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党的精神特质解读

2018-10-24张晓晔

卷宗 2018年19期
关键词:十九大创新精神

摘 要: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在北京胜利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并肯定了党发挥的关键性作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其具有优良的精神特质。党成立至今,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的精神品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下党的新的精神特质又得以充分展现。其中,担当精神、攻坚精神、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是最典型的代表。我们相信,在这些精神品质的鼓舞下,党定能带领人民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十九大;担当精神;攻坚精神;创新精神;实干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光荣精神传统的政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在不同时期形成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党和人民的斗志,最终实现了国家独立与人民解放;在改革开放的“春天”,党带领人民掀起了一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精神热潮,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自十八大以来,党继承了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品质,并进一步丰富了这些精神特质的内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些精神特质再次得以鲜明彰显。其中,担当精神、攻坚精神、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是最具代表性的精神特质。

1 担当精神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承载着历史和人民赋予的重要责任,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的发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对人民的高度负责;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在国际社会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辱人民赋予的执政地位的决心。

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责任担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全局性战略部署,不仅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今,我国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距离第一个百年目标只剩三年时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五大建设;并继续坚定实施各项战略;还要抓好重点,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些目标和战略的提出,充分体现党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抓好社会各方面建设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担当”。

1.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责任担当

中国共产党既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党在十九大报告中号召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并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这些对外政策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宽广胸襟和包容态度,积极承担大国大党的国际责任,造福中国人民的同时,更为世界人民带去福祉。

1.3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中的责任担当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继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带领人民夺取新时代的伟大胜利。十九大报告中,在党的建设领域,首先指明了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将其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其次,注重思想建党,提出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再次,强调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即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这些党建思想的提出和完善体现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适应新环境、新情况,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以不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重托。

2 攻坚精神

攻坚精神是中國共产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时期,正是依靠着这种精神品质,党才能带领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励精图治,依靠攻坚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今,在实现由“大国”向“强国”的迈进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因此,更要将攻坚克难精神继续发扬。只要党和人民携手努力,一定会创造出新时代下的新奇迹。

2.1 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攻坚精神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进行改革是党作出的一项正确决策。如今,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的推进需要党带领人民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些思想充分彰显了党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气和敢于攻坚克难的决心。相信,在党的带领下,改革一定能够克服现有的思想和体制障碍,为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攻坚精神

如今,我们处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但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社会情况十分复杂,实现全面小康仍存在很多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此外,党继续着力解决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统筹协调各方面各领域建设,以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体现出党敢于啃硬骨头,不怕困难与挫折的攻坚克难精神。依靠这种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的难题被逐个破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地得到满足,社会也将更加繁荣进步,

2.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的攻坚精神

早在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就提出了“中国梦”的命题。如今五年过去了,我们越来越接近这一伟大梦想。虽然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通往这一伟大梦想的道路仍充满着困难与考验。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论述了“四个伟大”的总体框架,力求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行好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效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难题和问题,最终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致力于“四个伟大”的建设和正确处理“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朝着“中国梦”的目标奋勇迈进。

3 创新精神

一直以来,创新精神都是党的宝贵精神品质。中国共产党从不是故步自封、僵化教条的政党,而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政党。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总能对时代特点具有清醒的认识,不断完善思想和理论,采取积极创新的发展战略。在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就充分体现了党敢于突破创新的精神品质。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创新品质得到进一步发展。

3.1 对历史发展方位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创新性认识

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精神首先体现在对当前社会发展所处方位的创新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创造性地分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即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基于我国目前发展情况作出的创新性判断,体现了党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通过对社会发展背景的创新性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制定适合的目标,完成新的任务。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

注重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从建党之初,我们党选择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之后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党没有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九大正式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思想总结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写入党章。它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新的理论体系实现了从原来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注重顶层设计的改变,成为了新时代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科学指南。

3.3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领导的经济事业必须采用创新驱动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科学技术创新提出了许多新的具体要求。科学技术的创新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变原来依靠资源能源的消耗为主导、即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带来更多的民生福祉。报告中强调要积极推动经济领域和其他各领域的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这是创新精神在指导国家建设上的鲜明体现,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态度,牢牢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带领人民走上了创新发展的正确道路。

4 实干精神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使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之所以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坚持实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就曾提出要“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在阐述中国梦时也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八大以来历史成就的总结、对十九大工作的部署,以及对实干主体责任的强调等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实干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4.1 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体现的实干精神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指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体现出这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家统一、外交、党,各个建设领域的建设成就充分见证了我国正在逐渐走向强大。而这一系列成果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的夙兴夜寐、兢兢业业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为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个又一个满意答卷。

4.2 十九大报告中具体工作部署和语言风格体现的实干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不会沉湎于以往取得的成就而止步不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再次展现了党的实干品质。他首先指明了当前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并强调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其次,通过阐释“四个伟大”,提出新时代下要完成的历史使命;而后,进一步对“两个百年”进行了阶段性任务部署;最后,针对各个领域的建设,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同时,十九大报告中的贴近百姓、生动形象的话语表达也鲜明地体现了党不是搞形式主义的政党,而是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政党。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党同人民一起勤勉实干、埋头苦干,一定会取得新的更伟大的成就。

4.3 新时代下实干的主体

新时代有着新任务,新任务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共同完成。对于新时代实干的领导者,十九大报告中在党的建设领域特别提到了党员干部的重要作用,认为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堅力量,并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对于新时代实干的主体,报告中突出强调了青年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说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他号召全党要关心爱护青年,为他们搭建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同时鼓励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当代青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见证者,只要青年人踏实努力,全社会共同奋斗,定能实现这两个奋斗目标。

总的来说,这些新时代下伟大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可以归结为党具有的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正是由于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党在历史进程中自觉承担起了“为人民担当”的历史使命,另经磨难而矢志不渝,一次次发挥首创精神,一步步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未来。而我们最终要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也正是党当初的理想信念的体现。如今,伟大的党铸就的伟大精神在新时代下愈发熠熠生辉。在党的伟大精神特质的指引和带动下,只要全国各族人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周围,携手前行、不懈奋斗,我们就一定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杨飏、姚红,《论中国共产党担当精神的伦理价值》,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年第10期。

[2]袁吉富,《论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观》,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第4期。

[3]韩庆祥、张艳涛,《“四个伟大”是个有机整体》,载《人民论坛》2014年第3期。

[4]邸乘光,《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5]张来武,《论创新驱动发展》,载《中国软科学》2013年第1期。

[6]覃正爱,《“实干”范畴新论》,载《理论视野》2017年第2期。

[7]龙献忠、钟和平,《实干精神: 科学内涵、形成条件与践行路径》,载《理论学刊》2014年第1期。

注释

1.杨飏、姚红,《论中国共产党担当精神的伦理价值》,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年第10期。

2.袁吉富,《论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观》,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第4期。

3.韩庆祥、张艳涛,《“四个伟大”是个有机整体》,载《人民论坛》2014年第3期。

4.邸乘光,《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5.张来武,《论创新驱动发展》,载《中国软科学》2013年第1期。

6.覃正爱,《“实干”范畴新论》,载《理论视野》2017年第2期。

7.龙献忠、钟和平,《实干精神: 科学内涵、形成条件与践行路径》,载《理论学刊》2014年第1期。

作者简介

张晓晔(1994.12-)女 汉族;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十九大创新精神
决胜与追梦: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三重奏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