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术中护理效果及对其并发症率影响观察

2018-11-01李洪晓张杰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4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脑血管病

李洪晓 张杰

【摘 要】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术中护理效果及对其并发症率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05-2018.05期间脑血管病患者73例,在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术中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护理效果和并发症率。结果:在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时,主要是以护理满意度为主,其中52例为十分满意患者,20例为满意患者,1例为不满意患者,總满意度98.6%。在全部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患者出现急性脑栓,1例患者出现颈动脉窦反应,总并发症率4.1%。结论:在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在其术中进行护理配合,能够有效提升其护理效果,同时降低并发症率,实现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关键词】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中护理;并发症率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145-01

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其介入治疗效果,避免患者出现不同并发症,以此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由此可见,为了保证脑血管病临床疗效得到全面提升,除了需要加强其介入治疗之外,还应该加强术中护理,通过相关护理措施的落实,确保患者病情得到控制[1]。本文选取2017.05-2018.05期间脑血管病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05-2018.05期间脑血管病患者73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最小年龄47岁,最大年龄78岁,中位数62.5岁;15例患者为脑出血疾病,58例患者为脑缺血性疾病。根据患者介入治疗情况进行术中护理干预。

1.2 方法 在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后,患者均采取介入治疗,并对患者进行术中护理干预,详细如下:(1)心理护理,患者送至导管室后,需要科学进行查对工作,强化和患者间交流,对临床介入治疗方法和目的等进行讲解,保证患者对其知识内容进行基本了解。另外,患者提出问题同样需要进行积极解决,同时予以相应安慰,以此消除其恐惧感和焦虑感[2]。(2)麻醉工作的展开。在患者左侧肢体位置创建静脉通道,实现三通连头安装,确保心电监护仪和血氧饱和度等仪器的有效连接;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时,要求护理人员协助进行,在完成整个麻醉后,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使手术位置呈暴露状态。(3)做好术中护理工作。临床医师展开消毒工作时,护理人员应该协助进行,在进行无菌手术台布置后,加强肝素盐水和麻醉药物准备,科学展开压力输液连接,保证输液管符合无菌条件要求。气体的多次检查,可以确保其无菌状态,同时对气体排尽情况进行准确判断,以便于进行加压操作,压力值维持300mmHg标准(1mmHg=0.133kPa)[3]。在患者对面位置进行监视器的设置,同时进行角度合理调整,只有对患者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才能更好对患者病情予以控制。(4)术中药物治疗。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使其呈全身肝素化状态,在患者实现动脉鞘的放置后,需要深入研究患者体重情况,以便于对肝素用量进行明确。患者进行肝素治疗时,有效计算其肝素剂量和使用时间尤为重要,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肝素半衰期予以控制,以此实现手术治疗的有序进行。(5)并发症护理,在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并发症护理时,其并发症通常表现为:脑血管痉挛和下肢静脉血栓等,具体护理方法包括:脑血管痉挛护理,对于部分患者来讲,因介入材料的影响,极易发生脑血管痉挛症状,所以,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需要护理人员加强患者意识和瞳孔等观察,若是出现脑血管痉挛症状,应该及时停止治疗,以便于采取针对性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在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过程,应该对穿刺侧予以固定,同时观察穿刺侧的血行情况。基于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穿刺部位颜色和皮肤温度等观察,一旦发生异常应该及时进行包扎调整,根据医嘱进行低分子肝素治疗。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在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时,主要是以护理满意度为主,其中52例为十分满意患者,20例为满意患者,1例为不满意患者,总满意度98.6%(72/73)。

2.2 并发症率

在全部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患者出现急性脑栓,1例患者出现颈动脉窦反应,总并发症率4.1%。

3 讨论

对于脑血管病患者来讲,其发病率、致残率相对较高,若是患者未进行及时治疗,以及治疗方法错误,均会提升致残率,甚至造成患者的死亡。现阶段,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常是以脑血管的介入术为主,以便于改善患者血型不畅等。部分临床研究显示,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时,其手术治疗与医生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等密切相关。因此,在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除了需要选择有效治疗方法之外,还应该通过相关护理措施的落实,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其原因为:虽然介入治疗方法具有较为理想治疗效果,但同时还和患者状态、护理质量存在直接联系,如果没有未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则会引发不同程度并发症。因此,患者手术过程,加强术中护理干预和配合尤为重要,一旦护理人员发生用药错误等问题,极易引发脑梗死等并发症,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4]。

在本次研究过程,选取73例脑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心理护理、麻醉工作展开等方式,以实现其护理满意度的提升,研究结果显示,总护理满意度98.6%,并发症率4.1%。

综上所述,在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中,对其进行术中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在降低患者并发症率的同时,确保患者具有较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对其进行推广和应用,避免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参考文献

[1] 唐雪.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9):144-145.

[2] 黄文领.优质护理干预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6,3(11):9-10.

[3] 田兴丽.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术中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9):150-151.

[4] 张萍.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3):145-145.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脑血管病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髋部滑囊炎的介入治疗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电图异常68例临床分析
探讨颅内外血管狭窄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