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功夫 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2018-10-26宋小飞
宋小飞
语文作业要追求有效。有效的作业不仅要针对学生的实际,也要结合课文的类型。说明性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文章以介绍事物为主,语言准确、平实、周密、科学。学习这类课文,不仅要了解所介绍事物的特点,还要学会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因此,教师应该从说明文的内容和表达两处入手,对作业设计与使用下工夫,提高说明文的教学效率。本文试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鲸》为例浅谈说明性课文的作业设计与使用。
一、课前:做好预习作业的“磨刀”功
“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效的预习好比做“磨刀”的功夫一样,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设计预习作业,应该着眼于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课文,减少预习用时,提高预习效果。预习要实现“磨刀”的功效,就应该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教学中,笔者采用“常规+特色”的思路设计《鲸》的预习作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布置预习《鲸》时,我为学生设计了下列几种预习作业:
1.认真读课文至少3遍,难读的句段多读几次。
2.在课文中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新词,利用字典或词典查一查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3.在同步字帖上练写生字三遍,难写的生字可以多写几遍,并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
4.《鲸》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哪些知识?课文运用哪些方法来介绍的?通过查阅有关鲸的资料、观看影片等,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于鲸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预习成果。
特色化的预习作业主要是针对课文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布置的,不同的课文,作业内容不尽相同;不同的学生,完成作业和记录(展示)作业的方式也不同。《鲸》一文主要有“查、思、观”等;特色化的预习作业还可以是“玩、探”等。这类作业开放、有弹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其创新潜能。
二、课中:做好随堂作业的“穿插”功
课中的随堂作业特指学生在课堂中的书面练习。设计说明性课文的随堂练习可以从预习、梳理内容、运用方法、体会用词准确度、检测知识点等方面入手,题目也可以是与教材配套的《语文作业本》、课外练习资料等。教学中,使用随堂练习应做好“穿插”。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进程,在课文的重难点、知识点、思维点、语言点等处使用,达到巩固知识、促进理解、拓展思维、深化感受的目的。
结合课文《鲸》的教学进程,我穿插使用了以《语文作业本》为主的随堂练习。
第一次随堂练习
(課始三分钟出示)
作业安排:《语文作业本》第1题“拼一拼,写一写”和第2题“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安排意图:主要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时对字音、字形及部分词语意思的理解情况。
第二次随堂练习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出示)
作业安排:合上书本,独立完成填空,描述鲸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安排意图: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
第三次随堂练习
(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后出示)
作业安排:结合《语文作业本》的第5题“仿写句子”、第6题“根据说明方法,找出课文中的相应句子”和课外相关资料设计的作业。
课文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仿照样子,把相应的句子摘录下来。
例:列数字: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还能运用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来补写句子呢!鲸的嘴巴非常大, 。
安排意图: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说明性的课文也不例外。了解并能初步运用说明的方法也是发展语言。
第四次随堂练习
(学习说明文语言特点,结合课后思考题3出示)
作业安排:合上书本,独立完成《语文作业本》第3题。
安排意图: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说明性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针对文体的特点,优化随堂作业设计;做好“穿插”的功夫,优化随堂作业的使用,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后:做好拓展作业的“收尾”功
说明文通过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我们可以围绕知识点,从运用和延伸入手,做好课后作业“收尾”的功夫,既检测课文内容的掌握,又从课内引向课外,带领学生走向广阔的科学天地。
学完《鲸》以后,我从应用和延伸两个层面设计了两份课后作业。
作业一:(运用性作业)
读一读下故事,再结合课文的内容写话。
龙王举办了一次鱼类比赛,评选“百鱼之最”。获得胜利的将给予重奖。鲸也想趁机得个大奖,却被蟹将军挡在了门外。蟹将军说出不准他参赛的理由后,鲸只好灰溜溜地游走了。
1.如果参加比赛,鲸能拿到什么大奖?蟹将军说出了哪些理由让鲸灰溜溜地游回去了?
2.展开想象:鲸和蟹将军会如何争吵呢?把他们的对话写下来。(小提示:注意写出他们的动作、神态哦!)
安排意图:这份作业针对学生课文学习成果,既检测学生对鲸的特点的了解,也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运用。通过创设故事情境,使作业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作业二:(拓展探究性作业)
1.观看影片:《人鱼童话4》《动物星球系列:鲸奇之旅》。(教师可下载带领学生统一观看)
2.查找有关我国鲸类资源的资料,并尝试运用说明方法,以《鲸的自述》为题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两种鲸类。
安排意图:由于课文创作时间和篇幅等原因,《鲸》的内容与现今学生所了解的知识有一定差距。课文只是一块“敲门砖”,还需要通过拓展探究性作业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两份作业中,既有观看影片,又有查阅资料。其中查找有关我国鲸类资源的资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鲸类资源的现状,还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保护鲸类资源的意识。
作业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桥梁。教学说明性的课文时,我们应该做好功夫,精化作业内容,优化作业使用,既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轻负高质”的目标。这既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周晓燕,陆露.美国交互式家庭作业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3).
[2]于漪.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