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10-23徐鹏

学理论·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

徐鹏

摘 要:分析新媒体运用现状及其所带来的利弊影响,提出应用新媒体开展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提出了增强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之新媒体路径:开发与完善新媒体载体,建立校园新媒体网络,营造良性輿论氛围;运用行政命令让学生加入,用大学生喜欢的新媒体活动形式与语言吸引学生自觉加入学校各类网络体系,并黏住学生。学校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建设,增加资金、技术与人员的投入,保证硬件配备到位,以及完善网络法律制度等方面加强保障。

关键词:新媒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242-03

新媒体,学术界未形成较为统一的定义。在此,我们把新媒体界定为伴随网络普及所带来的各种新的传播与交流工具、手段、媒介与平台。其具有即时性、便捷性、虚拟性、交互性与不断更新性等特点。根据所利用的平台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互联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和数字电视新媒体。基于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价值取向和心理方面的深远影响,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索与努力的方向。

在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生活影响无处不在且日益严重的当下,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研究内容

(一)新媒体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新媒体的特点与影响力的分析,以及高校青年学生运用新媒体现状分析可知,青年学生普遍使用新媒体,为运用新媒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行性。同时从对新媒体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分析得知,新媒体符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内容等要求,并为有效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大的便利。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势在必行,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新媒体由于其宣传范围的广泛性、易于传播性、传播成本廉价性与传播形式的多样性等优势,在高校中被广泛运用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为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路径。但由于新媒体形式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络的虚拟性、无国界、法律盲点等特点,高校逐渐在运用新媒体路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许多不足与问题,严重阻碍了新媒体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用与效能的充分发挥。

目前,高校运用新媒体路径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资源投入与前期开发重视不足。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在网络中如何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缺乏有效指导,没有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其次,高校自身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二是网络管理制度和环境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容易出现信息泄露、被黑客篡改内容等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法律纠纷。另外,对各类黄色、暴力、境外发表反动言论的网站拦截不够彻底。当今学生依旧可以通过网络看到诸多含有色情、暴力、宣扬西方价值观念等内容的网站,包含色情、暴力的网络游戏,各类翻墙网站等,这些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对正确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可与理解,为有效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系列阻碍。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媒介素养欠缺等因素使其运用新媒体的主动性不足。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意味着新媒体的内容必须不断更新与完善,这无形中给教育工作者增加了巨额工作量。同时,对网络内容的把关也需要专人进行审核,这些都对现有的教学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探索增强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之新媒体路径

路径一:开发与完善新媒体载体,建立校园新媒体网络,营造良性舆论氛围。

1.要加强校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内容的拓展与完善。首先,网站建设要充分考虑如何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和参与,网站发布的信息应该渗透到师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次,在网站中开展校园网络话题讨论、网络调查等互动活动,架设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使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更强,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更加明显。最后,把大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等链接入学校网页,保障学生在打开学校网站的同时也可以快速打开其他网站内容,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无处不在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无意识中自动接受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

2.开发与完善新媒体载体中社交网络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是学校主动管理校园BBS、论坛内容,丰富各个模块内容,开发BBS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积极引导,使每个版块都渗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二是丰富校园官方微博内容,重点增加教育工作者(辅导员)个人微博数量,以多数量的微博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并接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三是以学校、学院、年级、班级、社团等团体为单位开设多种微信服务平台,并把这些微信平台有效链接——关键是信息员的转发工作,打造一个方便学生交流的、为学生提供服务的网络平台群。基于本次课题研究,我们试点研究了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创建的学生工作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公众号为“新闻之家”),是以“新闻之家”微信公众平台为主体,包含“新闻之家”微博和“新闻之家”人人网空间三位一体,集全面性(信息发送全面)、教育性(引导教育突出)、趣味性(网络语言特色)、互动性(线上下互动频繁)于一体的思政平台,和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学生会微信公众平台(公众号为“zfminshang”),以“民商法学院学生会”微信公众平台为主体,囊括了民商法学院本科生41个班级微信子平台,涉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宿舍管理、党团建设、班级建设等多个板块,注重新媒体的思想性、知识性、政治性与趣味性,坚持“人人入网”“人人参与”“人人互动”。两个微信平台从设立主体、运行模式到栏目内容均有所不同,但在实际运行中却最大效率地发挥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效果良好,一年之内,几乎全院学生都加入微信平台,并吸引了其他学院的学生加入。四是扩展QQ空间功能,搭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QQ空间开创学校自己的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校友之间的交流,同时密切关注他们的动态,并将此信息反馈给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路径二:运用行政命令让学生加入,用大学生喜欢的新媒体活动形式与语言吸引学生自觉加入学校各类网络体系,并黏住学生。

不论是校园网还是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就算内容设置得再丰富多彩,如果沒有人关注,或者关注后又迅速流失关注量的,都说明了失败,都不能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不能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我们在开发新媒体载体的同时,还要重视如何吸引学生关注我们开发的新媒体网络,并留住“粉丝”,提升关注量,这已成为运用新媒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1.以行政命令的形式要求学生干部、党员等学生中先进群体加入,并使其承担信息传播的任务,吸引其他学生加入。实验证明这是最快最有效的一种让学生入网的方式,但能否真正留住学生并引起学生的关注,关键还要看网络后期的运作方式与内容是否吸引学生。

2.以平等的态度,丰富有趣、新奇的形式吸引学生自觉入网。当前的学生自主意识强,不愿意接受行政命令式的工作安排与要求,其更愿意拉近自己与学校的距离,以学生与学校平等交流与对话的行为方式处理问题与参与各种活动。同时,年轻人具有争强好胜、喜欢猎奇的心态,积极参与具有挑战性、新颖性的活动。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学生活动,如微电影比赛、征集笑脸、微文比赛、网络知识抢答、抢微信红包、微信红包有奖建言献策等活动,吸引学生自觉入网。

3.以丰富的活动形式、便捷周到的服务内容黏住学生。粉丝入网并不意味着成功,能把每一位入网的粉丝留住,才是真正的成功。而要把粉丝永久留住,就要根据粉丝的需求打造吸引其的栏目与内容,黏住他们,使粉丝团体不断扩大。如以网络游戏、动漫小电影、漫画等形式,以学生喜欢的语言表达方式,策划推送传统节假日专辑,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报道系列优秀考研学子,用先进事迹感染和鼓动学生,加强学风教育;开通学生与优秀校友的交流平台,加大朋辈教育力度;为学生提供选课、查找空教室、宿舍维修、遗失物寻找、爱心捐助等服务平台,方便学生;为学生推荐各种新书、好书,开设影音栏目,为学生提供各种健康精彩的影音教育材料,适时推送各种“温馨提示”等人性化的内容,吸引学生。

路径三:搭建全校性网络管理与服务平台,全面捕捉学生特点与兴趣点,有针对性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现在正在建设中的“易班”。

1.搭建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这个平台涵盖辅导员所在的群体所有的网络聊天工具,掌握所有学生的网络动态,方便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引导工作。

2.构建学生工作部门网络活动平台。一方面方便学工系统内部之间的交流与工作安排,另一方面也为学校职能部门运用新媒体了解学生特点与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参考与路径。

3.创建网络心理辅导平台,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并为学生提供网上心理咨询与帮助。

(四)运用新媒体路径有效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保障

一要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开发适用本校情况的完整网络体系。首先保证有覆盖全校范围的免费wifi网络,确保网络畅通。其次,要加大资金投入,开发适用学校的全校统一的网络管理服务系统,如教育部现在正在推行的易班建设。此外,要设置专门的机构与人员开发新的网络功能,管理与维护现有的管理、服务网络系统,确保学校各种网络系统、新媒体载体领先于学生的认知范围,极易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二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为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主观条件保障。三要确保学生拥有可上网的手机或电脑,会网络技术,引导学生进入学校或教育者的网络体系,并参与其中。四要严格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提升网络环境监管技术,为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研究结论

第一,通过调查与调研,进一步确定,运用新媒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工作方式与途径,学校应从制度上、职业要求上加以规范,使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常态,并作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第二,通过研究明确了运用新媒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有专门的人与机构、充足的资金保障,结合本校的特点开发适用于本校的网络管理、服务体系,该体系应具备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新媒体路径、功能与需求,比如易班的建设。

第三,增强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之新媒体路径:以开发与完善新媒体多种载体为框架、以每一种新媒体的数量为补充,形成一种无处不在、严密的校园新媒体网络,营造良性舆论氛围,吸引学生自觉加入该网络并黏住学生。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运用新媒体路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态度,即主动性决定了运用新媒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美]沃纳·赛佛林,等.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贺才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6]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7]王灿发,郭英.“微舆论”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4(24).

[8]林伯海,等.试析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

[9]董怀宏.论隐性教育与文化认同——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视角的理论研究[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

[10]胡恒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新媒体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