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探索

2018-10-23于鹏飞

学理论·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必然性

于鹏飞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以及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村范围内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充斥着城乡规划的两极格局,影响着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方向,因此,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党的理论路线方针为指导,以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为基点,以市场经济和劳动力需求为具体手段,通过相关基础理论、必要性分析,阐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途径和措施,为改善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必然性;转移途径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077-02

社会在发展进步,人们渴望有更多的收入去改变现有的生活状况,从而努力去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资本积累,从而有了更多的农民从乡村走向了城市,因此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改变,逐渐推进了社会发展进步。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分析

(一)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结果。第一,农业科技创新推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家的经济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新中国成立以后,1956年底,我们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工业化基础逐渐扩展。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业科技进步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生产。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可以解放劳动力参加其他劳动,赚得更多的资本,这样就促使农民从田地中走向了城市,成为农村务工人员,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而引发社会发展进步。第二,交通运输业大发展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交通运输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有了顺畅的交通,农民才可以从乡村走向城市。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公路和铁路运输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农民有了从一个地方走向另一个地方的工具,到了21世纪初期,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达到1亿人以上,农业劳动力转移大军给大城市的全面发展开启了更多的辉煌。

(二)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所在

国之富强,民之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基石。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几代领导人经过不懈的努力,把共同富裕的目标一步步拓展和实现。2006年我国开始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实行国家对农业的反补贴,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并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地增加反补力度,通过这种反补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三)资源优化配置的效应体现

市场经济是人类进步的自我认同,体现着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市场经济是各种有效资源渐进式的自我选择过程,其存在和发展的程度制约着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21世纪市场经济焕发出了强有力的动力和能量,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状态调整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作为市场中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更是顯现出了极为强大的市场动力,其中农村劳动力更是显现了巨大的潜力,他们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积极在市场化的发展中推进自我,从农业到建筑业以及其他行业,他们都显示出重要的社会角色,他们是新时期农村劳动力的代表,不但眼界开阔,而且技能突出,凸显了农村劳动力的积极活动和进步意识。随着这些农村劳动力意识的改变和观念的进步进而为农村带去新的技术和理念,拓宽了农村市场,推动了农村市场的变化,这样农村市场也会进一步活跃起来,从而发挥出无形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地推进生产力的进步,带给人民更多的实惠和发展。正是这种市场的优化配置才推进了农村劳动力才能的最大发挥,实现了人尽其才的大发展,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实施路径探索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服务职能

政府是治理国家的主要机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农民工作为城市中一个群体,他们有权利享有和其他城市居民同等的安全。因此,政府要建立保障农民工权利的专项法律,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尤其是要督促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要签订生效的法律文书。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且指导他们到正规的法律机构进行公证,确保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保证自己的安全以及个人拥有的权利等。与此同时,政府要强化农民工的管理,加强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政府要强化自身服务职能,加大对农民工的管理,优化市场竞争机制,建设公平合理的劳动力市场,发布及时准确的用工信息,规范劳动力市场机构有序平稳健康快速发展;尤其地方政府更要重视农民的转移输出,形成系统规模有序的输出机制,健全政府的服务职能,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推进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形成利于市场选择的农民工团队,更好地显现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职能。

(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十八大报告指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探索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制度长期稳定运行”。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但是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支持力度,改进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水平,从上到下责任落实到位,农户该得到保障的应该及时把资金明确,各个部门理顺监管责任,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保障好农民的基本生活。同时,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层次。农村社会保障只保障基本的生活状态,农民一旦出现大的疾病或是其他重大事故,将无法承受经济压力,所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层次必须坚持保大病和保重大事故,政府给予更多的资金帮助,提高农民应对风险的能力。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民工是农业发展中剩余的劳动力,他们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改变生活状况,城镇化解决了对于解决这种发展提供了其强大的动力,充分发挥城乡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作用,实现好工农互惠的大发展。同时,城镇化的推进改进了农民工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实现城市就近务工,改变了原有的单一大城市方向,不断推进中小城市发展,实现农民工务工的多样性,拓宽农民工选择渠道的多样性,促进农民工综合素质的提高。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城镇化的大发展能够让农民更好地享受和城市居民同样的生活条件,这样就会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因此,城乡一体化大大促进了农民工发展,带动了农民工收入的增加,充分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展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了城乡居民矛盾深层次的解决,更好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四)加大农业开发力度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农业稳定才会有基础性的保障。而农村是农业发展的最关键环节,因此,要立足农村的基本现状,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农业等相关产业,立足农业的基础地位,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农业相关的产业,例如酿酒业、稻米加工业等产业。大力开发与农民切身实际相适应的产业,以此带动农村劳动力的就近就业,从而更好地拉动经济发展。

通过农业的开发,推动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进步和完善,逐渐改变原有的农业发展状态,从而实现农村范围内多种产业联动进步和完善,改变原有的单一结构化模式,实现多种经营,以此拉动农民增收,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共同富裕目标添加了砝码。

(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做大做强会带动更多人就业,也会拉动国家社会经济的壮大和发展。而农村市场是企业将来发展前途最光明的进军之地,企业逐步从原来的大城市渐进式地向中小城市扩进,不仅可以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还可以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消费市场,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农村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节省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农忙时节可以为自己家庭服务,闲暇时间可以到企业工作,一举两得,这样的发展模式不仅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村繁荣进步,而且还会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推进农村的城市化发展和建设。

乡镇企业的壮大和进步,改变了农业经营模式,改进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的繁荣和稳定,拉动了农村产业向集约化系统化邁进,推进了农村整体面貌的改观,为农村经济的根本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乡镇企业的大发展逐步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完善,改进生产方式,改革生产管理,获得更多的劳动资本,为农村经济的大繁荣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六)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

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低,受教育水平不高,高素质的人才紧缺,因此,必须强化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第一,推进农村教育大繁荣。农村要振兴教育,完善基础教育,改进中等教育,建立职业教育。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发展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各个方面都需要有科学知识的融入,都需要科学的发展模式与之相适应,因此,职业教育能适应农村市场化的经济发展,各个机构都需要专业性的人才,职业教育正好整合了市场的要求,要求改进农村人口素质,改进农民的职业素质修养,拓宽他们的眼界和知识面,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产生对社会的无形价值。第二,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路线。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强化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增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基层民主,发挥农民集体智慧,惠及更好的民生路线,这样就会更好地实现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展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政为民,带给农民更多的实惠,实现共同富裕。

综上所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需要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引导农村劳动力的自我完善,发展农业科技和乡镇企业,拉动经济增长,同时,推进城镇化建设解决好农民的后顾之忧,保障农民权益的合法化,促进农村市场的自我净化,这样就可以逐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走向和谐繁荣。

参考文献:

[1]白千千.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

[2]蔡防,白南生.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徐文.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4]张金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构成之分析[J].兰州学报,2003(5):72-73.

猜你喜欢

农村劳动力必然性
探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必然与问题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短板分析及对策构建
试述两种分配制度相结合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辽宁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