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技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体会

2018-10-30谭海东刘笑雷孙永亮刘立国周文颖杨志英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术者外伤性脾脏

谭海东,司 爽,黄 笳,徐 力,刘笑雷,孙永亮,刘立国,周文颖,杨志英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

脾脏因具有独特的解剖位置及组织学特点,是腹腔脏器中最容易受到创伤的器官。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占20%~46%,脾脏创伤多合并失血性休克、多脏器损伤,死亡率高达70%[1]。急诊下剖腹探查及全脾切除术直接而有效,曾是临床上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随着对脾脏功能认识的深入及微创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脾脏创伤的治疗理念逐渐向微创与保留脾脏功能的方向转变,因此腹腔镜技术诊治脾脏创伤逐渐得到应用[2]。现总结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采用腹腔镜技术诊治的15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9月中日友好医院普通外科收治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5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2例;17~66岁,中位年龄41.3岁。患者均有左上腹外伤史,致伤原因包括车祸伤8例,坠落伤4例,斗殴伤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等,经超声、腹部CT或诊断性腹腔穿刺确诊为外伤性脾破裂。根据美国创伤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trauma,AAST)脾脏损伤5级分类法,脾脏创伤程度分别为:Ⅰ级1例,Ⅱ级3例,Ⅲ级6例,Ⅳ级4例,Ⅴ级1例。合并其他损伤3例,包括肋骨骨折1例,左肾挫伤2例。

1.2 手术器械 自体血液回输机,超声刀,30°腹腔镜,腔镜直线切割闭合器(Endo-GIA),12 mm、10 mm、5 mm Trocar,无创抓钳,一次性取物袋,可吸收夹,Hem-o-lok结扎夹等。

1.3 手术方法 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患者取分腿平卧位,头高脚低30度,右倾30°。术者立于患者右侧,第一助手立于术者对侧,持镜助手立于患者两腿之间,四孔法施术。脐窝上缘做10 mm弧形切口,穿刺气腹针,建立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 mmHg,穿刺10 mm Trocar为腹腔镜观察孔。脐旁右上方5 cm穿刺12 mm Trocar为主操作孔,右季肋下穿刺5 mm Trocar为副操作孔,左腋前线肋缘下5 cm处穿刺10 mm Trocar为辅助操作孔。术中常规使用自体血液回输装置。首先,在腹腔镜监视下顺序探查腹腔,吸除腹腔积血,明确脾脏损伤部位、程度及有无合并脏器损伤等。根据脾脏损伤情况决定具体手术方式,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机会实施脾脏止血及修补的Ⅰ级、Ⅱ级、部分Ⅲ级脾脏创伤者,采取腹腔镜保脾止血术;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无法缝合修补的Ⅲ级、Ⅳ级、Ⅴ级脾脏创伤者,采取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前者于胰腺上缘解剖脾动脉并予以临时性阻断,于腹腔镜下行止血材料贴敷、压迫或脾脏缝合修补术,缝合时需缝合至脾脏裂口的基底部,并以明胶海绵或大网膜做缝垫,打结时张力需均匀适度,避免切割脾脏。后者于胰腺上缘解剖出脾动脉主干并结扎,游离脾脏周围韧带,显露脾门。用腹腔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脾蒂,继而切除脾脏。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确认无活动性出血,放置引流管一根引出体外。逐层缝合切口。

1.4 随访方法 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8月,采用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常规复查内容包括血常规、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

2 结 果

2.1 手术情况 15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8例行脾切除术,7例行保脾止血术,无一例中转开腹。脾切除组手术时间平均(112.3±18.5)min,保脾组平均(143.2±22.3)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646.1±76.3)mL vs.(525.6±122.8)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 患者均于术后2~3 d下地活动,2~3 d恢复进食,3~5 d拔除引流管,4~9 d出院。两组术后1周血小板数值[(346.2±127.1)×109/L vs.(221.4±67.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血小板升高比例(87.5% vs. 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术后共发生胸腔积液8例,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无术后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获随访,未出现脾切除术后暴发性感染。

表1 切脾组保脾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3 讨 论

外伤性脾破裂是脾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及器械的发展,使腹腔镜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成为可能。1991年Delaitre等[3]报道了世界首例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此后腹腔镜技术逐渐应用于脾脏创伤的治疗,并体现出多方面的优势。首先,脾破裂85%为真性破裂,破裂部位多见于脾上极及膈面,开腹手术显露不便,往往切口较长、创伤较大。而腹腔镜技术在术野暴露方面优势明显,可全方位探查脾脏。其次,外伤性脾破裂多合并腹腔脏器多发损伤,腹腔镜下可行全面探查,避免遗漏合并的脏器创伤。再次,腹腔镜手术患者疼痛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本组患者术后住院4~9 d,无术后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充分体现了腹腔镜技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优势。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全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的发生率高达正常人的50~200倍,血栓发生率也明显增高[4]。同时,基于脾脏的解剖特点,即脾脏有明确的叶段及分支血管,因此保留脾脏的部分脾切除术在脾脏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受到推荐[5-6]。但对于外伤性脾破裂而言,因其多伴有循环等系统功能障碍,甚至合并多发伤,病情危重。因此外伤性脾破裂能否保留脾脏存有争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功能与脾脏外科学组发布了《脾脏损伤治疗方式的专家共识(2014版)》,明确提出了“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与“损伤控制”的原则[2]。通过总结经验,我们认为在确保完成抢救生命的前提下,依据脾脏创伤程度、结合患者综合情况决定切除或保留脾脏。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机会行脾脏止血与修补的Ⅰ级、Ⅱ级、部分Ⅲ级脾脏创伤患者,可采取止血材料贴敷、压迫或结合无创血管缝线缝合等方法行保脾止血手术;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无法缝合修补的Ⅲ级、Ⅳ级、Ⅴ级脾脏创伤患者,因出血凶猛,术野模糊,不适合勉强保脾,以免增加手术时间及手术风险,应果断采取脾切除术。对比我们采取的两种手术方式,腹腔镜脾切除组手术时间短于保脾止血组(P<0.05),术后1周血小板水平、术后1个月血小板增高比例更高(P<0.05)。表明腹腔镜脾切除术更适合生命体征不稳定、需尽快控制出血的病例;而对于病情相对缓和、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病例,腹腔镜保脾止血手术可给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此外,由于腹腔镜保脾止血术相较脾切除术手术难度增加,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的可能增加,因此要求术者必须具备较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这也是选择保脾手术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的特点,应根据外伤性脾破裂的具体病情,结合术者经验选择合适的腹腔镜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术者外伤性脾脏
冠状动脉介入术者上肢辐射的影响因素及防护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辐射防护舱在心脏射频消融术中对术者辐射防护效果的体模研究
胸腔镜手术中扶镜者的重要性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对诊断脾脏妊娠方法的研究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外伤性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