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8-11-01陈建军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4期
关键词:疗效评价功能锻炼肩周炎

陈建军

【摘 要】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肩周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电针治疗,治疗组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及远期疗效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近远期临床疗效理想,且在松解黏连,改善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优势。

【关键词】 电针;功能锻炼;肩周炎;疗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091-01

肩周炎又叫做粘连性肩关节囊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通常表现为肩痛伴运动功能障碍的症候群[1]。目前,西医常规治疗以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2]为主,但疗效慢、疗程长、治疗效果不显著。传统医学[3]在肩周炎的治疗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有其自身特色和优势。其中以针灸[4]运用较为广泛。针推科就诊的患者中肩周炎的占比较高,我科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电针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20例患者均为符合纳入标准的本院门诊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①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8.4±8.3)岁;病程(3.3±0.7)周。②治疗组,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0.2±9.0)岁;病程(3.5±0.6)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管局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①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所致;②好发年龄50岁左右,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③肩关节周围疼痛,尤以夜间为甚,常因气候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④日久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可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⑤ X线检查多示阴性,病久者可出现骨质疏松。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40~70岁,性别不限;③同时,在接受本研究方法期间停止用其他疗法;④自愿加入到本试验,能配合治疗和随访。

1.4 排除标准:①年龄<40或>70岁,或合并有严重心、肝、肾以及造血系统疾病;②肿瘤、精神病患者及孕妇;③肩部急性软组织损伤、感染性炎症、骨折、脱位、严重骨质疏松患者; ④同时接受其他治疗,可能会干扰疗效观察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电针治疗: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35X100mm、?35X50mm华佗牌不锈钢毫针(苏医械登字第2150012号)及上海高新医疗器械公司的G6805-Ⅱ型电针仪(标准号Q/CYBV24-2000)。

①治疗取穴:肩髃、肩髎、肩前、臂臑。②操作步骤:患者取常规坐位,屈肘,臂稍外展,暴露患肩治疗部位,用75%酒精棉球取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肩髃、肩髎、肩前三穴均采用夹持进针法,进针2.5~3寸,其中肩髃针尖朝极泉方向,肩髎、肩前针尖均朝臂臑方向;臂臑采用提捏进针法,针尖朝肩髃方向,进刺1.5寸。以上穴位在进针得气后,均顺时针及反时钟方向来回各捻转45°,频率30次/min,每穴行针1 min,然后以肩髃和臂臑、肩髎和肩前各为一组,分别接通电针两极;选用疏密波;频率恒定为疏波4Hz,密波30 Hz;电针强度以能观察到肩部肌肉跳动为度,同时要求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前提。电针时间20 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间隔3天,共治疗2个疗程。

2.2 治疗组:

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患者自身功能锻炼

方法:①前屈爬墙:面对墙壁,两脚分开,离墙一臂距离,患臂伸直,前举,指尖触墙并沿墙缓慢上爬,使上肢尽可能举高,达到最大限度,停留一分钟后慢慢放下,重复上述动作一遍。②弯腰晃肩:两脚并立与肩同宽,健侧下肢向前作弓步,上身前屈,患肢伸直,作肩关节环转运动,顺时针、反时针各20圈。③屈肘外旋:患者自然站立,上臂贴紧躯干并屈肘,以肘部为支点,做肩部的外旋运动,要求达到最大限度,并重复20次。④后伸内收:患者站立,患肢后伸并逐渐内收,用健侧手拉着患侧手或腕部,逐步向健侧拉同时往上牵拉,达到最大限度为度,并停留一分钟,重复此动作三遍。⑤头枕双手:患者自然站立,双脚并拢,双手手指交叉,抱住头枕部,先两肘尽量内收,后再尽量外展,均要求达到最大限度,重复此动作20次。⑥轻拍理肩:患者站立,患臂伸直并放松,健手五指并拢,微屈成空掌,由上而下轻拍患臂,重复此动作15次结束。

功能锻炼由患者回家自行完成,每日一次,时间约30分钟。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①肩关节功能:采用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onstant—Murley)评定[5],总分100,共四部分:疼痛、日常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肌力;其中35分(疼痛15分,日常生活能力20分)来自患者主观感受;65分(ROM 40分,肌力25分)来自医生客观检查。②疗效:参照国家中管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 制定:一、治愈:肩关节疼痛消失,肩部活动正常,工作生活无影响;二、显效:肩痛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基本正常。三、有效:肩部疼痛较前减轻,功能活动有所改善;四、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

3.2 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 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两组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其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示治疗组在改善关节功能活动度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1;临床疗效比较方面,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的有效率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示治疗组治愈率与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见表2;远期疗效方面,治疗结束3个月后,对两组病例进行了随访,发现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见表3。

以上分析说明电针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确切,且电针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近远期临床疗效及在松解黏连,改善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4 讨论

肩周炎是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出现无菌性炎症,肌腱粘连,造成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退行性病变。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肩部受凉、劳累、慢性劳损引起,故有“漏肩风”、“肩凝症”等名称。其病机与年老体虚、肝肾渐亏、气血不足,又复感风、寒、湿之邪,阻滞经络,气血闭阻,不通则痛,继而出现肩关节周围疼痛,功能障碍。治疗以疏通经络,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为主。肩周炎疼痛及黏连以局部为主,本次治疗取肩周四穴辅以电針。

针灸能活血化瘀、调节气血阴阳、疏经通络止痛;辅以电针治疗,能更好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无菌性炎症水肿的吸收,同时合理的电针刺激还能抑制痛觉神经递质的传递和提高痛阈值,产生镇痛效应。肩关节自我功能锻炼能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改善关节功能活动度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并能一定程度上巩固和提高治疗效果,防止复发。电针配合功能锻炼二者有机结合,能更好的消除疼痛,松解关节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理想。

参考文献

[1] 吴宇峰,肩关节周围炎的病因病理研究现状[J],中医正骨,1999(3):47-48

[2] 罗圳林,陈海鹏等.肩周炎非手术疗法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6(6):76-80

[3] 王永华,肩周炎的社区康复最新进展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智慧健康, 2018,(5):74-76

[4] 罗晓舟,唐纯志等. 针灸治疗肩周炎有效性Meta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4):586-571

[5] 南登昆,康复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9—281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0-190

猜你喜欢

疗效评价功能锻炼肩周炎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评价探究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237例手部肌腱损伤的护理体会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