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自主复习教学课例分析

2018-10-29陈雪香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小学数学

陈雪香

【摘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复习”这一环节,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复习,是对旧知识的重新认识,是对过去一段学习时间的检验.通过复习学习,深化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是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同时,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引用课例分析要复习的知识点,利用课例,让学生多方面、深层次理解、吸收和消化数学知识,真正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自觉地、系统地形成知识结构,从而开发学生的脑筋,激发更大的潜能.课例分析,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复习;学习能力

在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下,数学学习显得略为抽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教师应该担起责任,共同探讨在新课标下如何让数学在学生面前“活”起来,让知识在学生面前“动”起来.在一节单元复习课上,整体总结规划,让数学知识点有意无意地串联起来,通过系统的认识、运用数学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困难,锻炼数学理性思维,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入新观念,尝试新方式,让学生更高效率地接受数学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也是我们这个新时代背景下对教育的要求.

一、把握复习时间,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一节40分钟的课堂,打造一册完美的复习计划书.

(一)串讲知识点,构建知识面,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在课前应当概括知识点,明确复习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完整地串讲下来.以人教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为例,教师不仅需要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特性之类的教材知识,还要利用图形形状培养、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中接触抽象的事物.在此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工作,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助方式来进行,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二)选取课例详略结合,着重重點教学,有目的的筛选信息

在一个单元复习中应当有详有略,有侧重地讲授知识点.以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为例,其中“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复习这个单元的时候可以侧重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和理解可以略讲.选取重要信息,复习课堂会更有效率.

(三)学生积累数学知识,教师积累教学经验

在对过去的知识进行总结学习下,学生可以慢慢积累知识和各种能力,教师的教学目标才算达成.学生需要启蒙,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学生能接受知识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教师传授的多少.所以,教师在选择传授的方式上要加以斟酌考虑,但求稳中有进,不求急中生乱.在40分钟的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是尽量精炼提纯,以全面发展的眼光去教学,同时注重整体与部分,系统地复习、讲解,让学生能够积累知识,也能学习积累的能力.

二、总体规划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复习有时候像打一场战争,教师是总指挥,学生是士兵.在这场战争中,必须要制定详细计划,利用好“一子一弹”,提高效率.那么,在复习课堂上,师生需要高度配合,才能攻克这座知识的堡垒.笔者在此提出几个建议.

(一)上课十五分钟提出问题,回顾知识

在开始复习一个单元之前,先对要复习的内容提出一个与之相联系的问题,展开提问,讨论环节,最后教师公布答案并进行讲解,进而引出所要复习的知识点.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为例,复习“圆的周长”,教师在上课前可以随身带着一个硬币,或者一个光盘,一个矿泉水瓶盖,提出比如,“用软尺围一圈这个硬币,这个光盘,这个矿泉水瓶盖有多长”的问题.顺势,教师可以引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较常用的方法.又比如,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为例,当学习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个单元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带着一堆小木棒来上课,这种实物小木棒的可观、可动,可以通过在复习课上对木棒的增减,让学生领悟到加加减减的真实乐趣.通过提问引出知识点,还能让学生进行思考.这也是对知识的一种强化方式.所以一节课,对知识的翻新,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上课中间时段扩展延伸,加强理解

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可适当扩展知识,激发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多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单元后,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之前的学习成果,谈谈对圆的周长的公式理解,还可以谈及对圆的总体认识.这种方式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学生们在学习了较为枯燥、无聊的教材知识后,可以向他们展示这种课外知识,可以起到放松身心的效果.最主要的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补充.另一种方式,通过梳理知识点,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透过这张网,学生可以逐点、逐面的理解知识,并且通过讨论,可以在学生之间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效果,学生可以共同成长.

(三)课后布置作业,强化训练

设置多种题型,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题型难度等级,逐步地、渐进式地促进学生学习进程.设置基础题,可以巩固、打牢数学基础,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设置重点题型,有重点地强化某方面的数学知识.设置计算题,强化学生计算能力.设置应用题,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解决问题的神奇能力.例如,在课后布置一个实践作业,要求学生上交三角形、圆形、梯形剪贴板,顺便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周长.这不仅仅能帮助学生学习课堂知识,也能顺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创新学习方法,课例激发思考

一方面,在复习课堂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转变教学方法,利用好课例复习,体现创新思维.知识点的展开需要体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能引发人的思考以及去探索.特别是对于抽象性的数学学习,常常需要将虚拟的转化为可见的、可感的.比如,倍数、分数、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学习,需要教师建立起数学模型,用实物表示,以助学生对抽象观念的理解.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克与千克”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在开始上课的时候用电子秤或者天平展示给同学看,让同学了解克与千克,到了单元复习的时候,教师可以举行一个课上小比赛,让同学亲自动手,用电子秤或天平给东西称重,称得比较准确的同学可以免去今天的作业.另一方面,课例是典型的、有一定代表性的例子.教师、学生立足于课例,可以从课例出发举一反三、开拓思维,由课例引发对其他关注点的思考,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激励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知识素养的提高,需要外界环境熏陶,也需要自身内心醒悟.一方面,在课堂上,需要较为轻松活跃的气氛引导学生去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小学生喜欢玩耍,喜欢欢乐的气氛,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何不试想这样的一个教学场景:教师指引学生把桌椅搬开,将学生平均分为几个小组,再按照教师要求,几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长方形、圆形、正方形、多边形等图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到图形的多种表现方式,在图形的变化当中加深记忆,强化理解能力,把平面上的知识变为立体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这一节课,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关于教材的知识,还能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研讨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的兴趣,通过课堂的成效开拓学生脑筋,开阔学生眼中的数学世界,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师生互动来实现.师生互动建立在一种师生关系较融合的基础上,师生的关系比较良好,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那么学生对于学习便不会有太大的忧虑,能够自觉地去向教师请教,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比如,学习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时,在课堂上随机布置作业,量一下教师的身高和学生的身高,并且分别用毫米、厘米、米这几个单位表示;学习“正方形的计算”时,要求测量一个笔盒的周长,要求分别用尺子量和数据计算的方法算出笔盒的周长.经过两种或者多种方法的比较,可以让学生从中亲身体验到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哪一种方法比较适合自己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和教师接触,能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减少学生在某方面的胆怯和顾虑,这也是一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的途径.

五、小组合作,互相解答

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的时候,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师不仅要提倡学生自主复习,也要给学生机会互相合作讨论的机会.学生在单元复习时,往往复习的不够全面,有时也会漏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所以教师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生拿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虚心听取他人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单元知识的巩固,也能够从他人那里学习到对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对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和数学素养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结束语:学习数学,不可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思想.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更新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一而终”.学习需要“温故而知新”,在数学复习课上,教师着实需要将动、听、说结合起来,将无聊的课堂改变成一个有声有色的课堂,在课堂上穿插旧的知识,并且多用课例不断深化,查缺补漏.在复习课堂上教师需要灵活创新,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使教学方式更加多姿多彩.发挥课例的作用,通过举一反三和课后的训练,让学生强化数学思维,从数学中学到理性.同時,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知识范围有限,在课堂上,注意不能用大人的思维,不能用太过于执拗难懂的言语去传授学生知识.在课前课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主动积极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练习.一节好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的手上,教师是一个指路人,指导学生通往更加理性科学的数学乐园.同时兼顾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高效的学习效果.数学在课堂上,数学在生活中,数学在我们的方方面面.这不仅仅存在教师的脑海中,也应当存在每一个从小受到启蒙的学生的脑海中.在课例学习中感受数学魅力,将复习方式科学化,有效化、是不断改进数学教学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朱水根,王延文,等.中学数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1.

[2]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60-61.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小学数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构建学生的主体性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