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民生思想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与传承

2018-10-23李浩申晓妮

学理论·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收入民生就业

李浩 申晓妮

摘 要:民生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治国安邦的基础性建设,一直居于社会主义建设各项内容的重要位置。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在力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引下,不断完善民生建设的各项内容和政策构成,其中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平等的考试招生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实行全民教育,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多渠道就业,建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就业局面,解决好就业问题;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以经济水平的提高来满足人民对于物质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民生;教育;就业;收入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001-02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经验的同时也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给予了明确的阐述,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实现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以共同富裕为目的,实现全面小康。此后,党的各届领导人将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传承,并且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实践。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依托经济的发展,通过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致力于民生建设,将“以人为本”的民生观贯彻到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各个方面。

一、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平等的考试招生制度

1982年,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邓小平看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教育事业的滞后,提出了:“战略发展的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在教育发展的问题上,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实现现代化和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点在教育,将教育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优先发展的位置,注重对人的培养和塑造。邓小平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的力量、人的力量才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推动力量。对于发展教育事业,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教育发展方针是邓小平立足于教育事业长期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共同要求。面向现代化要求教育要以当前的社会实际为标准,进行社会主义教育。面向世界要求教育要兼收并蓄,取长补短。面向未来要求教育发展应长期化、终身化,为未来的教育打好基础。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观中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子成才的集中表现。同时,他对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要求,即培育四有新人。邓小平在教育目标方面明确提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邓小平的教育目标也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培养人才的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问题的解决是进行民生建设的基础项目。教育公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教育问题上多次强调的观点。考试招生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习近平强调:“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也是对教育机制和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要打破传统的成绩衡量式,形成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体制机制使考试招生制度更加透明化和合理化,使人人都能在教育改革中受益。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最主要的任务是补短板。在实现教育公平的任务中,最重要的是实现中西部基础教育的公平。习近平强调:“目前的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岛地区,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少年强则中国强,中西部强则中国强。”促进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主要在教育。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水平和素质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教育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扶持贫困地区教育设施的完善,将教育建设纳入政府建设的内容中来,保障对基础教育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从而不断扩大受教育的群体,实行全民教育,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二、多渠道就业,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就业、创业问题上,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解决就业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经济问题,他强调:解决就业问题还不是经济办法,这是用经济政策解决政治问题。在解决就业问题中,邓小平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提出积极促进就业的方针。邓小平提出:“不统筹兼顾,我们就会长期面对一个就业不充分的社会问题。”积极促进就业,一方面要学会统筹兼顾。他认为,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充分就业才能达到经济的发展,真正解决人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统筹兼顾就业观的指引下,将民生发展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经济、人力、技术、教育等各方面的因素,达到劳动力的充分合理利用。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经济形式。1981年10月17日,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就业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该决定将积极推进就业问题作为解决城镇问题、搞活经济的重要手段。不断完善经济形式,在不改变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基础上,拓宽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私营企业、个体手工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积极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效率。

促进和保障就业,是进行民生建设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实现广大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目标的重要举措。在社会主义经济不断繁荣发展的情况下,积极促进就业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途径。就业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要求关注就业、关注民生、关注人民最基本的生活、生存问题。

在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习近平将就业问题称为民生问题的短板之一,解决好就业问题是事关人民幸福指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在2015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解决就业问题,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推行职业技能教育,通过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充分就业。然而有限的就业岗位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毕业生和城镇失业人员的要求,因此,要想彻底解决就业问题,就得积极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推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推动大众创业是解决就业岗位问题、职工待遇问题、农民收入问题的有效途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发展动力之源、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

三、收入是民生发展的根源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论述也是邓小平民生思想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即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路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才是保证人民民主权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在逐步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上达到人人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不只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也是民生建设的根本特征。邓小平指出:社會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基于对中国民生问题的真实把握而提出的符合中国国情且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的正确实践。

民生问题说到底还是经济问题。因此,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在兼顾社会公平的前提下,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准和生活水平,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我们已经实现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在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中,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面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不断加大的贫富差距,应该从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入手,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和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中等收入群体的利益,逐渐缩小贫富差距,达到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中等收入群体是全体人民中的大多数,是促进消费的主要群体,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有利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良性发展,可以有效分散投资风险和经济危机,增强社会的稳定性。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中等收入群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越来越近。

党的十九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致力于民生建设,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治国安邦的重要任务,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这五年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通过不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各个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开创了新的就业局面,就业、创业形势趋于稳定,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对于教育和科研的重视,将教育内容融入民生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社会的转型,提高了社会的整体受教育水平。民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继续致力于民生建设,每一届中国共产党人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收入民生就业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城镇化进程与农民收入、消费
计量经济模型下的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定量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收入的确认及纳税特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