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院校金融学专业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探讨
2018-10-23王东东
王东东
摘 要: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侧重提高学生实践业务操作能力。目前民办院校普遍开设有金融学专业,教学方法以理论学习为主,以教材为中心展开教学,但也开始逐步重视实践教学。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推广存在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行难度较大等问题。要提升教师行为导向教学技能,强调个性化教学方案,选择适合行为导向教学的专业课程,增加实践教学形式和比例、配备相关教学设施与环境。
关键词:行为导向;金融;民办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2-2589(2018)06-0218-02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教学出发点,教学内容被逐层细分为不同的学习任务,作为学习的行动导向,全面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通过引导和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民办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学方法的特征
(一)金融专业教学仍以理论学习为主
金融学专业理论是一个庞大的复杂体系,很多技术分析和实践操作需要学生具备深厚的数学基础或者经济学基础理论。所以现有的民办院校金融专业教学很重视经济学、金融学的基础教学,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都属于这类基础教学,这类基础教学学时、学分都高,讲授内容以经济学相关名词含义和基本理论、理论模型为主,理论性很强。即便是实践性很高的专业课如证券投资学、投资基金学、期货交易、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等课程,受到实验室和教学软件的限制,也往往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金融专业的实践操作往往需要一个操作周期,学生应该在反复的操作中提高对技术分析的理解和操作手法的熟练程度。目前的金融专业传统教学是没有足够的学时和相应的软件、实验室供学生实践的,所以,目前的民办院校金融专业教学仍是以基础理论学习为主。
(二)金融专业教学以教材为中心
金融专业知识理论性和技术性较强,相对抽象。现阶段民办院校的金融专业教学主要以任课教师选取难度相对适宜的教材,以教材为教学中心开展全部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成体系,但是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都过分依赖教材所传达的知识体系,而忽略了金融实践。而且金融行业创新产品、金融发展模式层出不穷,金融监管政策也不断变化,例如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金融等,这些金融实践在教材中体现必然是不足的,但却是学生非常感兴趣而且是将来毕业从事相关工作必然要应用的知识。这对传统的理论教学提出了挑战,目前各民办院校的金融教学都开始注重金融案例的教学方式。
(三)逐步重视实践教学
一般来说,民办院校的人才培养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所以近年来,各民办院校的金融专业培养都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例如,建立各种金融学专业实验室尤其是应用型实验室,购置相关的金融模拟交易软件,提高实验室开放时间和教学比例,积极参加各种专项金融模拟竞赛,尽可能地提供相关金融岗位实习机会,引进具有金融相关行业从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进行教学或者专业导学等等。目前,民办院校金融学专业普遍建设有专业实验室,配备有相关的金融专业教学软件,实践教学环节占比基本能够达到20%左右。
二、民办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开展“行为导向教学法”的难点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
行为导向教学法要求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具备相对扎实的基础知识,团队合作和参与性强。但是民办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较差的情况。他们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课堂上极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状况,基础相对较好、学习自控能力强的同学,往往会积极参与,紧跟课程进度,在团队行为中会居于主导,甚至是各项任务的主要完成人;而基础差又学习主动性差的同学,很可能无法参与到每个项目当中,甚至出现搭便车获得成绩、实际没有掌握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情况,这直接导致团队行为导向的教学环节出现一两个学生在学在做,而很难进行团队合作。
(二)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目前民办院校金融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显然是不够的,一般受制于两个方面,第一,金融相关实践基地不易建立,民办院校一般很难与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营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联系,金融机构与普通企业不同,一般很难安排一定规模的短期实习岗位。例如,金融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很多学生的实习岗位都是某企业的会计岗位或者销售岗位,真正能够在毕业前进行金融相关岗位实习的学生比例很低。第二,民办院校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以实验室+模拟软件为主。受到资金的限制,民办院校的各类金融模拟交易软件购置的不够齐全。基于此可以看出,民办院校的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和合作程度不够,缺乏全真化教学和实训,这与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也是开展行为导向教学法的难点之一。
(三)实践教学实行难度较大
民办院校目前的金融专业教学主要偏重理论,实践教学严重落后理论,这对于实践操作性很强的金融专业学生培养是不利的,例如商业银行各基本岗位的基本操作,股票、基金、期货等金融产品操作的实战经验并能向客户提供可以让人信服的投资建议等,这些能力都不是仅从相关金融概念和经典理论中学到的,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过程,通过反复的实践操作才能掌握其流程和技能。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金融实验室模拟操作是主要实践教学手段,但目前看,民办院校实践课教学仍以教材为中心,与实际岗位操作有差异。而且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受到实验室资源的限制,实践教学一般不能够随时进行,大都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集中进行,这样的教学安排没有将实训课融入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相对较差。民办院校的金融实践教学很难做到任课教师自主安排实训时间,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即便有实践教学环节,往往由于学时较少难以在实验室进行。
三、基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在课堂运用的措施
(一)提升教师行为导向教学技能
行为导向型教学法目前并没有在民办院校普遍开展起来,所以任课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例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因此,要开展相关的教学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既具备金融专业知识又熟悉新的行为导向教学法的高素质教学团队。积极对接相关金融机构或者引进双师型专业教师,让教师先对金融机构的运行模式和经营过程有深入了解,有助于教师结合相关金融理论知识,去合理设置若干项与课程有关且成体系的教学实践任务,通过实践项目任务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去分组完成实践任务,达到行为导向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业务能力。
(二)选择适合行为导向教学的专业课程
金融专业教学需要传统理论教学和行为导向教学的有机结合,并以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为目标,尽量提升行为导向教学的授课比例。传统教学有助于形成学生完善的知识结构,尤其对于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民办院校学生,一些专业基础课需要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来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基础的搭建,让学生实现对基础知识全面和系统地掌握。在此基础上,对于涉及学生未来就业能力需求较强的专业课,进行行为导向教学,并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尤其在学生的选修课中,提高行为导向教学的比例。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所选,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行为导向教学目标。
(三)强调个性化教学方案
教师在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主要的教学目标。课程不同、班级不同,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实践任务设计不同,所以要强调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行为导向教学方案一般需要涵盖“情境导入、教师讲授、自主学习、探究讨论、练习巩固、考核评价”等多个环节。例如,情境导入可以有多种方式,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经典案例、简短的相关小视频、相关的小故事、某些实践经历等等。合理的有意义的情境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兴趣,实現主动学习的目标。所以针对不同课程、甚至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教学方案设计是必要的,要求教师对课堂和教学的把握程度更高,并实现教学功能向教育功能的延伸。同时,教师要有能力控制课堂,不同学习项目要注重难度适中、前后衔接,并根据教学效果及时动态地调整教学方案,如怎样和课堂参与度低的同学进行有效沟通、小组成员的及时调整、考核的相对公允客观等等。
(四)增加实践教学形式和比例
金融专业的特点和民办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然要求金融专业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要尽量增加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学时比例,而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也主要将应用于实践教学较多的金融专业核心课。在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等课程中,按照课程所对应的岗位进行实岗实务进行行为导向教学的设计,按照岗位认知阶段、轮岗实践阶段和顶岗实践阶段流程进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和创业能力。积极参加各级金融专业竞赛,尤其是岗位模拟竞赛、商业银行模拟经营、外汇交易、股票交易等,实现“以赛促教”,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下,展开团队协作,无论是赛前的集中培训,赛中的应对策略,还是赛后的经验总结,对于提升学生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和操作技能都是课堂教学不能够达到的,可以作为行为导向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补充。
(五)学校要配备相关教学设施与环境
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引导为主,理论讲授相对较少,注重大规模的与学生交流和指导。为了更好地实施个性化教学和保证教学效果,必然要求小班级教学,尽量避免合班上课的情况。要配置有金融专业实验室,各种教学设施和仪器例如电脑投影仪、张贴版、大白板、卡纸、磁板、实物展台、相关课程软件、足够的耗材和场地等。
参考文献:
[1]高华.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从企业用人标准[J].现代商贸工业,2017(8):165-166.
[2]李光.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21):178-179.
[3]李华娟.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1):106-108.
[4]陈士亮,王晓望.行为导向教学论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5(1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