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不同时间用药的流产效果分析
2018-11-01王天能
王天能
【摘 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不同时间用药的流产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120例药物流产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三组均先做200mg米非司酮给药,而后A组间隔24h进行0.8mg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B组间隔36h,C组间隔48h,而后三组均在3h后进行0.4mg米索前列醇重复阴道给药,分析不同用药后患者流产成功率、妊娠物排出时间、流产后出血量、流产出血时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为流产成功率上,A组为82.5%,B组95%,C组82.5%,各组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物排出时间上,B组显著少于A组、C组,组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流产2h后出血量、流产出血时长上,三组没有明显差异,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腰痛乏力、头晕、发热寒战、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率上,三组没有明显差异,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产用药中,在米非司酮用药后间隔36h做米索前列醇给药可以更好的提升流产成功率,同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不影响妊娠物排出时间与流产后出血量,整体效果更突出。
【关键词】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用药时间;流产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083-02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用药进行流产处理属于临床常用方法,该流产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人工流产术引发的宫腔受损以及感染等问题,提升流产的安全性,患者的痛苦也相对减少[1],对于育龄期女性而言有更好的适用性。本文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120例药物流产患者,分析不同时间给药后患者流产成功率、妊娠物排出时间、流产后出血量、流产出血时长、不良反应情况,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120例药物流产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其中A组年龄21岁至36岁,平均为(27.4±3.1)岁;B组年龄20岁至35岁,平均为(28.2±4.5)岁;C组年龄21岁至37岁,平均为(27.1±2.7)岁;三组患者均属于8周至12周妊娠期范围,三组在基本的信息上没有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均先做200mg米非司酮给药,而后A组间隔24h进行0.8mg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B组间隔36h,C组间隔48h,而后三组均在3h后进行0.4mg米索前列醇重复阴道给药,观察用药效果。
1.3 评估观察
分析不同用药后患者流产成功率、妊娠物排出时间、流产后出血量、流产出血时长、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护理有关数据通过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用药后患者流产成功率情况
见表1,在为流产成功率上,A组为82.5%,B组95%,C组82.5%,各组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见表2所示,在腰痛乏力、头晕、发热寒战、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率上,三组没有明显差异,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用药后妊娠物排出时间、流产2h后出血量、流产出血时长情况
如表3所示,在妊娠物排出时间上,B组显著少于A组、C组,组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流产2h后出血量、流产出血时长上,三组没有明显差异,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米非司酮属于抗孕酮性的甾体药剂,可以针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发挥作用,可以更好的结合孕激素受体,促使蜕膜细胞变性坏死[2],让胚胎终止发育。同时可以有助于子宫肌层兴奋,让子宫肌细胞之间产生间隙性的连接,让子宫更强收缩。米索前列醇属于前列腺素E1衍生物,可以针对子宫肌层前列腺素受体产生针对性的结合,促使宫缩。两种药物结合使用可以有效的强化效果。本研究中米索前列醇采用间隔36h用药可以有效的提升流产成功率,减少不完全流产与流产失败的问题。对于8至12周的妊娠情况而言,因為胎盘面积相对较大,绒毛生长已经进入蜕膜,合理的控制流产出血量与出血时间,整体的药物控制效果相对更为理想。有效的提升流产效果,控制流产不良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博,郑芙,徐磊等.复方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50例[J].医药导报,2016,35(Z1):31-32.
[2] 郑亚红.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7周内宫内妊娠240例[J].医药导报,2017,36(Z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