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2018-10-23刘俊霞

学理论·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初级阶段新时代

刘俊霞

摘 要: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且矛盾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概述,这一转变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是对我国社会状况的正确反映。新矛盾有新的内涵,新的内涵必然产生其新的要求。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观,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初级阶段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5-0009-03

十九大的召开,对我国社会发展可谓意义非凡。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1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断,是对我国社会实际状况的正确把握,为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党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是当前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

不同的社会形态及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有其自身的主要矛盾,且社会主要矛盾会随着实践发展而发生改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新时代发生了转变,但这并不是主观臆断的决定,其背后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一)理论依据

对于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及其关系的辩证把握,是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关键理论因素。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的经典理论,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是贯穿于所有人类社会形态的普遍性矛盾,是恒久的、不变的。且其中最根本的矛盾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则是在事物发展的某一阶段中,在众多矛盾中占主导地位的矛盾,会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变化,是阶段性的,可变的。一般来说,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外化与表现。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中,社会主要矛盾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阶级社会中,主要矛盾一般表现为阶级矛盾,比如在奴隶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一般表现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特定历史时期,如外来民族入侵时,主要矛盾又会表现为民族矛盾。总之,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取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取决于其中的主要方面即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把握这一点,是理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理论前提。

(二)现实依据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得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在社会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发展时期上,社会主要矛盾则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转变。

1.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曾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面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状况,这一表述是符合中国的实际的。但随着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来这五年的发展,我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我国的实际,人民的基本物质文化需求总体上也已经得到了满足,生产力水平发生了历史性巨变。首先,从国家层面看,我国经济不断增长,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已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1]3农业现代化持续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而且国家在重大科技创新方面成就突出,蛟龙、天眼等相继问世,充分显示了我国的经济与科技实力。对外贸易与投资、外汇储备等也居于世界前列。这与改革开放前的经济水平形成鲜明对比。其次,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 616元,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 363元[2]。这两项数据在1978年分别为343元和134元,可以说形成了鲜明对比。另外,从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也可以看出人们生活在不断地改善。目前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从2013年算起,我国目前已经有6 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贫困发生率也从10.2%下降到了4%以下[1]5。在不久的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时人们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由上述一系列变化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基本摆脱了生产力水平落后的状态,人民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已得到满足。

2.人民需求的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需要已经得到了满足,高质量的生活成为人们的追求。首先,人民的需求范围逐渐扩大。以前,人民的需求集中表现为物质文化需求,现在人们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新的需求。比如:人民希望通过政治参与来表达自身的意见;期望社会更加公平,法律制度更加完善;希望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得到更多保障;希望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良好的生活环境等等。其次,人民需求层次在不断提高。不仅希望满足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还希望享受到更高的物质文化水平,希望享受到更加安全、更加多样的食品,希望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希望有更丰富的文化产品,对生存需求、安全需求、享受型需求、发展型需求都有了新的要求。

3.发展依然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已取得很大成就,但党和国家还是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社会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经济质量不够高,生态问题突出,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民生领域存在短板等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突出。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所享受的服务也大有不同,其中有很多不平衡是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的,这需要国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完善。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我国,从地理空间来看,东部地区发展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为落后,这对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造成了很多问题,雖然政策方面一直在向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倾斜,但是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三是居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差距过大。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看,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2.72倍。另外,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一直高于0.4这一警戒线,说明我国收入差距拉大,并且有一定的风险,这集中体现了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四是经济领域内部及经济领域与其他领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就经济领域内部而言,工业占比较大,并且工业当中高投入、高能耗产业较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就经济领域与其他领域而言,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经济发展的同时并没有使社会服务跟上,导致人民生活中生态恶化与社会服务短缺等问题突出。此外,还有行业之间的不平衡等。这些不平衡使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得不到充分满足。

其次,发展的不充分问题突出。一是中小企业发展阻力大,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在我国,中小企业、实体经济等比较灵活,在服务民生等方面有很多优点。但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不是很好,政策方面的优惠与激励力度不够,尤其是其融资难的问题,给实体经济、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阻力。二是经济转型滞后。以前,我国主要走的是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发展经济的老路,由此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环境的制约等,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虽然我国在部分领域的科技水平已经名列前茅,但是整体上看,科技等方面创新能力依旧不够。创新机制不健全,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依然不高。四是社会共享机制不健全。虽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提升,但是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共享机制依然不健全,人民并未充分共享发展成果。

综上,我国生产力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人民基本物质文化需要已得到基本满足。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催生了新的需求,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阻碍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因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变。

二、全面深刻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及新要求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与十一届六中全会所界定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一方面,二者都是社会根本矛盾在社会主义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方式,都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前者相比于后者在质量和程度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这种新的发展对新时代的党和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同时在“变化”当中又要抓住国情中“不变”的地方,深入理解社会主要矛盾。

(一)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侧及其新要求

滿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科学把握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党和国家执行这一任务的前提。以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侧主要表现为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现在,人民在物质文化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后,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又有了高品质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1]11。人民的新的需求,实际是一种全面发展的需求,其满足起来的难度远远大于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这对于新时代的党和国家都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挑战。作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追求,把满足人民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作为最高目标。把人民的新需求融入党和国家工作与任务当中去,努力补齐民生领域的短板、弱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使得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而不断促进我国人民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供给侧及其新要求

对于主要矛盾来说,供给侧属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把握好这一方面对我们解决矛盾更具有帮助意义。相比于以前社会主要矛盾对生产力水平的界定,新时代已经摆脱了“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状态。但是与此同时,社会的实际状况也在发生改变,又出现了新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不平衡与不充分的发展”。这对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工作和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主要矛盾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抓手。一是要坚持发展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推动现代化科技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加强对制造业的变革,逐步向制造强国转变。二是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产权制度,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与氛围,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三是要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四是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贫富差距折射出的正是当前社会分配不公的现状”[3],因此,分配制度要更加注重公平,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向低收入人群和贫穷落后地区倾斜,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五是要注重经济领域内部及经济与政治、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平衡发展。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领域内部的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要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要坚持经济发展成果应由人民共享,社会服务同步发展。同时,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应让人民的政治诉求有充分的表达渠道。

(三)坚持“两个不变,三个牢牢”,大力发展生产力

需要注意的是,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我国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社会主要矛盾相应发生了转变,这是对我国生产力水平变化的正确反映。但是这一转变并没有超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范畴,没有改变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依然不高,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提出,总的来说,生产力水平还是处于欠发达的状态。因此,这要求我党必须“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1]12。把主要矛盾中的“变化”与基本国情的“不变”结合起来,加深对主要矛盾的理解。同时,上述基本国情要求党和国家依然要坚持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创造更多的财富,增强中国的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争取早日步入现代化强国的行列。

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

十九大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概括是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的基本学说,根据我国发展实际,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充分反映了我党实事求是的理论品格和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实践能力。主要矛盾的转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的学说

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创新,新的理论创新又不断指导实践的发展。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工作并做出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概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的学说,这种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观的本质内涵。马克思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集中体现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中,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表现为一种对抗性的矛盾。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则不再是一种本质上相对抗的矛盾。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建立在国家与人们利益相一致基础上的人的需要与社会生产暂时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同时,人民的需要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十九大做出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新判断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观的本质内涵。另一方面,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矛盾观。马克思并未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做出具体论述,只是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指导。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概括,融入了对中国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思考,融入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矛盾观,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二)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4]320正确地判断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关系到今后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确定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就要求党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更加准确理解和把握人民越来越多元、越来越高的生活需求。要在继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等,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同时,社会发展仍不充分不平衡,这要求党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注重均衡的发展,这些都为以后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为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不仅对我国社会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为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案。新中国刚成立之时,完全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但是后来在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准确地把握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围绕这一矛盾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史无前例的伟大胜利,我国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人民将抓住新矛盾新问题在党的带领下继续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胜利是世界社会主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同时,这些伟大成就与中国人民从中总结出来的偉大经验,也会为世界上其他地区那些既希望快速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5],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中国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

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8-1-17].http://www.stats.gov.cn/tjsj/zxf

b/201702/t20170228_1467424.html.

[3]刘同舫.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背后的必然逻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徐茂华,李晓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三重维度及现实价值[J].重庆社会科学,2017(11).

猜你喜欢

社会主要矛盾初级阶段新时代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汉语初级口语词汇教学初探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