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

2018-10-23暴文婷

学理论·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有机结合

暴文婷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有效途径。文章主要阐释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基本定义、优势及缺点,论述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有机结合的主观因素、客观条件,提出了两条将二者结合的有效途径,即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平台建设,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效性,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线上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线下教育;有机结合;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3-0241-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思想政治线上与线下教育各自以其特殊优势,发挥着教育、熏陶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它们又存在着局限性,无法彻底发挥全方位育人的功能。只有将二者有机整合,相互补充,达成互济,才能实现良好育人效果。

一、思想政治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基本概念

在网络时代,以互联网为界限,将整个世界分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在现实世界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被称之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或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简称“线下思政”;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被称之为线上思想政治教育,简称“线上思政”。思想政治教育线上教育是借助集视频、音频、图表、动画、图片、文字为一体的新型网络教育媒介而开展的虚拟、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线下教育是指以学校课堂教学为主,座谈、讲座、会议或讨论为辅的现实、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二、思想政治线上线下教育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指的是分析某一客观对象所具有的优势Strength,不足Weakness,机遇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本文以矩阵的形式将这四部分进行分析。

(一)思政线上教育的S、O分析

网络具有信息沟通的便捷性、网络结构的去中心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网络实践的虚拟性、主体地位的平等性等特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捷平台、广阔空间、海量信息。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为人们提供机会,使人们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凭借自己的理智,在广阔的信息中形成自己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

第一,利于针对性教育。线上教育的作用范围有较大优势,可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的不同层次来影响人,发挥线上教育的全方位育人功能;使教师从多种渠道捕捉学生多个层面的动态消息,由以前单纯“从上而下”的灌输,变为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

第二,利于消除心理壁垒。线上教育多属隐性教育,可有效避免简单说教,克服心理壁垒。教育载体的多样性,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中接受某种思想观念,形成某种行为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无意识性,避免心理拒斥,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

第三,利于信息交互。一定意义上说,线上教育就是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媒介,达成受教双方信息共享和互动,信息即时化、方式在线化。线上教育可避免信息获得的相对滞后性,避免传输过程中造成的信息失真,线上教育的内容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同步的。师生及社会成员在网上获得信息,施加个体自身对信息的认识和评价,实现外化和内化的统一。

(二)思政线上教育的W、T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线上教育存在着教育效果不明显,参与面窄小,教育活动受时间、空间、经费等限制的局限性。另外,以网络为载体的教育过程中,充斥着各种思想价值,影响和挑战着教育主客体对于信息或事件的选择和判断。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个性张扬、特立独行、带有叛逆心,是在“网络天空”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数字原住民”的特征鲜明,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心态开放,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多、意愿強。因此,教育者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系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需要创新,需要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

(三)思政线下教育的S、O分析

思政线下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显性教育,如表扬、批评、谈心、训诫、演讲、开导、辩论等说理性教育。通过向大学生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长实现“两个一百年”任务的信心、增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念。习近平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思政线下教育有着线上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

(四)思政线下教育的W、T分析

第一,思政线下教育的作用范围有较大的局限性。由于线下教育必须依托于特定的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一单一的活动其作用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与受教育者接触的角度都是较为简单的。

第二,线下教育直接将思想观念、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授之于受教育者,其目的的确定性、直白性,教育方式的单一性,往往会引起受教育者自然反抗和抵触情绪。这直接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距想要达成的社会理想效应有很大差距,学生的思想觉悟不高。

在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线下教育明显地暴露出其固有的缺陷和不足。教育资源非第一手资料,不具有实效性。教育媒体获取资源和信息的渠道窄、数量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联互通的机会小、涉及少,传统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固化生硬。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优势Strength、不足Weakness、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分析,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因而在教育方式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提供针对性辅助、发挥重要作用。

三、思政線上线下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一)高校思政教育线上线下结合的客观条件

“新媒体技术是新时代下的产物,为大学生所接受,同时也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新媒体技术以其传播便捷、海量信息等优势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空间,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并且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了增强。”新媒体的灵活性丰富了思政教育手段,学生不必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学习,转被动为主动,通过计算机网络能在任何时间地点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且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效率。网络信息的可选择性、平等性、无权威性,改变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网络消除了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学生敢于吐真言,缩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信任感。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影响大、渗透能力强,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高校思政教育线上线下结合的主观因素

从受教育者角度来看,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5后”,他们经历并见证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强,依赖于手机、平板、微信、微博及QQ等新媒体社交工具,与外界交流广泛,对新媒体的发展有着更高的需求,同时也提出了更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从教育者角度来看,思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教育时间、教育空间有限的问题,与受教育者接触的角度较为简单,师生之间存在心理壁垒。线上思政教育活动可以避免简单说教,克服心理壁垒,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影响学生,有利于完成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实现其目标。

从思政自身发展来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以座谈、讨论及会议等形式,多有不便。另外,当前国家间意识形态斗争愈加激烈,对于意识形态的灌输不容忽视。需要从多种途径渠道、利用多种方式开展此项工作。要想打赢这场意识形态斗争,显性的线下思政教育和隐性的线上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齐头并进势在必行。

四、思政线上与线下教育结合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高校发展的关键所在。优秀的教育者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捕捉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精神领域,关乎人的“三观”,是做人的工作。在网络基质下,教育者要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在施教过程中屏弃“一人主导”的教学模式;应掌握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应用,如“微信”“QQ”等。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式的教育;应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交流,施以人文关怀,降低互联网中不良内容对他们的影响。

在这一轮意识形态斗争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容理性,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保持高度的政治洞察力,把握社会主义的主流思想。不断增强自身政治理论建设,有效引导学生提高辨别能力,抵御外国“糖衣炮弹”。

(二)加强平台建设

创新平台建设是促进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建设完善的线上思政教育平台,首先必须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当今时代,网络是信息传递的必要载体,思政建设也不可脱离。校园网的建设应主题鲜明、信息及时、内容客观、设计简洁专业、面向全校学生。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来吸引学生;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论坛等新闻媒体,传播自己的思想政治观点、工作经验,为学生和其他老师提供可借鉴经验。也可利用微信、QQ等聊天工具,建立班级群、年级群,进一步关心学生,询问学生的思想困难,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逐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促进大学生的成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陈庆凯.新时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方法[J].文教资料,2003(9).

[3]马兰.利用新媒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成人教育,2006(6):83-84.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有机结合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试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路径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浅析广西高速公路景观绿化与原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机结合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