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
2018-10-23李墨王艳吕小芳
李墨 王艳 吕小芳
摘 要: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所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个党的基本理论的重大创新;指明了“两个重大判断”的变与不变;提出了“三个基本”的理论与实践;论述了“四个伟大”的内涵实质与逻辑关系;强调了“五大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指出了“六大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5-0004-03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提出了诸多极富价值的重大判断、重要举措,以党的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科学回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各种问题,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东方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一个党的基本理论的重大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既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提法,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从提出背景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新时代”的时间限定充分表征着我们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已发生深刻变化,而形成这一变化的根据就在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1]正是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的伟大实践,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1];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因而,促动党的思想理論在新的历史时期完成新的重要转变,最终集中体现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创新之中。
二、“两个重大判断”的变与不变:社会主要矛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一方面是关于“主要矛盾之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一个新的重大判断,就是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成呼应的一个深刻把握与理论创新,表征着我们党善于与时俱进、抓住主要矛盾的理论自觉。另一方面是关于“基本国情之不变”。基本国情是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判断,自党的十三大报告谈及以来,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都有所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对这一基本国情的再次明确,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当前国际国内局势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通过长期奋斗确实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并进入“强起来”的发展新阶段,但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而出现的新任务和新挑战仍然十分艰巨,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全党同志,“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1]为了完成新时代赋予党的新任务,“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继续做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1]。
三、“三个基本”的理论与实践:基本方略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贯彻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中关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等重大理论均有所提及,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党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党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党的基本要求。在这次十九大报告中,“党的基本方略”作为一个全新表述被提出,并在话语结构上做“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顺序安排,在此,党的基本方略可被视为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内容的时代性深化和内容性细化,是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的具体任务部署,是践行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行动指南。
在党的基本方略的内容编排上,习近平总书记列举出十四条“党的基本方略”,分别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中心、深化改革、发展理念、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相互呼应,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共同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宏阔的理论维度和强大的实践张力。其中,相较于十八大报告,“十四个坚持”的表述中出现了许多新提法和新特点:如将“坚持党的领导”(十八大报告提法)扩展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做主”与“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提出,凸显“人民”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极为重要的地位,由此,服务人民将成为党在未来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新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表述,沿用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各类重要会议和文件中的新提法。这些新提法涵盖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各个重大领域,浓缩汇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的集体智慧与新的伟大实践的总结,都是“党的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力抓手。
四、“四个伟大”的内涵实质与逻辑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的建设
“四个伟大”的表述最早是习近平同志在“7·26”讲话中提出的,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个重要理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理论与实践。在本次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深刻全面阐述了“四个伟大”的具体内涵和逻辑关系,指明了伟大斗争重要内容的同时,指出“四个伟大”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
在“四个伟大”的逻辑关系中,伟大斗争既是一项首要任务,也是一条重要路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1]在关于“四个伟大”的论述中,报告用最多篇幅集中阐述了伟大斗争,如报告所指出的,全党正是为了“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1],所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接着,习近平同志又将伟大斗争具体为“三个坚决反对、一个坚决破除与坚决战胜”(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1],并指出进行伟大斗争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着重提醒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要求全党同志“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1]
五、“五大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需要作为一体的“五大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第一部分中指出,正是由于“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为此,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必须继续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深刻把握“新时代”条件背景下五大建设的新理念新路径。
一是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习近平同志基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要判断,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1]作为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攻关期”的主要任务提出,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全新的经济战略目标。同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旨在从具体部署上解决发展不平衡这个主要矛盾。二是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健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报告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这一新的重要论断,从“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的高度强调“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全党“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同时,把制度建设摆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并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为路径推动具体实施。三是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1]指出要从民族復兴的高度阐述文化自信、文化复兴的重要意义,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将十八大以来关于传统文化实现“两创”(即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纳入报告内容;要突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同时,也从文化观点的区分问题、继承创新、制度建设、国际传播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四是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1]。报告充分吸收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大量重要思想和论述,分别从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卫生、社会治理、国家安全等方面予以强调,内容更加突出民生,任务目标更加明确,部署举措更加精准,对不少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强烈期盼的问题给出了直接回答,如谈及住房问题时,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谈到教育问题时,指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等等。这些新的理念和举措既是全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庄严宣誓,也是“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的生动体现。五是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1]。十九大报告着眼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全局性思维,将“美丽中国”的理念更加具体化并辅以诸多创新性、制度性的重大政策措施予以贯彻。这些创新性重大举措包括:“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等等,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现实路径。
六、“六大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人类面临的许多共同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这一新的重大判断,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战略格局审视我国的外交内政,在沿用十八大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核心理念予以回应的同时,将贯彻落实这一重要理念的措施更加现实化、具体化,体现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将在国际社会继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表征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在世界范围的进一步深化。
十九大报告科学阐明了“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的深层次原因,即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尊重问题,并提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一极富中国智慧、彰显大国风范的重要论断,表明我们党积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的坚定目标与不懈追求。在具体实现路径上,报告重点从六个方面予以强调:一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1]。这一表述可视为中国共产党人从价值理念层面为科学处理国际关系提供的中国方案,具体说来,即以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和谐共生思维代替丛林法则、零和博弈这样的冷战思维,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共存作为超越隔阂、冲突、优越的根本原则予以坚持,实现人类命运的共同体构建。二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十九大报告以“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对第十二部分(外交工作)的标题,既表明我们党推动全球治理、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的政治主张,也体现基于该主张处理和解决国际和地区问题的整体外交方针,可以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自新中国成立就成为党和国家的基本外交政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条件下这一政策的深入推进明确了任务目标。三是“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1]。中国外交特色之一就在于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这一特色的形成不仅来源于中华文化中“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优秀传统,也归因于我国长期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在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秩序构建上,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势必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大国影响力和塑造力,向世人展示中国的大国胸怀与国际担当。四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经过改革开放的巨大发展,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在国际舞台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条件下继续坚持对外开放,一方面是中国参与国际交往、加快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推动全球发展尤其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全球性大国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筹建“亚投行”、长期无偿支持非洲等不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举措,就是长期坚持这一基本国策的现实体现。五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1]。这表明,中国在一切国际交往中,不分国家大小贫富强弱,始终秉持一律平等的交往理念,对于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坚持共同参与、共同制定规则、共同商量着解决,决不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把意志强加于人,在合作中取得的成果大家一起分享,按照正确的义利观处理利益分配问题,以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努力缩小南北差距。六是“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1]。如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发展的目的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1],代表了党和国家对世界的庄严宣誓,但同时中国也不怕打仗,如习近平同志所讲,中国的国防政策虽属防御性政策,但“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1],中国军队有能力有信心打败一切来犯之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