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麻醉中的效果分析

2018-11-01杨晶敬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4期
关键词:锁骨骨折麻醉效果臂丛

杨晶敬

【摘 要】 目的:分析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应用在锁骨骨折麻醉过程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4期间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共86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臂丛阻滞麻醉,研究组实施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对两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MAP、H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锁骨骨折患者实施麻醉过程中给予臂丛与颈浅丛相联合麻醉,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具有显著麻醉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臂丛;颈浅丛;锁骨骨折;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256-02

锁骨骨折属于骨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创伤性骨折,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将其切开后实施复位内进行固定。锁骨骨折的麻醉与其他相关手术麻醉相比,更为困难。通过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由于费用较高,对麻醉的管理具有较大的难度,再加上产生的不良反应比较多,因此,在临床中以局部麻醉为主[1]。传统的麻醉方式主要为臂丛阻滞麻醉,通常会出现阻滞不全现象,而通过臂丛与颈浅丛联合阻滞,具有显著效果,且能够使患者的疼痛感得以有效降低。为此,我院选取了2017年4月-2018年4期间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对其实施不同麻醉方式产生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并做出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共86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其中,研究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在23-46岁之间,平均(34.5±11.5)岁;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在22-47岁之间,平均(34.5±12.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以下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仰卧位,头偏实施检查。

对照组实施臂丛阻滞,具体操作为:在患者的骨折处的前与中斜角落肌的中间,以及肌间沟,进行定位后,实施消毒,并在穿刺点部位,沿着肌间沟实施穿刺,患者的骨折侧的上肢存在异常感的时候,以针尖进行固定,在回抽无血,或者是脑脊液之后,将1%利多卡因以及0.25%的罗哌卡因两者相混合后,注入20ml,并观察5-10min。

研究组在对照组实施臂丛阻滞的前提下,给予颈浅丛阻滞。具体操作为:

在实施臂丛阻滞10分钟后,实施颈浅丛阻滞,穿刺点选择为胸锁乳的突肌后缘的中心,实施消毒后,进行穿刺,通常为垂直穿刺,在进入到颈浅筋膜之后,将1%利多卡因以及0.25%的罗哌卡因两者相混合后,注入5ml。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2组患者麻醉过程的生命体征状况(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脉动压(MAP)、心率(HR))、麻醉效果。

麻醉效果评定:(1)优:手术中无痛,不需要再次实施镇静药物镇痛,可以顺利完成手术;(2)良:手术中实施分离牵拉的时候,通常会出现疼痛感,需要给予相应的镇痛或者镇静药物;(3)差:手术过程中产生疼痛,阻滞不全,需要给予相应的镇痛、镇静药物,还需要再次进行麻醉,甚至需要改为全身麻醉。

1.4 统计学分析 将SPSS20.0软件应用在数据的处理中,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x±s),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研究组麻醉的优良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数据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 研究组MAP、H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结论

锁骨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就是手术治疗,实施切皮的时候,都会出现较为强烈的刺激,且患者会产生较为显著的应激反应,就会导致患者的心率的快速加快,以及血压的升高。对于锁骨骨折患者而言,对其实施麻醉处理通常较为困难,较为常用的麻醉方式为颈浅丛、臂丛、全麻等[2]。传统的麻醉方式,通常会选择臂丛或者颈浅丛两者之一的阻滞方式,但是,通常会出现阻滞不全的现象,这就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会出现疼痛感,甚至需要给予相应的镇静以及镇痛药物,或者是全麻,这就会对手术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而锁骨深层的肌肉是受到C神经根的臂丛所支配,锁骨手术需要进行阻滞的神经范围主要包括肩上区以及锁骨区,因此,在麻醉的时候,需要将该神经区域进行全部阻滞。而通过对臂丛与颈浅丛均实施麻醉,即可满足该要求,具有显著麻醉效果。

本次研究顯示,研究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MAP、H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锁骨骨折患者实施麻醉过程中给予臂丛与颈浅丛相联合阻滞麻醉,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具有显著麻醉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雷静宇.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1):96+99.

[2] 史曼.锁骨骨折应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2):6193.

猜你喜欢

锁骨骨折麻醉效果臂丛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烧伤休克期的麻醉作用探讨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手术治疗肩胛颈骨折合并同侧锁骨骨折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臂丛神经丛内神经移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