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探析
2018-10-23洪靖焱
洪靖焱
摘 要:青年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变得日趋多元,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厘清了道德失范成因,提出建议和对策如下:从思想上主动引导,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关心个人成长,帮助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完善职业道德建设监督考评体制,强化激励机制;重视和加强师德养成教育。
关键词:青年教师;师德失范;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5-0218-03
近年来,网络自媒体发展迅猛,许多涉及高校师德失范的事件不时在网上被爆料,均引起轩然大波,其背后折射出一系列发人深省的师德建设问题。作为“传道授业解惑”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实践主体,高校教师是我国社会中具有较高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职业群体,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很高的社会期望值。当前高校师德师风主流上是好的,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师都是默默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忠实履行教师职责,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他们自身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及高尚的精神追求,在发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能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国高校约有90万青年教师,这是一个占全国高校教师总数比例高达64%的庞大群体,显然,青年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师队伍中占了多数,他们大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期,寒窗苦读二十余载终在高校谋得一席教职。因为高校扩招的原因,很多高校出现了师资力量短缺的现象,师生比很大,在很多高校青年教师一般都是教学一线的主要力量,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较长的时间里,这些青年教师都将持续是我国高校教学队伍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课堂上青年教师的言谈举止,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甚至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都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影响,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
在青年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很多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在要求青年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的同时,更应该要求青年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大学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里,职业道德素质也是最基本的素质。这里所说的教师的职業道德,简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师德”,具体而言,主要是指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应该秉持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在当今社会思潮日趋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应将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环节来抓,师德建设不仅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同时也关乎着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希望。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主体上是好的,大部分青年教师拥护党的领导,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甘于奉献,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积极向上的追求,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学生的普遍赞誉。但应看到,部分青年教师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的情况。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活跃、敢于创新,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
高校青年教师充满朝气,富有激情,善于接受新事物,敢于直面社会的弊病,有自己追求的目标。但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高校部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比较淡薄,理想信念比较模糊,抗干扰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对教师岗位的价值缺乏足够认识,对社会主义信念产生动摇,对政治的鉴别力和判断力明显较低,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情不高、关注不多,缺乏政治进取心,不关心政治,认为这是领导和行政人员以及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关;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也不关注,甚至在课堂上不负责任地发表一些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言论,以此哗众取宠,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想混乱。
(二)知识面广、教育理念及手段先进,但敬业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淡化
青年教师大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进取心非常强。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变太快,没有受过专门、系统的教师职业道德培训,阅历浅,缺少社会磨砺,经验不丰富,抗干扰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对教师职业道德理解不够深刻,爱岗敬业意识淡薄,缺乏职业情感,往往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当发现教师岗位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时,青年教师的价值本位往往容易发生偏离,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重创收轻教学,对教学工作消极应付,无心钻研业务。有的教师为了评职称,把大量时间花在写文章和发文章上,轻视教学工作,甚至为了评上职称出现请人代笔、一稿多发等学术不端行为,严重破坏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有高校青年教师凭借学历高、专业突出或年龄优势,热衷于仕途,一心只想升官发财,不专心于教学工作。更有甚者,为了一己之利泄题、阅人情卷、送人情分,在学生中造成极坏影响,有损师德师风。
(三)与学生年龄相仿、师生关系融洽,但师表意识淡薄、言行举止失范
相比老教师,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代沟小,亲和力强,容易得到学生的喜爱。但有的青年教师只顾完成教学任务,上课来,下课走,缺乏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或缺乏爱心和耐心,不能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个别青年教师受到国外一些表面现象迷惑,不能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些困难和挫折,四处抱怨,信口开河,观点偏激,把一些个人成见、怨气带进课堂,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在大学生中造成不良的影响;还有少数青年教师忽视角色定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责任感和使命感淡化,经常地上课迟到、早退甚至随意调课、缺课,课堂上接打手机,不注重仪表,举止粗俗;少数青年女教师爱慕虚荣、贪图享受,以嫁“大款”为荣;更有甚者,有的青年教师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盲目自大、自以为是,一定程度上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淡漠成因分析
(一)环境因素
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对师德建设有着直接影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逐步确立和巩固,中西方文化及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道德观念冲突,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增多,再加上一些青年教师入职不久,面临着方方面面的生活压力和经济压力,从而导致了部分青年教师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的混乱,使得一部分青年教师理想目标现实化、价值理念实惠化、道德观念自我化。重利轻义、急功近利的思想越发严重,这是导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下降的根本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但长期以来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教育在相当程度上仅被看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高校也更加侧重于培养“建设者”,却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接班人”的培养,体现了当前高等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在读大学时就是经历过这种功利化倾向的教育实践的产物,很多价值理念已经根植于内心深处,导致其走向教师岗位后道德观念出现偏差,在教师岗位上也是利益优先,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功利色彩浓厚。另一方面,在评价高校和高校教师时,也是重业务成绩,轻师德建设。尤其是考核青年教师个人的思想品德时,往往都是流于形式,这也是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师德失范的主要原因。
(二)自身因素
高校青年教师普遍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受中西文化碰撞的影响,他们的道德观念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和易变的特点。部分青年教师喜欢横向思维,常把我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进行表象的比较,而忽视了我国当前的国情。更有甚者有人还崇尚西方国家某些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及价值观,价值取向存在偏差,难以分辨是非,容易陷入迷惘,甚至出现理想信念动摇的现象。同时,许多青年教师缺乏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系统认知和了解,仅仅是在岗前培训时为了考取教师资格证而进行过短时间的师德方面的学习,使其对师德的认识过于狭隘,从而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容易出现师德失范的问题;再加上大部分青年教师承担着较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面临着职称评定、自身学历提高、生活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沉重压力,致使一些人容易被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所困扰,容易形成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有限的精力投入及选择中往往倾向于那些能迅速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教学和科研,而忽略了师德建设方面的追求和投入,甚至忘记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建议
(一)从思想上主动引导,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要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开设一些思政类的课程这么简单,更要注重教育的实效性。要研究结合本校青年教师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思想政治类课程,向他們传输正确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要想办法将理论学习的东西真正转化为他们的自觉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要结合青年教师特点,对其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利用青年喜欢、新颖、易于接受的教育活动吸引青年自愿参与到实践中来,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进行道德熏陶和陶冶,磨砺师德意志,强化师德行为。
(二)关心个人成长,帮助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很广,几乎覆盖了教师职业生活的全部。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作为青年教师,首先自身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构建正确的职业理想。高校青年教师应全面进行自我认知探索,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及专业设置等情况开展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立自我发展的职业目标,并为之努力。另一方面,学校要关心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要重点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心理健康问题。要从制度层面逐步完善教师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合理的考评机制,从根本上提高青年教师的收入,为他们的职业发展解决后顾之忧。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为有心理困惑的青年教师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情感关怀,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调适职业倦怠。
(三)完善职业道德建设监督考评体制,强化激励机制
职业道德建设主要靠全体教师的自身觉悟和内涵修养,但从外部环境方面而言还少不了外部的监督机制。一方面,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监督考评机制,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定期开展教师师德监督考核,要通过校园网、师德意见反馈信箱、校领导接待日等多个渠道,广泛听取接收意见,以便于对出现师德失范苗头的教师进行诫勉谈话,警示教育。对于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造成恶劣影响的个案,应该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要把师德建设真正纳入到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中,对于师德失范的教师在评聘职称过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师德先进的表彰和支持力度,要从制度上定期开展师德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并在干部提拔任用、教师晋升职称,以及出国深造等方面优先给予考虑,逐步营造出一种人人讲师德、人人重师德的浓郁的良好氛围,从而鼓励和调动青年教师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认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四)重视和加强师德养成教育
高尚的师德需要培养,必须重视教师自觉地加强德性养成。所谓师德养成,主要是指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的德性品格,使德性养成成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可通过促进校内外学术交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以知识学习与思想共享来推进高校教师不断地丰富自身学识、做到终身进取,以此不断激发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营造融洽师生关系;还可通过各类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文化交流活动、心理咨询服务等渠道培育高校教师高雅的志趣和爱好,丰富高校青年教师的业余生活。
五、结语
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更需要具有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热情和道德素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青年教师应自觉提高道德修养,加强学习。学校也要建立必要的师德监督考评机制,使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进一步优化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引领全社会道德建设新风尚。
参考文献:
[1]朱楚原.高职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J].决策与信息,2012(12).
[2]肖俊,冷舜安.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析[J].世纪桥:社会科学版,2013(6).
[3]侯延丽,牛育鸿,何敏.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与思考[J].新西部,2011(3).
[4]吴瑞,肖伦友,潘江.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师德建设探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