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南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8-10-29宋蒙蒙於晓琴耿松涛

创新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海南国际化人才培养

宋蒙蒙 於晓琴 耿松涛

摘 要:“一带一路”作为国家顶级合作倡议,除了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之外,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海南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亟须培养一批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基于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从开设国际联合教育实验室、校政企共建资源、涉外人才培养以及海南本土人才培养四方面进行深入探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南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建议。

关键词:人才培养;国际化;“一带一路”;海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5-42-3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05.011

Abstract: As a top-level cooperation initiative among the countries, “the Belt and Road” not only benefits countries and people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but also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alent training.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Hainan, as an important point of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urgently needs to cultivate a number of high-quality international talents who can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 Based on existing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this study explored and analyzed in depth from four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joint education laboratory establishment, resources that built by school,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foreign-oriented talents and Hainan local talents cultivation,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innovation of 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Hainan under the Initiative of “the Belt and Road”.

Key words: talents train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Belt and Road”; Hainan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簡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进一步明确提出,要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作为合作重点。其中,“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和人文基础。而在加强与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过程中,人才的培养是核心和重点。海南作为国家与东盟合作的前沿,是新时期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重点试验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涵盖范围,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新形势下,海南如何结合时代发展,实现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成为研究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析,力求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南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一些思路和意见。

1 开设国际联合教育实验室,培养国际化视野人才

海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参与省份,在此机遇中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人文合作交流,积极培养符合发展要求的国际化视野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要任务就是整合优质资源,实现教育联结,从而提高海南整体教育水平,其中建立国际联合教育实验室就是重要举措之一。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高校开展了国际联合教育工作。例如,西北大学已成立中亚学院,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优秀大学签署联合发展协议,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西安交通大学首倡与海内外百余所名校共同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发展建设等。海南可以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依托电子商务的领先水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领先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建立国际联合教育实验室,培育电子商务领域国际化人才,探索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1]。

国际联合教育实验室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1 建立“课堂教学+学科专业,研究+企业实践”的培养模式

中外两方企业和政府共同投资,打造高水平教学和实验设施。双方可以派出在电子商务方面有卓越成绩的教师参与到实验室中来,让学生在高水平教师和企业专职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参与实践。同时,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实验项目,允许学生在教师和企业专家认可的情况下进行自拟项目的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其创新能力[2]。

1.2 开展多种学术交流项目,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中外双方高校进行合作,最大的优势是丰富了教育资源。为了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海南高校应开展多种学术交流项目。例如,建立双方学生短期出境交流的项目,鼓励本土学生“走出去”学习;聘请其他国家优秀导师定期在国内开展电子商务教研工作,鼓励优秀教师“走进来”指导。此外,还可以利用学生寒暑假定期互访的机会,促进双方文化交流和学术来往等。

1.3 设立种子基金,吸引优质人才

海南可以与外方共同设立种子基金,支持有创意有想法的学生开展研究,提供更好的国际化资源。同时,积极申请、参与或发起国际和区域性的创新项目、创新计划和工程,吸引和利用全球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来支持联合实验室发展,营造稳定、浓厚的国际化教学研究氛围。

2 校政企共建资源,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当今社会,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渗入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人们逐渐意识到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愈加重视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培养。而海南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培养出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人才,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人工智能这一领域,学生除了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学会如何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足以做到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责任[3]。在这个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深度合作,让高校与产业界充分交流,以此来催生一大批项目,提供给学生更多锻炼的机会。

人工智能具有鲜明的学科融合特点,海南各高校应通过设立具体的学科制度,促进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一方面学校需要企业里有关人工智能的设备资源和实践交流渠道,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高校培养的专业领域人才。因此,要鼓励人才在校企间流动,达到产学研深度合作的目的。企业要想吸引人才,可以通过捐助科研资金的方式,与高校达成合作项目,让高校对口输出优质学生到企业实习。同时,对于高校而言,政企方面的投资又为学校带来了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实验室,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4],从而使整体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这种校政企共建资源的方式,使得高校人才培养、企业需求和政府教育目标得到了有效对接,实现了三赢。

3 注重涉外人才的培养,打造专业化的国际型人才队伍

2018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三十周年,在国家自由贸易港政策的支持下和“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海南深化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同沿线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需要高校能够持续不断地为海南的发展输送一批又一批既具有国际意识、又熟悉国际贸易、掌握国际政策、通晓外语的多元化涉外人才。

对于涉外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以外语课程的学习为主。语言能力对于业务开展和服务优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英语之外,也应加强学生对其他小语种的学习。“一带一路”沿线有一些母语不是英语的国家和地区,在与这些地区进行合作交流的时候,就需要具有相应语言技能的人才作为支撑。对于语言的学习,学校要提供优质的外教资源,搭建多国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得学生有地道的语言交流环境。

另外,学校要以培养“外语+专业”的复合型、技能型涉外人才为重点,使学生掌握语言的同时,积极学习各行业的专业知识[5]。学校应对涉外人才进行正确定位,将学生划分为外事管理、对外贸易、涉外旅游等几个方向,并积极与相关行业的代表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课程内容既要有相对的独立性,也要有一定的共性,以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同时要根据相关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开设多门业务拓展课,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满足各类学生对不同学科及知识领域的需求,从而增强学生进入相关涉外行业具体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最后,应注重与跨国企业的合作。我国已有部分高校以学科优势为依托、以与跨国企业联合教育为方式、以培养“一带一路”人才为目的,系统地构建了人才教育新模式。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石油企业拓展海外合作项目为依托,联合企业开展石油专业方面的国际化订单式人才培养,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积极作用[6]。海南也应加强与跨国企业的合作,通过采取优惠政策等措施吸引跨国企业加入培养涉外人才的行列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

4 加强海南本土人才的培養,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

海南本土人才的培养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重要的一环。围绕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应该以海南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海南社会发展实际,在分析和明确需求与特征的基础上,对本土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探究。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旅游业和会展业凭借海南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支柱产业。发展旅游业和会展业一方面能够直接带动海南当地贸易、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零售等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加强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综合考虑旅游业和会展业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将海南本土人才的培养分为以下两类。

4.1 旅游业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养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前提,因此,旅游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技术型、服务型和管理型三种旅游人才。其次,要有合理的课程设置,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理论和实践两类:一类是理论基础课程,如旅游经济学、旅游学概论、旅游英语等;另一类是实践课程,如旅游服务与礼仪、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等。最后,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实践,学校要和国内外企业积极对接,为学生提供对口的优质旅游实践岗位,来保证实践的效果[6]。

4.2 会展业人才的培养

海南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一年四季皆可举办展会,也正因为如此,海南会展业的发展在全国也处于前列。但目前海南会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尤其缺乏具有出色策划能力的人才。因此,只有加强对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才能使会展业持续健康地发展[7]。从当前海南会展业的发展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会展人才展开培养:第一,引进专业人才成为会展业领军人物,打造专业人才梯队,提高海南会展业的整体水平;第二,鼓励各高校与校外会展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实践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三,增加学生参与大型会展的机会,如博鳌论坛、世界小姐赛事等大规模活动,以优质资源带动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5 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海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此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前,海南各高校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师资水平,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的软实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武铁传.高校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及路径[J].成才之路,2015(21):46-48.

[2] 刘贻新,李明,张光宇.协同创新视角下联合实验室的PBL培养模式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2):191-194.

[3] 吴国峰.基于中俄联合培养的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8):71-72.

[4] 黎英,林标声,洪燕萍.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特征与功能探析:基于产教融合的背景[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6):17-21.

[5] 李太生,李莹.“一带一路”背景下创新涉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43-45.

[6] 李卉妍,王浩,隋姗姗,等.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人才综合管理创新路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6(2):74-77.

[7] 庞玉兰.“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省发展会展产业分析[J].北方经贸,2017(4):16-19.

猜你喜欢

海南国际化人才培养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活动预告
59国免签游海南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热带宝岛海南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