院依据中医理论自拟出化浊明目汤治疗本病,方中:桂枝药性辛、温,归肺、膀胱、心经,其功效为温经通阳、发汗解表;主治风寒表证、湿痹、水肿,痰饮,瘀滞癥瘕,脘腹疼痛等症。云苓药性平,味甘淡,归肾、心、脾经,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宁心、健脾、安神等作用;常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痰饮以及心悸,失眠等病症。猪苓药性平,味甘淡,归肾膀胱经,有利水渗湿功效;其最大特点是利水而不伤阴。泽泻药性寒,味甘咸,主降,既能除湿又能通淋止渴,既治水肿又可止泻。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具有健脾补气、燥湿利水功效。桑叶药性辛寒、味甘、苦;可疏散风热、平抑肝阳、凉血止血、清肝明目。葛根药性辛、凉,味甘,归肺、胃经,有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发表解肌作用;具有很好的扩张血管作用。川芎药性辛、温,归心包、肝、胆经;具有祛风止痛、活血行气,对血小板聚集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枸杞具有补肾益精、润肺生津、养肝明目作用。丹参可补血、活血、养血,有丹参一味,堪称四物之称。地龙本方取其疏通经络作用,其所含有的“蚓激酶”可有效的溶解微小血栓和改善微循环作用。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理想,提示化浊明目汤可有效提高玻璃体混浊的临床疗效。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可以证明,两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眼底病变程度均处于同一基线水平,可满足对比要求。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各项观察指标均较前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眼底病变程度较对照组轻,提示化浊明目汤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并部分逆转眼底病变。
综上所述,自拟化浊明目汤能够提高玻璃体混浊的临床疗效,减轻眼底病变程度,改善血流变与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指标,从而促进眼部血供与代谢,更有利于混浊体的尽早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