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视野下接待业研究述评

2018-10-25曾国军王丹丹

旅游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内容分析酒店文献综述

曾国军 王丹丹

[摘要]文章基于IJH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Managemenf)期刊,选取2006-2015年的983篇文章,利用CiteSpace和spss 20.0软件进行内容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接待业的研究领域复杂,以酒店和餐饮为核心,领域融合程度较高,以实证研究为主,知识的学科外溢较少;研究存在较强的区域差异性,不同地区的研究者对问题的关注差异显著,美国及韩国学者的研究范围最广。第二,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个人均存在较强的合作网络,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和个人主要集中在美国等地;中国大陆的接待业合作网络欠缺、研究水平相对落后,但中国学者的影响力正逐渐向世界扩散。第三,基于人的行为研究是当前国际接待业的研究主流,众多新兴问题逐渐成为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境外学者关注中国接待业问题,中国渐成研究热点。

[关键词]接待业;酒店;餐饮;内容分析;文献综述

引言

尽管学术界对接待业(hospitality)的界定存在分歧,但多数研究认为,接待业是一种基于住宿和饮食并行的人文互惠活动。International Journal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IJHM)期刊的主编Pizam根据已有研究对接待业进行了界定,认为接待业是由那些为旅客和当地居民提供住宿、餐饮和会议服务的企业组成的行业。这一定义与之后Teng的观点相似——接待业是利润驱动下的商业活动和传统款待活动的结合。住宿和餐饮是接待业的核心组成,但也应该包含旅游、休闲、会议等其他子领域。接待业包含3个领域:私人领域(private domain)、商业领域(commercial domain)和社会领域(social domain)。其中,私人领域指在家中款待亲友;商业领域是一种基于顾客满意的服务购买,展现了从无偿到有偿的过渡;而社会领域则是从历史、社会及人类学的角度探索接待业,强调为旅行者所提供的舒适住所、可口饮食及热情服务。在接待业的发展过程中,学术研究在理论发展及行业指导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而学术期刊是传播成果和更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它既是一面学术领域的“镜子”,也反映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学术研究的系统回顾能够帮助学者及行业工作者更真实、更直接地了解其发展全貌。当前已有不少学术期刊刊载了有关接待业的研究综述,但大多数都是英文文献,中文的综述为数甚少,且范围非常局限,或是针对中国酒店业的研究综述,或是针对接待业的某一具体焦点。

因此,本文将系统回顾IJI-IM期刊最近10年发表的文章,对期刊文章概况、研究领域、研究焦点、研究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从接待业研究的全貌回答以下3个问题:第一,国际接待业研究的关键领域及其发展趋势如何?第二,接待业领域的研究机构和个体学者的合作情况如何?第三,当前国际接待业的研究主流及其未来的研究趋势如何?

1研究设计

1.1期刊选择与论文样本

在一些期刊評级研究中,CorneH HospitalityQuarterly(CHQ)、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Management(IJHM)及Journal of Hospitality&Tourism; Research(JHTR)被列为在酒店研究领域最权威、最具学术研究关注价值的学术期刊,都属于SSCI的Q1区期刊。通过Scimago Joumal&CountryRank;(SJR)网站分别获取这3本期刊的详细信息,SJR是一个基于Scopus数据库的评价系统,既包括对期刊的评价和排名,也包括对国家的评价和排名。搜索结果表明IJHM期刊的创刊时间最久(1982年至今),2009年开始便稳定于Q1区,且其发文数量逐年增加。2014年该期刊由每年4卷改为每年8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接待业研究的良好发展态势。综合来看,IJI-IM期刊的H指数、引用率和发文量均是最高的(H指数=60,SJR=1.89,2012-2014年总引文=1449篇),在接待业研究领域的影响最大。故本文选取IJHM期刊作为研究期刊,并在ScienceDirect上搜索IJHM期刊从2006年1月到2015年12月的文章,共1051篇,去除书评、文献综述以及短篇通讯类文章68篇,最终有效样本文章983篇。

1.2分析步骤

将检索到的文献按预定框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便能够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表中清晰地展示内容分析对象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通过阅读综述类文献(表1),提取出本文的分析框架,包括作者国别、研究机构、论文作者、被研究区域、研究领域、研究焦点以及研究方法。由两名编码员分别背对背地对每一篇文章展开内容分析。若两名编码员取得一致的分析结果,则将该文的编码记录直接纳入分析;若两名编码员未能取得一致的分析结果,则与第3名编码员讨论后作出判断。

其中,依据论文作者所属的国家、地区和研究机构统计作者国别和研究机构,若论文由多人合作完成,作者国别仅统计第一作者所属国家和地区,研究机构仅对第一和第二作者进行统计。另外,使用CiteSpace分析论文作者,包括研究者的文章发表量、领域影响力及其合作网络。被研究区域即文章研究所关注的国家和地区,当文章的研究关注区域未说明或涉及多个区域时,则将其标注为其他。至于研究领域,则是基于对样本文章阅读而总结归纳的7大研究领域(表2)。

研究焦点借鉴Law等人研究中的最新分类框架,划分为会计与财务、消费者行为、餐饮服务管理等12项(表3)。若文章涉及多个不同的研究焦点,则依靠文章理论视角中最重要的焦点进行分类。

研究方法部分包括研究类型、数据收集方法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其中研究类型分为3类: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以及定性与定量混合研究;数据收集方法主要包括9类:问卷调查、访谈、实验法、观察法、文献研究、企业资料、政府文档、新闻报刊和网站信息;数据分析方法分为14类: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结构方程、简单统计、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内容分析、文本分析、路径分析、聚类分析、非参数分析、协方差分析、网络分析以及其他。每篇文章的研究类型都是明确的一种,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方法在同一篇文章里可能有多种,多种方法皆纳入统计。

2研究结果

完成样本文章的内容分析后,用CiteSpace和SPSS 20.0按照既定框架对数据进行分析。本部分将从作者国别、研究机构、论文作者、被研究区域、研究领域、研究焦点、研究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2.1美国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研究者对接待业的研究贡献最大

据统计,IJHM期刊上的研究者主要来自美国(34.8%)、中国港澳台地区(22.8%)、韩国(6.8%)、澳大利亚(6.6%)、中国大陆(5.2%)、英国(4.9%)、西班牙(4.1%)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从发文量看,美国最多,中国港澳台地区次之,发文比例均超过20%,在接待业的文章数量上贡献非常大,而其他地区的发文量不足10%。其中,中国大陆排名第五,说明中国大陆对接待业研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从论文数量的贡献比例看,美国、韩国、澳大利亚、中国大陆等地贡献颇大,这些区域的整体学术水平较高,接待业发展较快。在统计过程中发现,大部分论文是由两名或多名研究者合作完成,基于地区便利性,同地区或同机构的研究者合作居多。中国大陆的研究者为赶上世界接待业研究的步伐,积极与港澳台地区或国外知名院校的研究人员展开合作,IJHM期刊上的不少文章就是由大陆研究者和中国香港、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地研究者的合作产物。这反映了整体学术水平对单一学科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同时行业发展与理论研究之间也是相互影响。而跨地区研究的开展有利于提升中国大陆的接待业研究水平并向国际化发展,值得大力鼓励。

2.2高水平研究机构存在较强合作网络,中国大陆的接待业合作网络有待提升

据统计,研究者主要来自香港理工大学、普渡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天普大学、庆熙大学等40多个机构。图1表明,香港理工大学在贡献量和影响力方面均不容小觑,重要性突出。同时,普渡大学、宾州州立大学、天普大学、庆熙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世宗大学等皆有不小贡献量。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图表明,贡献较大的研究机构均存在较强的合作网络,并以其自身为核心而展开。

其中,频数排名前15的研究机构分别是:香港理工大学(104,中国香港)、普渡大学(74,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44,美国)、天普大学(32,美国)、庆熙大学(29,韩国)、世宗大学(28,韩国)、中佛罗里达大学(27,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27,美国)、格里菲斯大学(26,澳大利亚)、弗吉尼亚理工大学(23,美国)、斯顿大学(18,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18,美国)、中山大学(17,中国大陆)、内华达大学(16,美国)、澳门大学(14,中国澳门)。超过半数的高水平研究机构位于美国,说明美国的接待业研究网络发达。然而,中国大陆的接待业研究网络有待提升。尽管中山大学在IJHM期刊上的发文数量位列13,显示出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在国际研究网络中仍然未能显示竞争优势。不过,Gross等人的研究表明,有关中国酒店话题的研究中,不少中国研究机构在国际上非常活跃,有一定的世界认可度,除了香港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外,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湖南大学、重庆大学、海南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在接待业研究方面也表现活跃。这些结果表明,中国接待业研究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合作网络和研究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2.3团队合作成为研究主流方式,核心学者对接待业研究具有导向作用

研究者合作网络(图2)显示,绝大部分研究者均与他人存在合作。接待业研究的团队合作已成为必然趋势,学者间的协作互助有利于知识的融合与创新,能够更好地促进理论研究与发展。另外,合作网络凸显了几位主导研究者,他们对接待业领域的研究具有重大影响和导向作用,分别是SooCheong(Shawn)Jang、Seoki Lee、Anna S.Mattila、Rob Law、Heesup Han以及Woo Gon Kim。

表4反映了在国际合作网络中有重要影响的6位作者的研究领域和焦点等详细信息,其中有4位作者隶属于美国的高校,这从另一个层面反映美国接待业研究的领先水平。研究领域则多集中于酒店和餐饮服务,体现了酒店和餐饮在接待业研究中的核心地位。

2.4美國是最受关注的区域,中国渐成研究热点

据统计,前十位的被研究区域依次是美国(33.1%)、中国港澳台(16.3%)、中国大陆(9.2%)、韩国(6.2%)、澳大利亚(4.0%)、西班牙(3.5%)、英国(2.8%)、土耳其(1.9%)、加拿大(1.2%)、印度(1.0%)。其中,美国是被关注的主要区域,而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区域。Law等人以中国饭店业为主题做出回顾,选取世界顶尖旅游类期刊的文章为案例,结果表明2009-2013年间有关中国接待业的研究不断增加,研究机构涉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美国等地,其中以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海南等地酒店为背景的研究占据主流。随着中国经济与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接待业学者不断成长,对国内接待业的研究逐渐增多;同时,越来越多的境外学者对中国接待业问题感兴趣,当涉及中国文化和情境时,许多问题都变得更加独特而复杂,这对国外学者具有极大吸引力。

2.5接待业研究以酒店和餐饮为核心,众多领域相互交叉

据统计,研究领域的比例排名依次为:酒店(63.3%),食品服务(23.5%),消遣、体育和娱乐(4.1%),住宿(4.0%),旅行与旅游(2.8%),商品(与其他组件相关的产品)(2.2%)以及运输(0.1%)。该结果显示:酒店客房和餐饮是研究热门,二者在接待业中的地位不可动摇。在经济和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旅游接待产业的范围不断扩大,包括博彩、游艇、会展等。同时,酒店和餐饮的品牌资产、收益管理、产业扩张等方面的研究也日益重要。在国内,已有部分学者对其展开研究,包括酒店品牌资产管理、餐饮服务品牌研究、餐厅收益管理、酒店和餐饮的原真性及标准化探讨等,并已取得初步成果。本文基于对研究领域的类型与关系梳理,绘出研究领域网络图(图3)。可将接待业划分为7大核心领域,每一核心领域之下都有若干子领域。各领域之间相互交叉,从而衍生出更多研究话题。随着学者们对接待业多主题的交叉探讨,接待业的研究体系不断丰富。

2.6基于人的行为研究是主流,众多新兴问题渐成热点话题

研究焦点的分析表明(表5),人力资源管理和消费者行为研究极具关注度,研究比例均超过20%。消费者及员工的心理和行为对企業发展至关重要,二者一直是行业关注重点。战略管理、财务会计、运营管理的研究比例次之,均超过10%。接待业企业的运营重视盈利,企业对战略决策、财务等问题更为在意,学界的积极研究呼应了业界发展。另外,全球气候与环境的恶化使得旅游接待业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未来可能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同时,信息管理、大数据挖掘等也渐成热点词汇,但目前相关研究非常不足(1.5%)。因此,接待业的未来研究需要对这些新兴话题多加关注。

关键词分析同样表明:基于人的行为研究是热点和主流,论文贡献量最大。同时,企业层面的研究也是一大核心,如基于公司财务数据的绩效研究、战略管理研究等。另外,关键词的年度变化(表6)突出了企业绩效的重要性,模型构建正引起学者关注,虽已有学者对其展开研究,但研究仍然不足。模型建构或概念性研究对于学科的发展非常必要,有利于接待业理论的完善,为接待业的其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7研究类型单一,以实证研究为主,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多样化

据分析,接待业的定量研究占主体(78.0%),且定量方法的运用已趋于成熟;而定性研究则偏少(13.1%),定性方法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定性和定量的混合研究方法,因其难度较大而采用率低(8.9%)。短期内定量研究仍是主流,长期来说,混合研究方法可能会被更多学者采纳。定性和定量各有优劣,混合研究方法可以结合二者优势,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接待业研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其中,问卷调查(64.7%)占据重要地位,应用比例过半。企业资料(19.6%)和访谈法(16.9%)的使用也较为广泛,均超过15%。企业资料的收集主要用于企业绩效分析,多定量。访谈法则多作为问卷设计的辅助方法。真正以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文章不足10%。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实验法(9.0%),这是研究变量因果关系时最科学的方法,但其使用难度大、成本高,故使用率较低,样本文章的统计不足10%。基于研究发展的角度,未来应当更多地尝试实验法,并扩大其在接待业研究中的应用。最后,网站信息(5.4%)、文献研究(4.2%)、政府文档(4.0%)、观察法(2.1%)以及新闻报刊(1.2%)的采用率较低,应用范围有限。

至于数据分析方法,回归分析(39.0%)、因子分析(33.6%)、结构方程(22.1%)、简单统计(19.6%)、相关分析(16.9%)、方差分析(15.9%)、内容分析(12.9%)是接待业研究常用的7类方法,其中前6种均是定量研究的常用方法,而内容分析则是定性研究常用的方法。据统计,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和方差分析常作为主要数据分析方法,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则常作为数据分析的辅助方法。文本分析(3.9%)、路径分析(2.3%)、聚类分析(2.0%)、非参数分析(1.7%)、协方差分析(1.1%)以及网络分析(0.3%)在接待业研究中较为少见,同时存在6.3%的文章数据分析方法难以归类。据分析,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研究问题的解决而非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复杂。

2.8接待业的研究现状存在较强的区域差异性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频数统计分析,作者国别、被关注区域、研究领域、研究焦点、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如下:

2.8.1不同地区的研究者所关注的接待业问题差异显著

以作者国别和研究领域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作者在研究领域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f=2.281,p=0.000)。统计发现(表7),美国和韩国的研究者涉及领域最广。消遣、体育和娱乐领域方面,中国港澳台地区和美国的研究者关注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该领域研究具有地方性差异。本文将博彩业归为消遣、体育和娱乐一类,而中国澳门和美国拉斯维加斯等地的博彩业闻名世界,对研究者有极大吸引力,致使这两地的相关研究明显偏多。酒店和食品服务领域的关注度始终最高,地区差异不大。

以作者国别和研究焦点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作者对研究焦点的偏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f=1.470,p=0.029)。据统计(表8),消费者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是研究热点。具体来说,中国大陆的研究者偏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对其他焦点的关注度不足;而美国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研究人员对研究主题的关注更为全面。

2.8.2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与作者国别密切相关

以作者国别为自变量,分别以研究方法和被关注区域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作者国别很大程度决定了其关注区域(f=8.661,p=0.000)和研究方法(f=2.758,p=0.000)的选择。一般而言,基于调研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大部分研究者会选择自己所在国家或地区为研究地。据表9统计,韩国接待业研究者多采用定量研究,比例超过90%,余下的则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与之相反,英国研究者更加偏爱定性研究方法,与绝大部分区域的研究者存在差异。在中国港澳台地区,部分研究者选择混合研究方法,以使研究更为全面、可靠。研究范式的差异,致使不同学者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各有偏好。总体来说,接待业以实证研究为主,知识的学科外溢较少。

2.8.3不同研究区域的热点问题不尽相同,行业发展影响研究问题的选择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针对不同的关注区域,研究者所选择的研究领域存在显著差异(f=3.05 1,p=0.000),一般而言,研究问题的选择与被关注区域的行业发展情况有关。美国和中国澳门因博彩业(归为消遣、体育和娱乐一类)的发达,吸引较多学者的关注,因此这两个区域的消遣、体育和娱乐研究要明显多于其他地区。韩国的美食知名度要胜于其酒店知名度,同样其食品服务研究多于酒店研究。同样地,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针对不同的关注区域,研究者在研究焦点的选择上差异较为明显(f=1.582,p=0.011)。不同区域接待业的发展情况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差异,致使不同区域的研究焦点出现差异。在已有样本中,研究中国大陆的论文要多于中国大陆研究者的论文,说明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大陆的接待业发展。

2.8.4研究焦点决定研究方法的选择,问题的有效解决是研究重点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的对比发现,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研究焦点(f=4.494,p=0.000)显著相关,而与研究领域(f=0.526,p=0.789)没有显著关系。研究焦点反映了研究问题的性质,对研究方法的选择具有决定作用。恰当的研究是根据问题选方法,研究的核心是恰当地解决问题。研究方法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凡是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均是好方法。在接待业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具体问题的解决,尤其在接待业的研究还不完全、体系还不成熟的阶段,对问题的解决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3结论与讨论

近十年,学术界对接待业的关注越来越高,文章数量不断攀升,定量研究占据主流,研究问题、数据收集及分析方法等呈多样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趋势。基于2006-2015年IJHM期刊的量化内容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接待业的研究领域复杂,以酒店和餐饮为核心,各领域的融合程度较高,以实证研究为主,知识的学科外溢较少;接待业研究存在较强的区域差异性,不同地区的研究者对问题的关注差异明显,地区行业发展影响其研究问题的选择,其中美国及韩国学者的研究范围最广。酒店业作为接待业的核心领域,是推动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但餐饮业、航空业、会展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整个接待业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当前也有不少学者开始关注除酒店餐饮以外的其他相关领域,这样多行业的协同效应对整个服务接待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十分有益。行业发展影响学者对研究问题的选择,不同地区接待业的发展差异导致热点问题的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焦点的差异化致使研究方法的选择差异。然而,接待业的研究类型单一,以实证研究为主,知识的学科外溢较少。这与国内旅游行业的研究方法应用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国内学者在研究旅游问题时多采用定性研究,以综述和理论构建为主。Julio和谢彦君曾指出,旅游基础理论研究之重要,是因为它所解决的理论问题将制约着旅游学科本身的发展以及各个分支学科的建立和成熟速度。当前接待业的研究缺乏一般概念性的研究和相关理论框架的构建,过多的纯技术性量化研究对新理论的贡献非常有限,这不利于接待业研究的健康发展。对于酒店环境行为、航空、会展、节事等新兴而重要的问题,未来仍需要更多關注概念框架的研究,以完善接待业的理论体系构建。另外,接待业的研究同样需要更多的定性和定量混合研究,结合定性的研究方法,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构建,以完善接待业的知识体系,弥补单一方法所带来的不足。

第二,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个人均存在较强的合作网络,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和个人主要集中在美国等地,存在6位核心学者对接待业的研究起着导向作用;中国大陆的接待业合作网络欠缺、研究水平相对落后,但中国学者的影响力正逐渐向世界扩散。统计结果表明,在IJHM上发表论文的作者大多来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对于一些母语为非英语的作者而言,语言障碍是其难以在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中国大陆本土学者很少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原因之一。目前国际旅游研究中国方面的话语权主要来自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但随着中国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接待业的不断发展,以中山大学、北二外、中科院等为代表的众多中国大陆接待业研究机构都在努力与国际高水平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多领域的研究合作,使得中国的学术研究不断与国际接轨。大陆研究者积极与港澳台地区、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地的研究者合作,使得中国的接待业研究迈向国际化,同时提升国内的接待业研究水平。

第三,基于人的行为研究是当前国际接待业的研究主流,可持续发展、信息化管理等众多新兴问题逐渐成为热点话题;美国一直是最受关注的区域,然而近年越来越多的境外学者关注中国接待业问题,中国渐成研究热点。从研究话题来看,大部分研究者关注人的行为,包括消费者和员工,而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法律、信息技术应用等话题也逐渐成为热点话题,但当前的研究仍然不足。在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环境成本成为影响酒店利润的重要因素,酒店行业急切需要采取节能减排等环境管理措施,以降低高能耗给酒店带来的负面影响。接待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未来有关这方面的话题研究应当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另外,学者在进行研究主题选择时,应当积极主动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以找寻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研究话题。

总体来看,本研究具有以下3点贡献:第一,研究结果反映了国际接待业的研究发展现状,帮助未来的研究者们较快地把握接待业当前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接待业的理论发展和知识拓展;第二,系统而完整的接待业文献综述有利于接待业的行业指导,为酒店管理者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有利于推动接待业的健康发展;第三,本文的研究方法系统而全面,为未来学者的文献综述提供了参考借鉴。

然而,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本文是基于IJHM期刊上的文章进行的综述分析,样本的覆盖面不够广。除了IJHM期刊外,还有IJCHM、CHQ、JHTR等国际顶尖接待业类期刊,刊登的论文也很权威。由于本文选取文章的时间跨度大,未精细到某一主题,因此仅IJHM期刊上符合的文章就有近千篇,若选取多本期刊作为研究案例,繁多的文章类型和多元的研究主题也不利于深入研究。未来的研究可细化到某一主题,通过多期刊的论文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第二,IJHM作为英文期刊,更多的是以英语为母语的研究者的论文,研究成果更多反映国际接待业的发展情形。若以中文期刊上的文章为研究样本,可能得出的结论会有所差异。未来可对中文期刊进行接待业的文献综述,与本文进行对比,发现国内外接待业发展的异同。第三,本文聚焦于整个接待业的研究发展情况,对具体领域的关注偏少,未来可针对接待业的具体研究领域进行分析。第四,基于文章篇幅的局限,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接待业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上,对现状的成因分析较少,未来可针对这些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为接待业的研究者提供更为具体的建议。

猜你喜欢

内容分析酒店文献综述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运用情景教学法开展酒店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究
酒店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相关问题探析
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酒店就业意向探析
全热回收风冷模块机组在酒店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