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联合动脉注射rt-PA治疗AICVD的疗效分析
2018-10-26马存凯郭应兴于海东黄君君
马存凯,郭应兴,马 俊,于海东,黄君君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CVD)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危害之一,约占脑卒中的60%~80%,是我国中老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性,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沉重的负担[1]。AICVD治疗的关键在于使颅内闭塞的血管再通,发病后4.5 h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rt-PA)是目前治疗AICVD的标准方法。但受时间窗、并发症等因素的限制,动脉内溶栓、支架取栓等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当下研究的热点[2]。本研究探讨了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动脉注射rt-PA治疗AICVD的效果,旨在寻找治疗AICVD更安全有效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医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接诊的60例AICVD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 AICVD 的诊断标准[3];(2)年龄 45~76 岁;(3)有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且逐渐加重,持续>0.5 h;(4)无出血倾向;(5)发病<8 h;(6)颅脑 CT 排除脑出血或其他颅内占位性疾病;(7)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闭塞;(8)患者家属同意溶栓或取栓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22分;(2)近3个月内有手术史或外伤史者;(3)近6个月内有出血性疾病史者;(4)治疗前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10 mmHg;(5)经CT检查提示有出血或大面积梗死者;(6)近3个月内有急性心包炎、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力衰竭者;(7)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8)有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将60例AICVD患者等分为联合组和rt-PA组,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联合组中,男性 16 例,女性 14 例;平均年龄(61.95±5.73)岁;梗死部位:大脑中动脉主干18例,颈内动脉末端分叉处7例,基底动脉主干3例;大脑动脉2例;就诊时间(229.74±28.63)min。 rt-PA 组中,男性 17 例,女性 13 例;平均年龄(62.54±5.81)岁;梗死部位:大脑中动脉主干16例,颈内动脉末端分叉处9例,基底动脉主干4例;大脑动脉1例;就诊时间(225.42±27.15)min。 两组梗死部位(χ2=0.84,P> 0.05)、性别(χ2=0.07,P> 0.05)、年龄(t=0.40,P> 0.05)、就诊时间(t=0.60,P>0.0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rt-PA组:行局麻或全麻,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行升主动脉及全脑血管造影,观察血管闭塞及侧支循环情况。通过微导管在栓塞的血管远端团注rt-PA 5~10 mg行接触性溶栓;回撤微导管,将头端留在血栓内,继续注入rt-PA 5 mg;继续回撤微导管至血栓近端,继续注入rt-PA 10~20 mg。10 min后行脑血管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血管未通者继续注入rt-PA(rt-PA总量<30 mg)。
联合组:先进行rt-PA治疗(同rt-PA组),若闭塞段动脉未全通,则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将微导管跨过病变动脉,行微导管血管造影确认其在动脉腔内。将 Solitaire AB 4 mm×20 mm或 6 mm×30 mm支架经微导管置入病变血管中,释放支架;等待5 min后,将微导管和支架同时撤回至导引导管内,而后一并撤出体外。复查造影评估血管再通情况,检查支架去除的血栓情况。如有必要,可多次取栓;若血管畅通、血流正常,则撤出导引导管和导管鞘,缝合后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术后1个月,评估临床疗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变血管血栓基本消失,判定为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管再通情况良好,判定为有效;临床症状加重或出现死亡、血管未通,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4]。(2)血管再通:术后3 d和术后1个月,采用脑栓塞溶栓分级(TICI)标准评估患者血栓再通情况[5],TICIⅡ级、Ⅲ级为血管再通。(3)神经功能缺损:在术前和术后7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0~28分。(4)昏迷程度:在术前和术后7 d,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昏迷程度,共 3~15分。(5)预后情况:采用改良 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3个月后康复情况,<3分为预后良好,≥3分为预后不良。(6)安全性:统计患者术后1个月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继发性脑栓塞及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数据以±s表示,行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数据以[n(%)]表示,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 rt-PA组(P<0.05,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 在术后3 d、1个月,联合组血管再通率均高于rt-PA组(P<0.05,表2)。
2.3 两组NIHSS、GCS及mR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而GCS评分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的改善幅度大于rt-PA组(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mRS评分低于rt-PA组(P<0.05,表 3)。
2.4 两组安全性比较 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继发性脑栓塞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表 4)。
表2 两组血管再通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NIHSS、GCS及mRS评分比较(n=30)
表4 两组安全性比较[n(%)]
3 讨论
AICVD治疗的重难点在于如何有效、安全地开通闭塞血管,促使缺血区血液灌注恢复正常,挽救缺血区及周边尚未凋亡细胞的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中时间是救治的关键,治疗时间延迟包含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延迟和院内延迟两个方面。如何缩短院内延迟,尽早开通闭塞血管,对AICVD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至关重要[6]。rt-PA是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之一,4.5 h内静脉注射rt-PA治疗AICVD是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法。但受时间窗限制和栓子性质的不同,血管再通率也不尽如人意。单纯动脉注射rt-PA治疗血管再通率稍高于静脉rt-PA溶栓治疗,但两者总体治疗效果均欠佳。因此,寻找更有效、安全、血管再通率高的AICVD治疗方法,是众多学者共同努力的方向[7]。
近年来,血管内机械取栓术逐渐成为临床治疗AICVD的主流方法之一,其是通过间断真空抽吸吸出血栓,或远端接触血栓后将其带入近端导管内而取出血栓。Solitaire AB支架是临床常用的取栓支架,是采用闭合网孔设计,由激光切割镍钛细管制成的一侧完全开放的支架,融合了开放网孔和闭合网孔的优势,具有很高的径向支撑力、柔顺性好、顺应性好,无突出或打折现象[8]。既往研究表明,支架取栓术血管再通率高、操作时间短,与动脉注射rt-PA治疗联用可彻底消除血栓,提高血管再通率,同时还能延长时间窗[9]。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rt-PA组,联合组术后3 d、1个月血管再通率均高于rt-PA组,证实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联合动脉注射rt-PA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动脉注射rt-PA治疗。
NIHSS、GCS和mRS评分是临床常用于AICVD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的指标,本研究发现,联合组术后NIHSS评分及术后3个月mRS评分低于rt-PA组(P<0.05),术后GCS评分高于rt-PA组,提示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联合动脉注射rt-PA治疗可在短时间内使闭塞血管再通,迅速恢复缺血区血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继发性脑栓塞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无显著差异,提示联合治疗并未明显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联合动脉注射rt-PA治疗AICVD的疗效确切,患者预后良好,且安全性较高。但本研究样本量和术后随访时间有限,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长期随访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