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2018-10-25曹凤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好奇心兴趣问题

曹凤媛

摘 要:学习动机是复杂多样的,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多侧面,多角度了解学生的情况,这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好奇心 问题 兴趣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教育的主要任务。教师应自觉地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不是截然分开的,一些措施往往同时兼有培养和激发的作用。侧重从激发的角度看,我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课的开始要唤起好奇心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因此,课一开始,教师就要采用独特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常可以采用、“故事引题法”、“观察助兴法”、“电教激情法” “激将法”、 “联想法”等等。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孩子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才能想方设法去学。课开始教师不必将学法和盘托出,要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逐渐吸收。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惠曾说过:“如果学生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其实,在各科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用任何方法都应该有助于点燃学生求知好奇之火!

二、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时,常用提问的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归纳和整理。然而并不是随便怎么提问都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的,弄不好有时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感,这里要特别注意讲究“提问艺术”。首先,教师应当以友好、谈话式的的态度来进行课堂提问,发问要遵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其次,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先让全体学生思考,再指定某个同学回答,最好是双向的(师生互问)或多向的(师生之间,广大同学之间);最后,提问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余地,耐心等待,观察反应。学生回答得不好,应该得到教师有分寸的赞许,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不要加以批评指责,要引导他们使之树立信心。

总之,课堂提问要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为此,教师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甚至对学生如何引导,可能有几种回答,都在估计和打算之内。反之,在课堂上,单凭心血来潮,灵机一动,随便提问,则必然导致失败。

三、尽量使学生听懂学会,有一种成功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是学生听懂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讲课要生动透彻,逻辑严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知识的体系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如果这种情况多次反复,学生和轻松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联系,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我们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道难题出现,起初学生紧锁双眉、冥思苦想,解答之后,又顿时心花怒放、笑逐颜开,这就是成功满足效应。因此,教师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探究、思考下获得成功的满足,体会到智力活动的愉快,认识到学习新知识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例如《小医生》的教学,教师做了必要的讲述、演示。交代之后,教师看表,让学生按自己的脉搏数次数,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脉搏。最后依次检查视力、量升高、称体重等。每个学生既知道了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又学会了当小医生的本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用眼睛、用耳、用口、用手、用脑,他们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到其乐无穷,有一种成功感,收到了使自己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的效果。其实这就是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教学中要把这一作用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如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对考试进行讲评,并给学生以适当的鼓励、肯定和表揚,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得到强化。

四、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课外学习主要是指在教学计划要求之外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参加的多种课外或校外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尊重儿童的“需要”,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并把课讲得生动活泼,有吸引力之外,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满足和不断地引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学习兴趣。对于课外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其途径有:组织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竞赛等活动把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课外阅读要像上课一样,采取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读书方法,课外阅读不只是动眼,还要学会动脑、动手,这样就会做到“开卷有益”,使书籍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总之,课外活动应成为学生自由驰骋的天地,使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得到充分发挥。

五、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日常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处在使人困惑的情境中时,被引起的动机最为强烈,假如我们完全解答了所面临的问题,那紧张感就完全消失,我们再也不感到有兴趣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每个单元或每节课,不管学习的是什么问题,都要完全解决了才结束。他们甚至认为,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把“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比让他们“不满足地”离开课堂要好一些。事实上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持续发展。因此,一个优秀教师应该让学生每天都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即使学完一个学科理论之后,也要让学生带着一些有关该学科仍要进一步钻研的问题离开课堂,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得以长期保持。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表现形式很多,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一个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他对学习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集中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从而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掌握相应的学习策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

猜你喜欢

好奇心兴趣问题
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浅谈如何做设计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