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探析

2018-10-31涂运祥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院校精神

涂运祥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职业精神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对待职业的态度和价值观,反映了从业人员的价值追求和人生态度,一般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责任等要素。

从业者职业精神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所生产产品的品质。众所周知,“德国制造”引领世界、“瑞士制造”闻名全球,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国家高度重视人的职业精神培养。比如德国,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包括责任感等内容的职业精神培育,并通过立法来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

一、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

较强的职业精神既是职业院校学生个人成长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加强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利于职业院校的良性健康发展、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是经济社会转型和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软化趋势日益明显,市场经济对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一要求不仅表现在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更表现在对劳动者的职业精神方面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不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除了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继续保持较大优势外,部分高端装备制造产品也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展示出强劲竞争力。如中国高铁、中国核电设备等高端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青睐,这表明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竞争力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很多中国制造产品还存在质量、性能较差等明显不足。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缺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是导致上述不足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转型迫在眉睫的大背景下,从业者仅仅具备专业技能是远远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精神的养成,真正做到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同时提升,才能为我国实现由“全球制造大国”向“全球制造强国”的转变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现代社会,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究其实质就是人才素质和职业精神高低的竞争。随着产业发展的不断升级,生产智能化水平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企业对员工职业精神的要求也更迫切。2017年,课题组对100家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开展“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能力素质需求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6份。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爱岗敬业、责任感、诚实守信等作为职业精神重要内核的三个要素稳居前三,且超过将近89%的受访单位认为这三项要素“很重要”。可见,职业精神已越来越成为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指标。

表1 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能力素质需求调查表

可以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过去那种“一技在手,就业不愁”的“短期培训班”式的“制器”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素质、有职业操守的人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二)加强职业精神培养是高职院校的价值追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那么,这种“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性?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明确要求,即高职院校培养的人应该是“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的“和谐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只有职业技能而缺乏价值追求的“专家”。简言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又必须重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把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

(三)个人持续发展离不开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作为从业者对所从事职业的认知和态度,既是从业者从事某种专业活动的精神支柱,也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强大动力。对即将进入或刚进入职场的从业者而言,要在职场得以持续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较强的职业能力能帮助从业者在求职初期较快地敲开职场之门,而进入职场后能否站稳脚跟、能否走得更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精神的强弱,因为,在职场决定“才(职业技能)”如何使用的往往是“德(职业精神)”,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实践证明,一个职业人如果只是具备满足岗位的基本技能需求,他也许可以保证“做完”工作,但不一定能“做好”工作,而一个技能出众,职业道德低下的人还可能成为职场“毒药”,会毁掉个人前程、危及社会。可以说,职业精神是学生在职场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

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在教育理念上忽视职业精神教育培养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如此同时,由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办学理念上过度强调“能力本位”“技能至上”,把人才培养目标高度集中在操作技能的打磨上,而忽视职业精神培育。这种教育理念直接导致职业精神培育内容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评价等环节的缺失,致使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不足,学生进入职场后往往表现出怕吃苦、不愿到基层、频繁“跳槽”、做事敷衍马虎等行为,严重影响了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评价,损害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

(二)教学内容缺失、教育方式方法僵化

一是职业精神培养内容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缺失。据调查,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精神培养课程,职业精神教育内容大多散见于“两课”、生涯规划课或综合素质课等课程中,其呈现出零散性,专业性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不利于学生职业精神系统的培养。

二是教育教学方法单一僵化。受“能力本位”“技能至上”思想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还普遍对加强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态度敷衍,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大多采取理论灌输“填鸭式”的僵化模式,师生缺乏互动交流,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职业精神的积极性。

三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忽视实践对职业精神养成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职业精神培养离不开职业实践活动,只有在具体的职业情景中进行实践体验,才有助于学生将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职业精神培养效果。那种脱离职业环境,囿于教室用黑板、粉笔教授职业精神的方式无法让学生通过职业实践体会和理解职业精神的内涵实质,显然无助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三)学生缺乏培养职业精神的内动力

目前,一部分学生及家长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还缺乏正确的认知。在他们看来,到高职院校求学无非是“学一项技能,找一份工作,有一碗饭吃”。正因如此,“一技在手,就业不愁”“职业精神华而不实、虚无缥缈”等思想在广大高职学生中存在。他们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职业技能的提升上,而不愿意在“华而不实、虚无缥缈”的职业精神养成上“浪费时间”,导致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忽视甚至抵触职业精神教育教学活动,学习缺乏主动性,严重影响了职业精神培养效果。

三、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途径

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就必须切实转变人才培养理念,革新教育教学方式,强化实践育人平台,多措并举形成强化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强大合力。

(一)切实转变育人观念,将职业精神培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切实改变“能力本位”“技能至上”的“制器式”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培养“复合型、发展性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理念。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加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着力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使高职院校毕业生走上职场后不仅能在职场站稳脚跟,更能得以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将职业精神培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文化艺术类课程建设,完善人格修养,培育学生诚实守信、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要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高职院校必须进行顶层设计,将职业精神培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通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改革确保职业精神培养在教育教学中的应有地位。否则,“加强职业精神培养”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没有了依托,就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将流于形式。

(二)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强化学生职业精神培养

一是要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通过教师以身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产生长远影响。高职院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的职业精神培养,通过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是要强化教师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意识,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融入职业精神要素。高职院校要切实转变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教书不育人”、只传授知识技能不注重职业精神培养的现状,积极推进“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转变。鼓励专业教师深入挖掘提炼专业课程所蕴含的职业精神元素,并把这些元素深度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三是要革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培养职业精神的有效性。实践表明,互动式、体验式等教育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升职业精神培养效果。因此,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力避理论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应用案例法、情境法、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职业精神培养效果。

(三)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协同育人强化学生职业精神培养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从业人员,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市场需求,企业最有发言权。所以,高职院校要杜绝“闭门造车”,坚持开门办学,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共同开发课程、合作搭建实践平台、共建双师队伍、拓展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引入企业文化等多种措施,与企业进行协同育人,强化学生职业精神培育。

(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打造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第二课堂是帮助学生将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实践平台。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搭建有利于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实践平台,如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活动和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了解社会、认识职业的社会实践中实现职业精神内化。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院校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