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培养初探

2018-10-30王雷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王雷

摘要:教材的更新和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使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更加便捷,获取的知识内容也更加丰富,但学生解题能力弱的问题仍然存在。提高解题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思考能力,进而使学生快速而又准确地得出正确答案。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改变教学策略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实质性地提高解题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33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所有的数学学习归根结底还是要去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学生在解题时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发现问题的敏捷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并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提升自我,在提高数学学习水平的同时提升能力。

一、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是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石,是学生高效解题的保障。数学基础知识包括公式、定理、概念等内容,这些基本知识点构成了初中数学完整的知识网络,初中数学的习题大都是从基础知识上延伸、演变而来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数学知识点具有枯燥、复杂等特点,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很多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使得基础知识学习不能够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将数学单一枯燥的知识点系统化、网络化,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与掌握知识点。

二、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学生在解答习题时出现的错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粗心,学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致使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对习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视而不见,致使学生的解题速度慢,得出的结果也往往是错误的,严重阻碍了解题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让学生看到习题中的隐含条件,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习题。例如,学生在解答“(4a-2)x2-x+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多少?”这道题时,通过深入剖析这道习题,能够看到4a-2≠0是这道题的隐含条件。学生通过对隐含条件的分析再结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思想,就能够轻松地找到解题的方法,从而轻松掌握解题的思路,得到正确答案。

三、重视案例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重视案例教学。案例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关,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样,能使学生发现解题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的重点知识设计案例:△ABC和△DEF都是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边BC和EF的中点都是O,求AD∶BE的比值。这个案例,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关键在于找到要证的相似的三角形,找到相似边的比。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就能对这道题目的变形题进行解答,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多种方法解题

对于同一道题目,有时候存在多种解答方法。虽然最后都能求出正确答案,但难易度却存在差异,所需要的时间也有长短。在考试中,时间是宝贵的,能节省就节省,不要给自己找麻烦。选择简单易行的方法,减少计算量,不仅能减少解题时间,还能降低出错的可能性。还有,代数与几何是密不可分的,很多题目都是“数形结合”的。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找到最简单的解题方法,将大大提高解題效率和准确性。在日常的习题训练中,要多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题。同时,在教师讲解习题时,如果有不同的解法,一定要展示出来,并且向学生讲解不同解法的解题思路。教师能够将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的习题进行汇总分类,引导学生在何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并且知道如何采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

五、合理运用错题资源

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出现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没有正确看待自己的错误,没有从自己的错误中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致使浪费了最佳提升成绩的机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正视自己出现的错误,从自己的错误中看到不足,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学生错题资源的利用,对学生出现的错题进行整理,通过分析不同学生出现的错误,直观地看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使学生弥补自身的不足,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六、引导学生的分享和反思

数学学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问题的解题思路可以有很多种,不能限制学生的解题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分析时间,不能按照教师的解题思路一味灌输,可以交由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提问或者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不同学生的解题思路可以进行相互比较,通过比较分析来反思自己,找出更适合、更完善的解题思路。通过分享和反思,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扩大了学生的思维面,提升了其创造能力。在问题解决后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和归纳,更深入地理解问题,将总结的解题方法更好地运用于新问题,这才是真正的解题能力的提高。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各类思维能力或技能的培养往往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底蕴及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数学思维、创新意识等多方面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第四中学 232100)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