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胰体尾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对照研究

2018-10-30侍力刚陈丹磊邵成浩刘安安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胰体胰管尾部

冀 蒙,侍力刚,汤 靓,陈丹磊,邵成浩,刘安安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200003)

尽管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NEN)的总发病率较其他常见恶性肿瘤低,但近十几年来,其发病率却逐年显著增加[1]。pNEN是一种异质性较强的肿瘤,手术切除仍是其最主要、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较大、康复较慢,我院近年针对pNEN开展了腹腔镜切除术,疗效良好,使患者获益更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8例胰体尾部pNE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行腹腔镜切除术(腹腔镜组),10例行开腹切除术(开腹组)。患者术前均行胰腺增强CT检查,经术后病理诊断明确为pNEN,肿瘤诊断及分级标准按照WHO 2010消化系统肿瘤分类[2]进行。纳入标准:(1)病理诊断确诊为pNEN,包括无功能性、功能性pNEN;(2)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3)行胰体尾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无胰肠或胰胃吻合。排除标准:(1)遗传性综合征,如多发性内分泌瘤I型(MEN-I)、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等;(2)术前或术中发现远处转移。

1.2 手术方法 主要遵循原则:(1)局部剜除术:术前CT检查提示肿瘤位于胰腺表面,未侵及胰管,肿瘤包膜完整,未见明显区域淋巴结转移;(2)胰体尾切除术:术前CT提示肿瘤位置较深,与胰管关系密切,包膜不完整,与周围脏器关系密切,无法局部剜除。

1.2.1 腹腔镜组 (1)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取头高脚低位,联合脾切除时左侧抬高30°,保脾手术取平卧位。5孔法施术,脐下做弧形小切口,穿刺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分别于左、右腋前线肋缘下3 cm处及左、右腹直肌外缘脐上2 cm处穿刺Trocar。超声刀切开胃结肠韧带,显露胰体尾部,确定病变位置、大小及周围情况,于胰腺上缘游离脾动脉起始部,用Hem-o-lok夹闭后切断脾动脉(保留脾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时,注意保护脾动脉)。游离胰腺下缘,显露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及门静脉,贯通胰颈后隧道。于胰颈或拟定胰腺切断线处用Endo-GIA切断胰腺。脾静脉在断胰腺时与胰腺实质一并切断或单独处理,将胰体尾部自右向左分离切除(保留脾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时则注意保护脾静脉,沿脾动静脉与胰腺之间疏松组织向左游离);联合脾脏切除时则切断脾膈韧带、脾肾韧带及脾结肠韧带,将脾脏一并分离切除。标本经脐周小切口取出。胰腺断面常规放置引流。(2)腹腔镜胰腺肿瘤剜除术:体位及操作孔位置同上。打开胃结肠韧带,显露胰腺及胰腺肿瘤,确定切除范围,必要时术中再次行腔镜下超声检查,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与主胰管的关系,超声刀联合电钩完整剜除胰腺肿瘤,注意避免胰管损伤。胰腺创面彻底止血,常规放置引流管。

1.2.2 开腹组 手术流程与腹腔镜手术基本相同。

1.3 术后并发症 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制定的《胰腺术后外科常见并发症诊治及预防的专家共识(2017)》[3]进行评估。

2 结 果

2.1 术前临床资料的比较 腹腔镜组8例患者,54.6(43~76)岁,女性占62.5%,其中无功能性pNEN 7例(87.5%),胰岛瘤1例(12.5%),无胃泌素瘤及其他有功能pNEN,术前CT检查示肿瘤长径平均(4.4±6.7)cm。开腹组10例。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病理结果 腹腔镜组肿瘤长径平均(2.0±0.7)cm,开腹组平均(4.5±2.3)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腹腔镜组淋巴结转移阳性1例(12.5%),脉管癌栓1例(12.5%);开腹组无淋巴结转移阳性,肿瘤局部侵犯2例(20.0%),脉管癌栓1例(1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Ki67指数平均(6.0±6.6)%,肿瘤分级G1级4例(50.0%)、G2级4例(50.0%);开腹组Ki67指数平均(10.7±10.8)%,G1级4例(40.0%)、G2级4例(40.0%)、G3级2例(2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腹腔镜组中5例(62.5%)行胰体尾切除术,3例(37.5%)行腹腔镜肿瘤剜除术;开腹组中胰体尾切除术7例(70.0%),剜除术3例(30.0%),两组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7)。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住院时间[(7±1)d vs.(17±1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腹腔镜组术后B级胰瘘发生率为12.5%,腹腔感染率12.5%;开腹组B级胰瘘发生率为20.0%,胃排空障碍发生率40.0%,腹腔出血发生率10.0%,乳糜瘘发生率1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P>0.05)。见表3。

2.4 术后随访 两组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恢复良好,每3~6个月复查上腹部增强CT或MRI,截至2018年8月,两组未出现肿瘤复发、转移及肿瘤相关死亡病例。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病理学特征的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3 讨 论

pNEN近年发病率明显升高,但其生物学行为较胰腺导管腺癌恶性程度低,目前已达成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共识[4]。微创是胰腺外科的发展方向,1994年Gagner等[5]、Soper等[6]首次报道了腹腔镜胰腺切除术,由此胰腺外科迈入微创时代。pNEN多无明显的局部侵犯,这为腹腔镜微创手术的率先开展提供了客观条件。1999年比利时医生Van Nieuwenhove等[7]首次报道了腹腔镜手术治疗pNEN,此后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腹腔镜胰腺手术治疗pNEN安全、可行,患者术后康复快[8-11]。此外,近期有Meta分析进一步显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pNEN的安全术式[12-13]。

本研究主要针对胰体尾部pNEN患者,包括无功能pNEN及胰岛素瘤、胃泌素瘤等。手术方式应根据临床症状、包膜是否完整、有无局部侵犯及肿瘤大小、部位、与主胰管关系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肿瘤较小、位置表浅、包膜完整、未侵及主胰管且无局部侵犯、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行胰腺肿瘤剜除术,首选腹腔镜技术。对于肿瘤较大、位置深在、侵及主胰管或有局部侵犯、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则行胰体尾切除术(如肿瘤靠近胰颈,为保留更多胰腺组织,则行胰腺节段切除+胰胃/胰肠吻合术,本研究暂不涉及)。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CT检查提示的肿瘤大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肿瘤大小已不再是评价能否行腹腔镜手术最主要的参考,对于较大的胰体尾部pNEN,我们亦可熟练使用腹腔镜完成。术后病理报告示,两组肿瘤分级、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腹腔镜手术可进一步扩大手术适应证范围,对于无明显周围侵犯的患者,可考虑采用腹腔镜技术。

腹腔镜手术治疗pNEN需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较小的pNEN,术前诊断应结合临床症状及多种检查,包括增强CT、MRI、超声内镜及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必要时行穿刺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对于无症状、直径<2 cm的无功能pNEN,可暂不手术,定期随访;(2)需手术治疗的功能性pNEN,如肿瘤较小,术中不易定位,必要时需结合超声检查,探查肿瘤位置及与主胰管的关系;(3)胰腺肿瘤剜除术中应仔细辨别肿瘤边界,在保证切缘阴性的前提下,避免损伤胰管。

由于腹腔镜的视野放大作用,可使胰腺手术操作更加精细;随着腹腔镜操作的日臻成熟,手术时间、出血量已与开腹手术无差别,术后并发症较传统开腹手术减少,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利于术后早期康复。目前腹腔镜已广泛应用于胰体尾肿瘤手术,对于胰头部pNEN,因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难度较大,学习曲线较长,暂时未全面开展。随着腹腔镜手术器械的研发、术者技术水平的提高,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部pNEN也会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胰腺体尾部肿瘤安全、可行,与开腹手术相比,可使患者获益更多。

猜你喜欢

胰体胰管尾部
船舶尾部响应特性试验与计算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胰体尾癌标准或扩大胰体尾切除术近远期疗效比较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MRI平扫结合MR胆胰管造影在胆管壶腹区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高频宽带超声在学龄前儿童胰腺主胰管显示中的应用
弯式尾部接头注塑模具设计
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临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