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读者信用分析与思考

2018-10-24林栩

卷宗 2018年19期
关键词:信用管理

摘 要:论述了读者信用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体现及其管理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工作;读者信用;信用管理

1 引言

诚信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范畴,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信用的合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就包含了诚信二字,将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公民社会道德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是针对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主要举措。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图书馆在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同时也制订了多项符合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其中有针对馆内工作人员的,也有针对读者的。图书馆的工作宗旨是“读者至上,服务第一”,读者在接受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的同时,也应当信守承诺遵守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笔者长期从事外借流通工作,直接与读者打交道,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有些读者自我意识较强,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经常性无视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甚至违反这些规章制度,做出失信的行为。

2 读者失信的类型

2.1 超期现象

受馆藏文献资料数量的限制,特别是近几年来图书馆服务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馆藏改藏为用,基本不再设立基库;再者由于经费的不足,购书指导思想随之有所改变,少买甚至是不买复本,许多馆藏资料都是只有单本,有些图书虽然已经顾及到读者需求购买了复本,但仍然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量。为了保障读者的阅读需求及图书的正常流通,所有的图书馆都订立了图书借阅期限,如福安市图书馆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规定每个读者每次借阅每本书的最长期限为30天,续借期为7天,但仍有些读者由于自我意识作崇,长时间占用自己所需的书,到了规定期限仍不归还,有的甚至远超规定天数期限,还把书闲置家中,工作人员几经催促仍然置若罔闻,有的读者因为所借的图书市面已经断销,就萌发了占为已有的想法,不惜被加倍处罚,采用丢书处理的方法而得。

2.2 破损、涂鸦现象

有些读者,特别是一些学生读者,看到书中的彩页或是有自己喜欢、需要内容的页面就随手撕下;有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注意保护图书,使图书被污损,或放置不当被家中幼儿撕破、涂鸦;有些读者有边阅读边在书上勾划、批注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习惯成自然,在阅读图书馆图书时也无意识地照做,这些都影响到之后读者的阅读。

2.3 错架、乱架现象

为方便读者快速查找、借阅所需图书,图书馆均制订了图书排架方法,所有图书都按规定的顺序排架,图书管理员每天也都按这一顺序对图书进行上架、整架、顺架,使图书的摆放井然有序。为避免图书错架、乱架,要求读者在查找、借阅过程中使用代书板,有些读者不仅不使用代书板,还随手乱放、随意乱插书,有些读者为方便下次借阅已看中的图书,边将该书藏到方便自己找得到的架位中,造成乱架;有些读者在找到一本书后,再继续巡架,发现有更喜欢的书,便将原本准备借阅的图书随意插到架位上,造成错架。

3 读者信用管理

3.1 读者信用管理的必要性

3.1.1 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手段。图书馆管理的基本要求有四条,位居首位的就是“管理制度化”。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是图书馆管理的依据和准绳,是使图书馆整体工作规范而有序地开展的保证①,还反映了图书馆工作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也是图书馆工作效益的直接影响因素,而它的遵行者除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外,就是图书馆的使用—读者,不仅图书馆人员要按章办事,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资源,接受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的同时,也应受到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制约,只有两者都循章办事,图书馆的管理才能规范、有序的进行,才能正常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3.1.2 读者正常权益的保障。众所周知图书馆是一个公共场所,馆内所有的馆藏资料是所有读者共享共用的,读者在享用的同时,只有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才能不侵犯其他读者的阅读权益,如果有些读者存在上述失信行为,就侵犯了其他读者的阅读权益。

3.1.3 图书馆职能的正常发挥。图书馆的五大职能之一是社会教育职能,图书馆管理者可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经常观察读者,与读者交谈,一经发现读者在图书馆中出现失信现象,应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通过用丰富的馆藏资源进行宣传,培育读者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实践守信的场所。

3.2 读者信用管理措施

为遏制读者失信行为,图书館制订了相应的惩罚措施,如:超期收取延误费等,但有些读者对处罚规定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对工作人员的劝说、解释不理不睬,甚至与工作人员争执,辱骂工作人员。笔者曾见过这样一位读者,因其屡次超期,工作人员先是善意提醒,耐心解释,让他认真阅读“读者借阅规定”,他依旧照常超期,工作人员因此采取收取延误费的措施,他斥责图书馆无权收取延误。鉴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不断完善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同时,再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提高读者信用度。

3.2.1 建立读者信用制。根据读者首次到馆办理借阅卡时,登记的信息,如:姓名、年龄、学历、工作单位、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建立一份读者图书馆个人信用档案,信用内容包括:无超期归还、无破坏公物(包括图书的撕毁、涂鸦等)、无其它不文明行为,这样可以更好掌握读者的信用状态,有的放矢地进行管理。

3.2.2 建立评分制。根据读者信用记录,每发生一次失信行为被扣除1分,以一年为一个统计周期,被扣10分者评为不守信用者,就是不受图书馆欢迎的读者,将对其进行停借处理,且在一年内不予重新办理借阅证;被扣6~9分者,评为低信用者,依据失信程度,可对其进行不同时长的暂停借阅处理,或要求其赠送一本价值与其在图书馆规定延误费等价的图书给图书馆作为处罚;被扣3~5分者对其进行部分权限限制,如不对其进行电子阅览室的免费开放等;被扣1~2分者对其进行批评,暂不实施处罚性措施。信用度不好的读者若能知错就改,在下一轮的记录中没用出现失信行为,将恢复其信用度。对于不被扣分的信用读者,将被评为年度文明读者,给予表彰奖励,可适当提高其借阅文献的册数、延长期限,扩展其权限等,一旦出现失信现象,图书馆将撤销对其的奖励性措施,并根据失信程度按上述规定进行处罚。所有读者的信用记录将在馆内的宣传栏、网站、微信及读者座谈会上公布,不仅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读者监督,读者之间也可以互相监督,做到读者人人自律,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3.2.3 读者信用社会化。读者信用档案不但适用在图书馆中,还可将读者信用情况通报其所属的管理部门,如学生类读者可与所在学校联合,学校参考学生的图书馆信用记录,做期末思想品德评定,也可将图书馆信用做为各项选优评比的条件之一;干部、职工类读者的图书馆信用记录可做为所属单位年终考评、评选先进条件;一般居民类读者的图书馆信用记录可与社区活动相结合等,通过相关措施提高读者的信用度。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每个公民的继承和发扬,图书馆做为社会教育基地应大力调动读者诚实守信的自觉性,培养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者也应自觉遵守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在享受权益的同时,也要记得不能侵犯他人利益,这样图书馆服务才能得到良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

[1]周青.中小型图书馆馆员手册[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2]王蓓.基于读者信用的管理创新[J].图书情报论坛,2010(1).

[3]司敬新.在图书馆实行读者信用制的构想[J].图书馆建设,2005(4)

作者简介

林栩(1986—)男,福建福安人,职称:图书资料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信用管理
关于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
江苏省涉农信用管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山上香食品公司应收账款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