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师区别对待行为的分类与反思

2018-10-30黄丽丽兰春双

考试周刊 2018年85期
关键词:类型教师

黄丽丽 兰春双

摘 要:教师的区别对待在学校情境中是很正常的,然而,教师区别对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尚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关注。本文对教师区别对待行为进行了初步的分类与反思,并阐释了教师区别对待的含义,初步讨论了教师区别对待的一些现象,运用理论思维方法对这种行为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教师;区别对待行为;类型

一、 教师区别对待的概念及其影响

(一) 区别对待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经历着,或被经历着周围人的区别对待。所谓区别对待,是指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待遇。教师的区别对待,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对不同学生所表现出的差异对待。

(二) 区别对待的影响

区别对待是教师对学生已有条件(如以前的学习状况、孩子的个性行为、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等)有所了解后,形成一定认知和定性后而针对学生的表现所做出的不同的看法和期待。区别对待行为的产生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例如:学习机会、对各学科的态度、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以及价值观的取向均有较为重要的影响。教师的区别对待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能表现出来,如给学生选定教材以及内容的分配、对学生课业的指导与反馈、给学生布置作业的内容与层次的分配,对学生情感的偏向等。这些差别行为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而且也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因此,针对教师差别行为进行研究对于了解教师态度、行为的合适性以及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指导实践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 区别对待的类型分析

(一) 合乎伦理型与违背伦理型

伦理即人伦之理,即是道德行为规范。对教师而言,除了《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等明文规定的行为规范外,还有一些不成文的行为规范。比如,有教无类。再比如大家期望教师比一般人的道德水准要高一些,应该是道德行为模范。

教师的区别对待行为如果与这些行为规范的要求一致,那么其区别对待行为就是合乎伦理的,否则即是违背伦理的。

合乎伦理的区别对待的后果有哪些?比如,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不合乎伦理道德的,就会导致言行不一,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伤害。

(二) 促进学生发展与阻滞学生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由于每名学生之间认识、情感、意志、能力、思维、性格、兴趣等之间的差异,所以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可能是令教师的满意度不一样,教师应该去观察、体会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的教学。这时候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了,不同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这样因材施教在此就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1. 阻滞学生发展

阻滞学生发展指的是:延迟或阻止学生反应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学生之间是千差外别的,但是,教师不但不习惯学生的“互不相同”还想方设法地让他们变得“相同”。上一样的课,看一样的课本,做一样的练习,考一样的试,一样的循循善诱,一样的笑脸相迎,一样的“授之以渔”用所谓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去“善待”学生。无论花、草还是树,一律要帮助它们长成栋梁之材;无论它们喜水,还是喜旱,一律统一过度浇水,而且越是长得不好就越浇水,结果那些不喜水的植物只能连根烂掉。正因为教师过于担忧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更确切地说过于担忧自己的教学成果,所以常常辛辛苦苦地做一些违背教育规律、抹杀学生个性的统一教学方式。

学生闻道有先后,能力有高低,体质有强弱,兴趣有差异,如果追求绝对的“一样”,而忽视了个性的不同,用一把死的尺子衡量那些有血有肉、神采飛扬的学生“个体”,必然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从而产生种种问题。这并非“一视同仁”的真正内涵。

2. 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之间的互不相同是与生俱来的,正所谓“性相近,习相远”。教师要善于察觉出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每名学生的适应能力、性格特点不同,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教学要因人而异,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实效。

总的来说,“一视同仁”的说法并不适用于当今的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的提高,我们也要不断进步,钻研教学新方法、学习新理念。在适当情况下对学生一视同仁,在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就要根据孩子不同天性与个性进行合理的区别对待。

(三) 提高学生适应性与降低学生适应性

适应性是学生个体在应有环境下(学校、集体等)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长期以来所处环境影响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时期。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就是提高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的适应程度。包括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降低学生的适应性是指因为某些因素(例如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而不适应学校的环境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小学生的适应性的强弱表现在很多方面:有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社会因素。我认为在学校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四) 反应性的与前动性的

教师的前动性也就是教师的主动性行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已有的经验去正确引领、指导学生的在校生活与学习。并且能够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为他们学习的优良,秉性的好坏、家庭的背景去衡量学生。

教师的反应性也就是教师的被动性的行为,这种被动性的行为,有时会违反教师的职业道德,比如:学生排座的行为,某位家长可能会跟老师打好招呼、某位家长送礼,某位学生家庭背景很好,因为种种原因去给学生安排个很好的座位。因此使学生产生优越感、高人一等的思想。

三、 小结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抱有期待的心,相信每名学生都会有着不一样的未来。但是教师的期待也要与学生的实际相吻合,更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态度,家庭教育环境以及社会的现实需求。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是不当的教育方法,脱离实际教学、随心而想的教学都是不可行的。或者为了达到目标做一些不当的行为更是不可取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心中充满爱,本着对学生的宽容之心,爱护之心,尊重之心去合理地教育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身的德行、素质、修养也很关键。好好地做教育,好好地爱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参考文献:

[1]张燕清.合理区别对待:一个变化的概念[J].法制与社会,2009(21).

[2]范丽恒.教师差别行为在教师期望效应中的调节作用[J].心理研究,2010(3).

作者简介:

黄丽丽,兰春双,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叶茂台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类型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逗”孩子行为的危害及破解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