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就业,去杭州!
2018-10-26韩木易
文|韩木易
把农村贫困人口组织起来,通过技能培训,实现技能武装,再通过转移就业,把贫困人口推向市场,让他们凭本事吃饭,靠勤劳致富,无疑是助力脱贫攻坚、稳固扶贫绩效的好办法。自杭州市积极推动与黔东南州、恩施州劳务协作以来,两地的贫困人口纷纷走出穷乡僻壤,在杭州找到了一份称心又稳定的工作,实现了脱贫增收的心愿。
临安人社“五心”级帮扶,助力施秉脱贫攻坚
丰某是一位53岁的黔东南州施秉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当地政府“要就业,到临安”的宣传号召下来杭州市临安区就业。但是,初到企业的他非常不适应。得知情况,临安区人社局和劳务联络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企业看望,详细了解了他的个人情况,并根据其个人意愿,先后为其提供了20个工作岗位。由于年龄及身体原因,再加上文化程度低、缺乏技能,丰某在换了3家单位后失去了信心。针对丰某的实际情况,临安区人社局又为其介绍了养老护理员工作,在免费提供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解决了其就业问题。
自临安、施秉结对帮扶以来,两地人社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部署,加强劳务协作,通过“精心谋划、真心帮扶、用心组织、贴心关怀、热心服务”,将劳务扶贫落到实处。2017年9月15日,双方签署《临安区·施秉县劳务协作工作机制》,明确双方在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信息的互通、劳务合作服务管理、职业技能培训、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方面进行合作。
同年12月23日,施秉县驻临安区劳务联络站挂牌成立,施秉县指定专人负责两地劳务联络工作,临安区人社局配合劳务联络站开展工作。临安区人社局就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通过建立劳务合作的长效机制,以信息互通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提高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更加有针对性地推进素质就业,加强服务管理和维权保障实现稳定就业。”
为了破解贫困地区劳动力普遍存在的文化素质偏低,职业技能缺乏等情况,两地人社部门通过建立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求职需求和岗位供给“两张清单”。
前期,施秉县人社局通过进村入户的方式,采集贫困劳动力数据信息,并录入数据库,内容涵盖其基本信息、就业信息、就业意愿、技能素质等关键要素,共从全县3.7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中识别出2.18万人属于需要就业帮扶的贫困劳动力。临安区人社部门将收集筛选的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岗位数据信息全部录入系统,涵盖用人单位名单、岗位工种、技能要求、薪酬待遇等具体要素。
自结对帮扶以来,临安区共向施秉提供岗位5000余个,多为易上手的普工岗位,月工资水平在3000-8000元不等,有60%的岗位月薪在5000元以上。
余杭人社建章立制,实现“老乡带老乡”的效果
欧健是来自苗疆的打工者,2018年7月,欧健被选聘为黔东南州台江县驻杭州余杭区劳务联络站兼职副站长。
2017年11月,台江县在余杭区设立劳务联络工作站,需要配备一名兼职副站长。经过多方了解,欧健肯帮忙,讲义气,台江、凯里、施秉一带的老乡找不到工作,碰到困难都爱来找欧健帮忙。每到双休日,欧健那十多平米的租屋都挤满了老乡。“房子小心地宽,兄弟们莫见外”,欧健经常用苗话这样调侃。渐渐地,欧健在老乡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号召力,因此,成为劳务联络站的副站长之后,欧健也积极为老乡找工作。
2017年以来,为帮助台江、天柱、咸丰等结对贫困县实现精准就业扶贫目标,余杭区按照“所需和所能相结合、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原则,与结对地区通力合作,力促当地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脱贫。
“帮助各结对县在余杭区分别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工作)站,有力维护和保障了结对县务工人员的合法劳动权益。”余杭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余杭区将家政服务业作为突破口,挖掘企业用工需求,并利用网站、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号宣传就业典型,实现老乡带老乡的效果。”
与此同时,余杭区人社局建章立制,及时与结对县人力社保部门分别签署协议,在劳务供需对接上确立了两项制度、六项机制,包括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等,形成了常态化合作的行动指南。
为了实现畅通渠道,稳定就业,余杭区人社局引导异地输出,定期组织和推介企业赴结对县开展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积极动员余杭企业为当地民众量身开发操作准入门槛低、培训见效快、薪资待遇好的岗位。同时依托信息化建设,建立跨区域劳动力供求信息采集和发布制度,组织举办线上常态招聘活动。
余杭区人社局还大力支持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动员余杭企业招用培养当地有志青年,通过“边工边学”,加大培养力度,在传授职业技能的同时,将先进的创业理念、创业课程、创业方法进行细致灌输支持其返乡创业。
滨江人社“订单式”培训新模式,以培训促就业
2018年春节期间,杭州市滨江区人社局工作人员通过走访湖北恩施建始县及贵州黔东南州麻江县、丹寨县建档立卡劳动力和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了解到当地的劳动力普遍缺乏专业技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为消除转移就业之难,滨江区人社局积极与企业对接,充分利用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体作用,依托企业培训资源,组织引导企业,积极推行“招工入厂、车间办学、定岗培训”劳务对接培训模式。今年以来,引导和组织滨江区4家重点劳务协作用工企业分别开展对麻江、丹寨务工人员定岗培训,共培训务工人员47名。
针对对口帮扶地区劳动力年龄层次、教育水平不一的情况,滨江区人社局结合区域产业用工需求,积极实施多元化技能培训。着重组织开展培训电子装配、电子商务等方面技能培训,同时在课程设计中,加大了实操练习的比重,确保学员熟练掌握,毕业即可上岗。
同时,滨江区人社局还积极探索“订单式”培训新模式,以培训促就业。滨江区人社局与建始县人社局在两地劳务协作座谈会上提出开展“订单式”培训试点:由滨江企业提供岗位订单与师资协助,两地合作办班,重点打造未就业女性订单式培训体系。建始县积极响应,两地迅速整合资源,组织了“滨江区—建始县东西部劳务协作月嫂技能培训班”。秉承“招生即招工”理念,该培训体系提供了招生、培训,办证、就业一条龙服务,培训结束后,根据学员的就业意愿推荐就业岗位。
为切实增加培训的实效性,滨江区人社局专门请在杭州从事月嫂工作的建始老乡到培训班课堂上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参加月嫂培训班,她取得优异成绩并前往杭城工作,目前月工资12000元。老乡的现身说法让在场学员备受鼓舞。目前已有11人来到杭州,均实现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