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球菌感染合并CLIPPERS 1例

2018-10-29罗霄许勤晖

浙江实用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类固醇半球对称性

罗霄,许勤晖

(浙江省台州医院,浙江 临海317000)

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性反应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CLIPPERS)是一种新近命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部位以脑桥、小脑为中心,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但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院收治隐球菌感染合并CLIPPERS 1例,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 女,73岁,因“头晕1周,加重伴恶心呕吐3天”于2017年6月收住入院。1周前突发头晕、视物旋转、行走不稳,症状呈持续性,3天前上述症状加重伴恶心、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头痛、发热、意识不清、口角歪斜、肢体麻木无力、体重减轻;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糖尿病、肾病、梅毒”等重大内科疾病或传染病史。专科检查:言语、口齿清楚,颈项强直(-),Kernig 氏征(-),Lasegue氏征(-)。入院后行脑脊液检查:白细胞 7×106/L(正常值≤8×106/L),脑脊液蛋白定量 68mg/dL(正常值 10~60mg/dL),隐球菌(+),抗酸杆菌(-);血常规、血生化、免疫、抗核抗体、乙肝三系、甲状腺常规、凝血功能、血粘度、梅毒螺旋体抗体、肿瘤标志物和肿瘤相关物质检测、铜蓝蛋白、风湿等指标正常;头颅+胸腹部CT平扫、弓上动脉CTA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两侧小脑半球见多发对称性斑点、斑片以及迂曲条状异常信号,边界欠清,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及T2WI+FLAIR呈稍高信号,DWI呈等信号,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示Cho峰增高,增强后呈斑点、条状、曲线样异常强化影,强化幅度类似于血管;脑内未见扩大的V-R间腔或胶样假囊,脑膜未见明显异常增厚或强化,无明显脑积水征象;SWI未见明显异常,MRA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诊断:两侧小脑半球多发异常强化影,考虑小脑血管周围异常强化综合征可能(图1)。临床拟诊:颅内隐球菌感染。药物予两性霉素及氟康唑联合抗真菌治疗,用药后症状无明显好转,转上级医院治疗。随访:上级医院行脑组织活检,病理符合CLIPPERS诊断,予大剂量甲泼尼龙静脉滴注(1000mg/d)和泼尼松口服(60mg/d),1 周后症状缓解,复查头颅MR示小脑病灶较前好转;出院后患者自述继续规律口服泼尼松及抗真菌药物,具体药物名及剂量不详,3个月后复查头颅MR增强 (图2)、6个月(图3)复查头颅MR平扫,异常强化灶均较前有明显吸收。

2 讨论

图1 本例类固醇激素治疗前MRI检查。1A:横断位T1WI示两侧小脑半球多发对称性斑点、斑片、迂曲条状低信号灶;1B:横断位T2WI示病灶呈稍高信号;1C:DWI示病灶呈等信号,边界欠清;1D:MRA提示脑动脉未见明显异常;1E:T1WI增强扫描横断位;1F:矢状位示两侧小脑半球病灶增强后呈对称性“胡椒粉”样点状或曲线状强化。

图2 本例治疗后3个月复查头颅MR增强。2A:T1WI增强横断位;2B:矢状位示两侧小脑半球异常强化病灶较前明显减少。

图3 本例治疗6个月后复查头颅MR平扫示原两侧小脑半球多发病灶基本消失

CLIPPERS是指脑干及小脑血管周围被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且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的一种疾病,由Pittock等[1]于2010年首次报道。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国外有学者[2-3]认为其可能是由免疫或炎性反应介导;也有多个病例报道[4-6]显示系EB病毒、乙肝病毒感染、淋巴瘤、低级别胶质瘤等引起脑桥、小脑血管周围异常强化征所致,研究均表明激素治疗有效;因此对其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或不同疾病所致的综合征,亦或是其他疾病的早期阶段仍无定论。CLIPPERS的临床表现与病变受累部位有关、仅部分具有一定的特异性[7],临床诊断困难;但其影像学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相对明确,对该疾病诊断有重要作用。其相对特征性的病理表现[1,7]:以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可伴有脑实质受累,浸润的淋巴细胞以 CD3+和(或)CD4+的T淋巴细胞为主,无血管炎、结节病、淋巴瘤、淋巴瘤样肉芽肿、隐球菌等疾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其MR特征性表现[8]:对称性 “胡椒粉”样点状或曲线状强化的病灶,发病部位以脑桥、小脑为中心可累及延髓、中脑、基底节,个别患者可累及脊髓、大脑皮质及周围神经,病灶无明显占位效应。本例病灶表现为小脑半球对称性“胡椒粉”样点状或曲线状强化,且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与文献报道相符。

本例除CLIPPERS典型表现外,脑脊液检查提示合并颅内隐球菌感染,并且类固醇激素联合抗真菌治疗有效,故考虑为隐球菌感染合并CLIPPERS,于国内外文献报道中属首例。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故本例CLIPPERS的病因是否与颅内隐球菌感染有关仍需进一步研究。

本例CLIPPERS需与以下疾病鉴别:(1)原发性脑内淋巴瘤。弥散多明显受限,增强后可见 “开环征”、“尖角征”或“脐凹征”,周围可有水肿,均与本例表现不符。(2)隐球菌性脑膜炎。可有V-R间隙扩大、胶状假性囊肿、脑膜强化、脑积水等,多累及脑膜、基底节区,增强后一般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的隐球菌瘤,而本例临床无脑膜刺激征,无上述影像学改变,且MR增强后呈典型对称性“胡椒粉”样点状或曲线状强化,可资鉴别。(3)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增强可见皮质下不规则条纹状强化,MRA可见血管不规则狭窄、血管节段性扩张或腊肠样小动脉瘤等改变;而本例病灶呈对称性,且MRA检查未见异常。

本例以隐球菌性脑膜炎为初步诊断,并最终明确为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CLIPPERS,为CLIPPERS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病因学线索。影像学手段对本病的随访有一定的价值,CLIPPERS在MRI上有典型部位和影像学表现,可通过直接观察病灶数目、范围的变化来了解病情进展情况,并以此评价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类固醇半球对称性
一种改进PSO-ARMA半球谐振陀螺温度误差建模方法
1例新生儿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手术案例
巧用对称性解题
横向不调伴TMD患者髁突位置及对称性
类固醇治疗肾病综合征儿童致激素性青光眼的相关进展
面部整形术后水肿的治疗进展
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及意义观察
类固醇激素的低温等离子体质谱研究
“平行四边形”知识梳理
巧用对称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