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10-26马芝香
马芝香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部门对教学质量更加重视,特别是小学阶段,小学生尚处于懵懂时期,许多事情不是很明白。因此,教师就成为他们思维的引导者。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应当尽最大努力“开发”这个无尽的宝藏。学习的本质也是不断思考的过程,学生不仅学习基本知识,还要学习学科思维,并将其运用到现实中去。小学数学不同于语文、英语这类人文性学科,它具有较强的、较严密的逻辑性思维。就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教师教学
就数学这门学科来讲,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生活处处都要用到它,而且在将来的理科性学科中仍然要频繁运用它,甚至许多科学研究都要将数学作为计算工具。现在许多小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他们认为数学很难,这就要求教師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不再惧怕数学。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小学生的思维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散他们的思维。
一、激发学生不断创新
大多数小学生都不愿意去思考或创新,他们满足于教师所教授的现有知识,他们的学习更多地是侧重于应付考试,虽然说分数固然重要,但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考试,而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思想,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能力的重要性。教师要转换思考角度,从学生初学者的身份来讲解数学内容,让学生更易于理解,也可间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在学生回答有误时,教师不可以批评学生,要耐心指出错误的原因,并讲解正确的思考方式,让学生敢于思考、愿意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
二、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所谓的思考和创新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没有脱离实际的创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巩固,并且在每一章学习时要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局的把握,然后再建立起每一节知识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的逻辑结构、思维方向罗列清楚,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学生不至于稀里糊涂、胡子眉毛一把抓。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要将旧知识与之联系起来,或是与相关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以保证知识的连贯性。比如说,教师在讲“乘法运算”时可以联系“加法运算”,让学生明白乘法是加法的特殊情况,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一个已知的逻辑过渡到一个未知领域里。
三、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思维其实就是思想的出路,思维方向正确,解题速度就快。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需要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所以,学生要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并且加大练习程度。另外,教师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一改以往的灌输式教育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大胆猜想,然后,教师通过多种方法解答,拓展学生的思维角度。教师也可以通过变换题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从而建立起学生的基本思维逻辑。
四、鼓励质疑,引导质疑
学贵有疑,只有存在疑问,才能有进步。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可以通过不断地思考学习来扩大知识面,况且小学生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知识更是有限,所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数学是一门较为乏味的课程,教师需要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来激发起学生的听课兴趣。教师要在题目上设置疑问,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疑问要适中,不能太难,太难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太易,太易不能达到引导的效果。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需要为学生指引方向,不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生活上、学习上都要给予他们关注,这样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平易近人,从而为教学工作打下基础,也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剪一些数学图形,也间接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在引起小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对于剪图形这种实践课有了很大的兴趣。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训练了他们实际操作能力,拓展了他们的学习途径,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实,学生的主动性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思维导向。教师只要做到耐心辅导即可,这也许是最佳的教学状态吧。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新时期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义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 学周刊,2016(27).
[2]孟丽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