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xford活动型半月板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护理干预

2018-10-25王小波夏筠筠何节枝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7期
关键词:患肢置换术康复训练

陈 燕,王小波,夏筠筠,何节枝

(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关节骨病、运动医学科,浙江 宁波 31504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为主。[1]而在所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1/3左右仅涉及到单间室,单间室中大部分为内侧间室。[2]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具有保留膝关节正常运动、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保留骨量多、住院时间短、术后关节活动度大、并发症少及费用低的优点。[3]我院骨科自2016年3月-2017年8月进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单间室骨性关节炎43例,术后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6年3 月-2017年8月我院骨科共开展膝关节单髁置换术43例(43个关节),其中男10例,女23例,平均年龄66.9±5.6岁(55-76),平均体重64.5±6.0kg(55.0-77.0),平均BMI 24.6±2.0(20.4-28.5),术前平均VAS评分6.9±0.8(6.0-8.0),术前平均HSS评分59.0±4.2(50.6-65.6),术前平均膝关节活动度10.8±1.1(9.4-13.8),病变间隙均为内侧,术前膝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上下楼梯及正常行走均有明显的功能受限。

1.2 方法

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膝关节Oxford活动型半月板单髁置换术。

1.3 结果

本组43例患者术后2-3天下床,5-7天出院,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疼痛明显缓解,均未出现护理并发症。

膝关节活动评分比较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时,由于受疾病的折磨、对医院环境陌生发的不适应、担心疏忽假体性能、膝关节功能活动不佳等情况会出现焦虑、紧张,甚至忐忑不安的情绪,因此,责任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等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使患者了解UKA这项技术能够降低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的认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本组患者术前心理平稳,术前无焦虑、紧张情绪,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并主动配合功能训练。

2.1.2 术前适应性训练

术前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术前适应性训练的意义,术后康复训练的目的、计划及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指导患者正确掌握肌力训练包括股四头肌、腘绳肌、腓肠肌等长等张收缩练习,长期卧床、使用激素、合并全身并发症体弱力差者必须锻炼上肢、背、腹部肌肉。指导膝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CPM训练指导、主被动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等。教会助行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练习床上排便、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均能正确掌握术前适应训练方法

2.1.3 术前准备

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吸烟、饮酒者劝其戒烟、戒酒。术前3天每日2次用温水泡脚,,严格按关节置换常规备皮,严禁刮破皮肤。对于有合并症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达到手术指标方可实施手术。术前晚保证睡眠充足,如有焦虑患者可给予适量的镇静药物,以改善睡眠。本组患者术前晚睡眠均在7小时以上。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后去枕平卧、禁食水6小时、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24h,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保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本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不适主诉。

2.2.2 患肢护理

术后抬高患肢15-30°,术处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松紧以插入一指为宜,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患膝用冰袋持续冷敷24小时,以减轻疼痛和出血。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足部感觉、足趾主被动活动、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如遇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积极采取措施,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组1例患者术后第3天患肢出现明显肿胀,报告医生后及时采取抬高患肢、脱水治疗、调节敷料、促进功能锻炼等措施,术后第4天消肿效果明显。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管的量、色、性状并及时记录。若术后第一天引流量超过1000ml,术后第二天引流量超过500ml,则提示可能有关节内活动性出血,应引起重视,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以防出现失血性休克。本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在100-300ml,平均200ml,引流管均在术后48小时拔除。

2.2.3 并发症的预防

感染的预防 UKA术后一旦发生关节内感染将导致关节损毁,手术失败[4],对患者身心将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应严格评估感染的风险因素,加强切口护理,切口如有渗血、渗液、污染等情况及时予以换药,换药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遵医嘱正确及时使用抗生素。严密观察体温的变化,定时监测血压、血糖,有效控制血压、血糖的波动范围,以防切口感染。同时,病房每日进行有效地通风,保证空气清新。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地咳嗽,定时给予患者叩背,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防肺部感染。合理膳食,增强身体免疫力。本组患者术前无皮肤感染等现象,血压、血糖均控制在正常值范围,术前严格按关节置换要求备皮,术前30分钟静脉给予抗生素,术后严格遵医嘱按予抗生素,药物做到现配现用,准时准量,保证药效[5]。体温每日监测4次,有效控制血压、血糖,病房每日通风2次,每30分钟,通风期间注意患者保暖。教会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每日晨晚间给予患者叩背,术后患者切口均I级愈合,未出现切口、肺部等感染现象。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 DVT是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尽管UKA后DVT发生率较低,但Bakhsh报道90例单髁置换术仍有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6]。因此需严密观察双下肢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肿胀程度、患者的主诉。抬高患肢,避免小腿及腘窝受压,防治静脉回流障碍。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踝泵功能锻炼及股四头肌的静力性舒缩运动。严格遵医嘱使用预防血栓的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钠、利伐沙班等。本组患者术后6小时即开始在护士指导下进行有效地双下肢功能锻炼,术后12小时开始遵医嘱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日,5000iu/次,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

3 康复训练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程度与长期、连续不断的功能锻炼是分不开的,患者的执行程度决定着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7],因此护士应加强宣教,让患者认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各阶段的功能,获得手术的成功。

术后1-3d(1)术后6h开始鼓励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即腓肠肌训练。(2)术后第1天在踝泵运动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股四头肌训练、臀肌训练。(3)引流管拔除后X线确认关节置换位置后在继续第天训练的基础上进行CPM被动屈曲运动、主动伸膝训练。(4)步态训练:患者术后情况允许下,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术后第2天或第3天可在护士指导下,应用助行器进行行走练习,患者在主动活动后可主动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直腿抬高训练。

术后4-14d,本期重点加强膝关节活动度、肌力训练及本体感觉恢复练习。此类练习应逐渐增加连续的频率及速度,可改善患膝的灵活性及协调性。运动后应进行下肢肌肉的放松按摩,膝关节肿胀者可在运动后冰敷膝关节20min,以缓解肿胀。

4 出院指导

继续加强康复训练,锻炼力度以可以难受疼痛为原则,勿过度。行走时注意防止滑到、跌倒,以防造成假体松动。避免各种引发感染的因素及DVT危险因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复诊,不适门诊随诊。

5 小 结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体现相对微创的理念,即用最小的手术创伤来解决膝关节病变,争取患者最快、最好的术后康复[8]。为了达到更佳的手术疗效,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通过本组病人护理发现,有效地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可以帮助病人更加顺利的渡过整个围手术期。而贯穿治疗始末的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最大限度地改善人工膝关节的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影响到手术疗效。在制定全面、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的同时要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并要求患者有足够的毅力,以助于更快地恢复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加强Oxford活动型半月板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及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肢尽早恢复,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猜你喜欢

患肢置换术康复训练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