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一带一路”与毛泽东外交思想的联系
2018-10-24张潇天
张潇天
摘 要:毛泽东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透彻分析了中国国情和当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运用于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争取永久和平”,在“平等、互利”前提下开展外交工作,注重开展文化交流,以及“三个世界”等外交思想或理论,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倡议与毛泽东外交思想一脉相承。
关键词:和平外交;平等互利;合作共赢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8-0053-02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符合当下的时代要求。既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了新能量,又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决心。“一带一路”所包含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构建区域经济等内容,都能从毛泽东外交思想中寻到源头。
一、“一带一路”秉承了毛泽东和平外交思想
国际合作与和平共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和平理论,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做了大量论述,并始终强调要为世界和平而努力。他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为永久和平而战”;认为中国革命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1]474。毛泽东时代,和平外交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重要准则,“一带一路”秉承和平发展理念,正是毛泽东和平外交、反霸权主义思想的传承。
随着中国日益显著的国际影响力,外国媒体开始渲染“中国威胁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实践证明它是一条和平之路,文明之路,无声地反驳了这种观点。根据“一带一路”官网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11个国家签署15份推动双边关系发展文件。高峰论坛期间,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首脑访华,中国与相关国家签署270多项多领域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旨在通过与沿线各国的通力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周边命运共同体。“共同体”在政治上的含义可理解为,若干国家在某一方面达成共识而组成一个集体组织,它是集体性而不是排他性的,是共享性而不是利己性的组织。从这一层面上讲,“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战略,旨在谋求世界共同繁荣发展,与参与国是共荣辱的伙伴关系而不是互相较量的对手关系。另外,通过合作共赢带动沿线国家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多极化,对于平衡国际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一带一路”提倡沿线各国共建共享,与毛泽东“平等、互利”的外交思想相符
平等、互利是国家间开展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基本准则和根本要求。“平等、互利就是要求各国在互相交往中,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掠夺和强权、霸权政治”[2]224。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中国要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与各国开展外交活动。他否定旧中国的一切屈辱外交,坚决要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并认为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希望在平等和互利的条件下和外国帝国主义国家打交道”[3]1487,“同外国订立平等互惠通商友好条约”[3]1238。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谈到中国与别国建立外交关系时,仍把“平等、互利”摆在重要位置。平等、互利也包含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之内,是中国开展对外交往关系的基本准则。“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在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沿线各国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是“平等、互利”外交思想在新时期的新运用。
为“一带一路”建设而专门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丝绸基金,直接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政府间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在其框架下,每个成员国都要出资且以贷款业务为主。丝绸基金同样也不含有外援性或捐赠性的资金来源,它是追求效益和回报的。从这一点看,“一带一路”建设是各成员国共同承担的,不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这里都是平等的。另外,“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与资源互补性较强。“一带一路”通过兼顾各方利益,“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4]。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三、“一带一路”提倡人文交流与毛泽东主张中外文化交流的思想相通
毛泽东多次强调要搞好文化建设,加强与外国的文化交流。在第一届政协会议上,他讲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5]115。针对中国在文化上同样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处境,毛泽东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他认为要学习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先进知识,因为每个国家存在于世界都有他的长处,要学习一切真正好的东西。1955年,他同日本国会议员访华团谈话时讲到,中国还是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现在正努力将落后状态加以改变,日本的文化建设是有成绩的,并且日本对中国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个方面,作为朋友来说,你们是可以提出批评的……文化交流,现在就可以做啦!”[5]222-227毛泽东强调中外文化交流还有另一个初衷,即让世界了解中国自古以来爱好和平,是一个待人友好的国度,从而为新中国争取一个有益于发展的国际环境,让更多的国家认可中国。新时期开展文化交流具有新的意义,即推动优秀的中国文化走出国门,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带一路”是一条文明共鉴之路。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人文交流,促使不同文明互鉴互荣,让世界文化更具有包容性。“一带一路”力求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关系,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是“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的社会根基。它旨在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人才交流合作、学术往来、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等。中国将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局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4]。这一系列的人文交流深化了国家间文化交流与人才交流合作,在促进世界其他国家人民与中国人民相知相交,为中国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一带一路”为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提供发展平台,与毛泽东同第三世界人民共同发展思想相吻合
毛泽东的中间地带理论和三个世界理论,分析了世界各国在国际关系中所处的地位,针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他认为中国要同世界上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共同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一带一路”正是这一思想的延续和发展。第三世界国家的历史和现实地位与新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些国家中也有刚从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获得解放,经济、政治落后,国际地位低下,与中国面临着同样的处境,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些因素促使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更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6]121。这一认识贯彻于中国在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进程中。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为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为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提供了便利。中国表示愿将“一带一路”与亚非国家的发展规划相对接,带动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开展国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这两项合作内容为沿线不发达国家与地区获得快速发展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设施建设在改善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环境与条件的同时,方便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往来,为引进外资、开展国际贸易创造机会。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亚洲基础设施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中国-东盟银行以及设立丝路基金,为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自身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对亚洲货币体系的稳定与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下与第三世界国家互相帮扶,共同实现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是对毛泽东与第三世界国家开展外交工作思想的继承。
五、结语
“一带一路”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通过与沿线各国展开全方位的友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加强政治互信,这是新形势下中国开展外交工作的一大创举。另外,“一带一路”又是面向国际的,中国欢迎感兴趣的国家参与进来,“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7]268。对国际形势的准确把握与科学判断,是毛澤东外交思想的本源,“一带一路”是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6.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2015-04-
06].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l/201504/201504
00933572.shtml.
[5]毛泽东.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6]周恩来.周恩来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