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滩观荷遐思
2018-10-30党万通
党万通
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出发,一路奔腾咆哮,卷起千堆雪,多少年来让人敬畏膜拜。他以特有的雄浑浩荡彰显出亘古不变的禀异。然而,他的女儿透出的却是迷人的江南风韵。会盟银滩就是黄河的女儿,她是在黄河的臂湾里长大的。
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到了孟津会盟就向北拐了个弯,给这里留下了万亩湿地。十年前经过大力开发,这里已成为集综合种植养殖、科技示范、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也是北方少有的“江南水乡”,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前来。
六月正是赏荷时节,我随洛阳作家孟津行采风团一行来到会盟银滩,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万亩稻田所形成的方塘,布局规整,浅水盈盈,一望无垠。田边有人把成车的秧苗一捆捆地抛到水田里,让它们排列成行,稻田里的村民赤腿弯腰正在插秧,随着他们边插边退的脚步,绿油油的秧苗在他们手里快速入水,犹如巧手织就着碧毯,一会功夫就铺满了水面,那一株株秧苗迎风荡起微微碧波。这实在让我感到有些诧异,就问孟津县旅游促进局的向导,他笑着说,随着新型农业和旅游开发,这里的村民即种小麦,也种水稻,既养鸡鸭也养鱼虾,现在可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了,老百姓的生活十分殷实富足。
黄河曾经桀骜不驯,曾经无情地肆虐过这片土地,黄河水患让多少人流离失所,让多少家园沉入浊流泥沙之中,悲剧曾在那一代人们的心中演绎。不过这些都已成为不堪回首的过往,近年来通过进一步治理,黄河给人们带来了数不清的福祉。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就是人类在治理黄河中的一次壮举,也是人们治黄理念由“控制洪水”转变为“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成功尝试。小浪底水库就像一个大“水盆”,既可以拦蓄上游洪水,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又可以利用水库蓄水人工制造洪峰,减轻水库淤积,冲刷下游河道,从而改变了这条河的千年禀赋。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充分利用水的能量用来发电,六台机组总装机容量180万KW,源源不断的电流让黄河两岸的千家万户充满了光明,这是多少年来人们所不曾想过的事。
沉静下来的黄河不仅给世间带来了光明,也带来了安宁慈祥。会盟银滩作为黄河湿地的一部份,绿树成荫,荷花绽红,百鸟祥集,金鳞游泳,特别是那万亩稻田引来人们的格外关注。银滩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黄河银滩的土地十分肥沃,银滩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用黄河水浇灌的稻米,颗粒饱满、色泽鲜亮、味道香甜,这里的白米水稻很受人们欢迎。虽说是北方,但人们对水稻种植有着丰富的经验,银滩附近的村民把黄河水引入稻田后,再播种、育秧、插秧。随后为水稻灌水、加固水渠、除草、防病、防虫,确保水稻优质高产。这里的村民不喜欢使用农药、化肥,认为太不环保,他们会在水稻四周种植芝麻、黄豆等农作物,来抑制杂草生长。没有农药、化肥的环境,青蛙和一些专吃害虫的益鸟成为这里庄稼的医生,因此这里的水稻长势喜人,亩产可达1300多斤。每到十月中旬,万亩稻田金浪滚滚,收获的人们更是欢声笑语。
高产的优质白米收获后,当地村民除了自给自足,还举办一年一度的“新米节”,络绎不绝的游人和闻名而至的商家都会争相抢购,“新米节”一般持续到当年十一月底,几百万斤新米就会被抢购一空。吃过新米的人都说,银滩的米绿色环保,味道甘甜醇香,嚼起来是黄河的味道,品起来却有江南的诗韵。
银滩不仅有现代鱼米之乡的诗韵,更有着来自大唐的诗魂。据说被誉为“诗佛”的唐代大诗人王维曾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王维出身于山西太原的名门望族,很小时父亲王处廉就去世了,母亲崔氏携全家搬至洛阳孟津县会盟镇双槐村龙洞山庄。王维二十岁进士及第,离开了孟津会盟,初任太乐丞,但他的仕途却甚为坎坷,几年后就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不久之后,王维又被免职,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孟津,与自己曾经青梅竹马的小表妹刘氏结为连理。他们夫妻相敬如宾,感情笃深,之后王维到江南游历,两人不断鸿雁传情。王维在他的《杂诗三首》的第一首写道:“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表达了对家中爱妻的思念之情。在两年的相思中,其妻刘氏身染重疾,王维接到家书后,急忙回到孟津,遗憾的是妻子已病入膏肓,不久便离开了人世,他们二人没有留下子女。《旧唐书·王维传》说,王维“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王维用自己对妻子的深厚情感,诠释了爱情的含义。如果今天到了会盟银滩,会看到万亩荷田中那相依相偎的并蒂莲,也许能够想到诗人的挚爱情怀,也许更能理解忠贞爱情的大美,以及它的深刻内涵。
银滩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内,有一条青砖铺就的大道,兩边绿柳掩映,游人如织。临路是大片的湖,大片的绿。近岸的水面上迂回着曲曲折折的木质廊桥和错落有致的小木屋,小木屋是用来经营地方名小吃的商铺。如果坐在这小屋之中,呼三朋四友,点几碟小菜,斟一壶小酒,观荷,观柳,观水,观鱼,任微风吹拂,任荷香入杯,来个微酣小醉,岂不快哉?!
湖面很平静,如块偌大的翡翠,阳光下闪着绿莹莹的亮光,与蓝天相接,与白云相拥。飞鸟在水天之间掠过,留下几声简约的脆鸣。湖水很清,清的可以看到莲叶下的游鱼和青荇的浮影。这不禁让人想到《汉乐府》里的诗句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虽说不是江南,但这和江南相比又有多少差别呢?放眼望去,新荷无垠和满眼的绿。这绿,是充满生机的绿,是晶莹剔透的绿,是熠熠生辉的绿。那荷叶犹如无数把打开的小伞,为水中的鱼虾们遮出一方荫凉,让它们乐得忘我,乐得不知春夏。
其实荷花再有十天半月才到盛花期,可总有些荷花作为探路者率先芬芳,有的已伸出紫红色的花苞,有的在万绿丛中初绽嫣红,将这片碧绿点染。虽说就那么几朵,却显得明艳清丽,幽香远溢。花苞在拥挤的莲叶间秀出,极像是明末清初孟津籍书画家神笔王铎的斗笔。若王铎再世,他以菡萏作笔,以黄河水作墨,饱蘸家乡的古风诗韵,以大地作纸,以意蕴满腔的家国情怀,任意挥洒,一定会书就铁划银钩,畅酣淋漓的传世墨宝。有的花苞已是花瓣分明,大若巨桃,顶尖处是紫红,往下晕染成亮丽的粉红,靠近花萼处却是温柔的月白。这不禁让我想到北宋理学家、诗人邵雍在他的《安乐窝中吟》中“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的诗句。新荷之美,美在它未曾全面展现的委婉含蓄,留给人遐想,留给人期待,让人感觉到它正行走在灿烂绽放的路上,有缘者将随时邂逅它静放时的清丽和幽香。
荷花又称莲花,传说摩耶夫人在娑罗树下降生佛祖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花木竞相盛开,湖面上突然开出大如车盖的莲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诵经传法,济世度人。释迦牟尼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一步一莲花。因此佛祖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坐姿也成“莲花坐姿”,可见莲花和佛是有缘的。《诸经要解》说:“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看来莲花代表的是从烦恼走向清净。佛家讲的是超世哲学,莲花开于盛夏,夏之酷热使人烦恼,水之清凉使人爽心,莲花出于水中,以水之清凉可化解人心之烦恼,乃济世度人之举。莲出淤泥而不染,超凡脱俗,启迪世人要学会在生活中修行,远离尘埃 泥垢,往生快乐净土,弘扬世间真善美,抛却心念假恶丑,这才是做人的本真。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诗中写道:“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无论是红荷也好,绿叶也罢,各自有各自的色彩,各自有各自的状态,相互映衬,超然物外,花美叶更美,叶美花愈娇,和谐共存应是荷花的花语。
初夏银滩观荷,身边氤氲着丝丝清凉,让人心旷神怡,但我以为真正能够清净初心的,还是这清清的湖水中,新荷亭亭,醒人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