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流动中的“孔雀东南飞”

2018-10-25杨大忠

师道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中西部待遇

杨大忠

每年暑假至新学期开学,往往是教师流动的高峰期。调动意愿强烈的教师,往往在半年前就开始运作调动事宜了。一般而言,这种运作常常是悄无声息地进行,对领导、对同事都要瞒得天衣无缝,不能露出一点风声,否则一旦调动失败,先前的融洽关系(起码是表面上的)就被打破了,当事人在校长面前不说很难再有容身之地,至少也是处境非常尴尬了。暑假开始后,调动事宜万事俱备,只欠向校长递交辞呈这个环节了。既然大局已定,强留已经没有意思,在调动者忠实履行完合同的前提下,校长往往只能网开一面忍痛放人。

那么,在原先的学校干得好好的,教师为什么还要调动工作呢?他们调动的大致方向朝向哪里?从中我们又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教师工作调动,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脱离教学岗位,跳到待遇更为优厚的行政部门;二是仍旧干教师本行,但跳到条件与待遇比原先单位更好的新学校;三是由私立学校跳到公立学校,获得编制的庇佑,暂时不会有下岗之忧。其中最主要最普遍的就是第二种情况。这种情况形成的最主要的社会现实,就是大家普遍熟知的所谓“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的主要体现,就是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教师,摆脱种种羁绊,进入经济发达的东南地区的各类学校,具体地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的江浙沪和广东的珠三角地区;此外,像北京和各类省会城市的重点中学,也是许多教师向往之地,也可将其归结为广义的“孔雀东南飞”的范畴。这些地域经济富庶,文化繁荣,人文气息相对浓厚,法制观念较强,高工资高福利使外地教师到了这里,不会存在经济上捉襟见肘的窘迫状况;加上束缚教师自身发展的条条框框较少,只要工作努力励精图治,成为名师的机会要比内陆地区多得多。所以,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无法打破(就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也不可能打破)的情境下,“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几乎是必然的。

“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的有效保障、文化的潜移默化和教育的春风化雨也使“东南”地区的学生相对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教这样的学生,教师往往会得心应手,很有成就感,融洽的师生关系也使外来教师感叹之前教学的不易。笔者有一位博士学弟,曾就职于皖北某高级中学,据他告诉我,他读研读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脱离原先单位这个“是非之地”,因为这所学校学风糟糕,学生打架、早恋成风。他曾在校园里看到两位学生打架,上前劝架却挨了学生两记耳光。作为教师他临事能自我克制,没有与学生扭打,而是尽最大努力降低打架造成的伤害,内心却不能不引为职业生涯的奇耻大辱。博士毕业后,这位学弟去了省会的某重点中学,自感进入了理想国,待遇大幅提高不说,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自己活得非常有尊严,再不像以前那样忍受窝囊气。客观地说,同是担任中学教师,笔者这位学弟前后的生存状态和职业前景可谓差别迥异。

只要将这些年发生的弑师案与师生对抗事件做一个总结,就会发现这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大多还是出现在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在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的江浙沪及珠三角地区几乎绝迹。发达地区的教学环境与氛围,确实远非中西部地区所能比拟,这样的环境无疑也更能促进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探索、形成和传播。

笔者的人生经历也能够说明这个问题。1995年笔者大学毕业,进入家乡安徽省当涂县一所农村初中任教,到2004年考研离开,整整9年,我竟然不知道中学教育除了备课、教学、做题、改试卷之外,还有教科研一说。那时候,除了有限的几种报纸,单位几乎没有什么杂志。2010年,我以博士的身份进入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吃惊地发现单位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和一般二本院校相比,竟然也不遑多让;图书资料室订阅的各类教学杂志,竟然达到400种之多。就语文学科来看,相关的杂志可谓应有尽有,语文同人可适时看到新的教学成果,随时掌握语文界的教学动态,紧跟语文学科的发展步伐而不会落伍。就笔者本人而言,这些图书与杂志也为我从事教学科研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可以说,这几年笔者取得的微薄成就,与学校提供的“硬件”是分不开的。

离开家乡已经14年了,这些年,家乡中学的发展怎么样呢?今年5月,笔者当年所教的第一届初中毕业生20年大聚会,我这个班主任自然也在所邀之列。回到家乡,当年的工作单位和周边一些农村中学在撤校并校的大潮中一律被归并到城郊中学,原先的所在地成了当地的中心小学,令人唏嘘。走进全新的城郊中学,令人丧气的是,学校的图书、报刊与杂志仍旧一如当年,少得可怜。工作在这样的环境,无法想象这里的教师团队在教学理念上会有什么进步。说起收入,更是令人丧气:就年薪而言,当年的同事普遍只有我的一半,有的甚至连一半都达不到。人往高处飞,水往低处流,环境差,待遇低,哪里能够留住人。难怪有些老师稍微取得一点成就,或千辛万苦评上了高级职称,只要条件许可,就迫不及待地试图“孔雀东南飛”,或进入更大的城市发展。在笔者看来,这些完全情有可原。

时至今日,我们仍旧要承认中西部地区的教育环境、薪资水平、教学条件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还是存在差距的。苏派名师寇永升2001年从甘肃跳槽来到沿海的无锡锡山高级中学,2015年重回西北,进入延安一中支教,回无锡后出版了《教育的制高点》一书。该书从教育环境、教学设施、教学理念、工作方式等多个层面对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中学教育进行了详尽的比较与剖析,令人信服地得出结论:西部地区的中学教育至少要落后江浙地区20年。令人担心的是,这种差距丝毫看不到缩小的迹象,甚至还有可能越拉越大——反思乃至切实改进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不应再继续拖下去。

“孔雀东南飞”的高潮主要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期。当时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急速发展,人才需求量大增,师资力量的短缺成为人才培养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内地大量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和一些不甘受现状支配的中西部地区教师纷纷奔向江浙沪与珠三角,有力地支撑了当地的教育事业。这个时期进入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较为容易。时至今日,很多人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名师甚至名校长。

进入21世纪,尤其2010年之后,人才向东南地区和大城市的流动逐渐有了一些限制,例如非本地户口的外来人员要想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教师,起点就是要有研究生学历或高级职称。这显然阻止了很多有志前往东南沿海和大城市任教但学历或职称不够的教师。此时的沿海地区虽然仍旧需要人才,但已是水涨船高,引进现成的教学人才,往往局限于副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或省市级名师、特级教师,对这些名师所开的条件自然也相当优厚。但是,要想取得这些职称和荣誉,需要很多年的积淀,一旦取得副高、正高职称或评上特级教师,教师的年龄往往都在四旬之上了。此时的他们,家庭已经安定,子女即将成才,在本地也算是衣食无忧,基本没有投奔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想法和精力了。于是,像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那种大规模的“孔雀东南飞”的浪潮基本上平息下来。

即便如此,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种种优厚的待遇对内地的优秀教师仍旧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为了防止优秀人才流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和大城市,很多地区采取了种种措施,例如规定评上正高职称或特级教师后,五年之内不准调动,否则取消职称和荣誉;提高名师待遇,创造种种条件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以前,苏北地区的教师一旦评上了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往往都会前往富庶的苏南地区“淘金”,辛辛苦苦培养出的名师却为别人作了嫁衣,促使苏北地区痛定思痛。从2017年开始,盐城市将特级教师的津贴提高到每年10万元。如此大幅度提高名师待遇,是防止优秀师资流失的对症下药之举。目前来看,苏北地区的名师流向苏南的势头似乎已经趋缓下来。

同时,为了争夺优秀教学人才,发达地区相互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例如,杭州一直属于“孔雀东南飞”的一个方向,但近年来和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相比,杭州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则明显落后了,这就很难留住外来人才。学军中学陈萍校长曾经痛心地说起过一件事:她花了很长时间用情感打动了一位学科竞赛教师来学军中学执教,结果中途被北京一所重点中学截走了,北京开出的条件是年薪60万,一套住房,外加解决北京市户口。如此优厚的条件,很少有人不会心动,拒绝杭州加盟北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今,中西部地区的教师大规模进入发达的东南沿海或大城市任教的势头似乎已经得到抑制,但这种势头显然不是两地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已经持平的结果,而是进入发达地区的门槛设置过高所致,绝非中西部地区的教师主观上已经不想“东南飞”了。不同发达地区对教学人才的发掘与争夺不遗余力,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对于真正有实力的教学人才来说,“孔雀东南飞”將会变成“孔雀自由飞”,自由抉择,待遇为先,将会成为人才流动的又一趋势。

教师流动“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注定会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特殊的时代背景与环境因素,更是落后地区的教师追求教育理想的必然产物。“孔雀东南飞”体现了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教育生态的对立与壁垒,形成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大幅提升的工资待遇、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充实的成就感等等,无不是教育人才流向发达地区的诱因。进入新时代,“孔雀东南飞”呈现出新的特点:之前大量涌入经济发达地区的师资迁徙浪潮逐渐让位于发达地区对名师和高职称人才的高薪邀请与招聘,不同发达地区对人才的争夺将会更加激烈。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作为“东南飞”的主要方向,这一趋势短期内恐怕不会改变。毋庸置疑的是,“孔雀东南飞”虽然体现了教师更高的职业追求与合理的自我价值诉求,但无疑也造成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公。扭转这种趋势,让有“东南飞”意象的教师甘愿留在原地不再迁徙,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而言仍旧任重道远。在笔者看来,提升教师待遇,使之与“东南”地区不至于差别过大;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使教师的发展真正能够人尽其才;改善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充分感受到职业尊严,这些,才是改变“孔雀东南飞”这一社会现象的釜底抽薪之举。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孔雀东南飞中西部待遇
对中西部高校多用些心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农民工回流释放中西部崛起积极信号
对中西部高校多用些心
为报复美国 欧盟议会呼吁取消给美国公民免签待遇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原因及思想意义
沈阳求职竞争指数高 东北继续孔雀东南飞
国王的待遇 ———原载“伊朗漫画网” ▲
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