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民生思想产生的条件

2018-10-23林佳雄宋玉忠郭清燕

学理论·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习近平

林佳雄 宋玉忠 郭清燕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民生问题极为关注,提出了一系列的民生思想及论述,并多方面颁布了具体措施,推进民生政策的实行。然而,习近平民生思想得以提出并且推行得益于多方的条件。首先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及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借鉴;其次是理论来源,包括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合理部分、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民生思想及现代各国民生举措的启示;最后是国情、党情、世情的现实依据。

关键词:习近平;民生思想;产生条件;现实依据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5-0015-03

民生就是民众的生计与生活,民生问题与一个国家的兴旺、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幸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它包括人民群众的发展机会、发展能力及权益维护状况等。民生问题事关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和谐稳定。

任何一种理论的提出都离不开在前人所做成果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创新。习近平的民生思想就是在科学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孙中山、毛泽东等人的思想合理内核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民生为重点的治国理政新理念。

一、文化借鉴

文化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是经过人类长期实践而不断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也就是说,它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2]。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体现了人类生命活动的象征,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价值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内核

习近平“民生”思想渊源深广,既有国内从古到今民生思想的影响,也深受国外民生思想的启示。因此,习近平“民生”思想从产生到形成及后面的丰富发展都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首先,是受中国古代传统民生思想的影响。习近平“民生”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的民生思想土壤,并创新性地丰富发展起来。自古以来,中国思想家和统治者等都非常看重百姓的疾苦,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民为本”[3]等思想中可以看出,古代思想家们都把民生视为国家的根本,人民生活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社稷的兴衰成败。因此,历代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的统治尤其是在建国初期,都会出台相关的政策善待子民,关心百姓的生计,休养生息。习近平“民生”思想吸取了古人治国的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奠定了其思想文化的基础。近现代以来,为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清政府自上而下进行了洋务运动,使“师夷长技”的思想得以付诸实践。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提出了“仁者,博爱”的思想,梁启超也提出了“新民说”思想等等。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思想,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工人生活等等。这些思想无不体现着民生理论以及领导人对改善人民现实生活的真切愿望。

(二)借鉴了西方人本主义思想

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就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人本的思想,强调人的主体性。而苏格拉底则注重社会和人生问题,强调理性和德性。与此同时,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幸福论,认为人人都有灵魂,灵魂安宁才会得到幸福,否则的话,就会给生活带来不幸。这些思想都体现了人本主义的萌芽。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们把人看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们认为应该按照人的自然本性生活,满足精神上及物质上的需要;人天生就有自由意志,要个性解放、自由平等,如此才能培养出精通艺术及全面发展的人。提倡认识自然、造福人生[4]。启蒙运动期间,西方人本主义的主流思想是强调人的主体性,提倡人权,人人平等,提倡民主、自由,維护人的权益。他们提出追求快乐是人的天然权利和社会发展的动因,还提出追求人生快乐、争取个性解放、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等人本主义思想。这些思想都对习近平民生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丰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理论来源

(一)继承了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合理部分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通过这些纲领来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发展经济,使中国走向强大。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平均地权,核定地价,重视社会经济组织的改良,保障农民的权益;二是关心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希望改革能够改善人民的生存状况;三是发展实业,认为“实业主义为中国所必须”;四是节制资本,大力发展社会经济,避免资本过度集中在资本家手中;五是实现国家富强、贫富均等。虽然胜利的果实落入了袁世凯的手中,“三民主义”也成了空想,但是这些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却被中国共产党吸收、借鉴,甚至是实现了。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二)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

习近平“民生”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民生思想的内容。在私有制占主体地位的资本主义世界里,西方人本主义的思想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身在西方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关注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经常深入工人阶层了解他们的疾苦。恩格斯说:“人只须认识自身,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评价这些关系,根据人的本性的要求,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来安排世界。”[5]这反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注重“人”、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即重视人的生存发展和生活状况的问题,及“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促进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也就注定了要以“人”为本,关注人民的疾苦,改善民生。

列宁是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把关注民生问题作为无产阶级执政党的首要职责,调动起一切因素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实现了工人与农民的牢固联盟,极大地巩固了新生政权。

(三)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民生思想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有着丰富的民生思想。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第二,实现人民的幸福是一切行动的目标。早在1934年,毛泽东就指出:“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阐述了对民生目标的追求,那就是“人人有衣穿,有饭吃,有书读,有事做。”[6]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对民生问题做出了阐述,即:“中国共产党一定要注重民生问题,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7]换言之,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共产党必须致力于发展生产力,用一切手段来改善人民的生活。随后,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胡锦涛同志则提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8]。

习近平同志不但系统、全面地继承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关于民生思想的精髓,更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适合国情发展的具体的新的举措,如供给侧改革等内容。随着新世纪及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实力,人民的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物质得到极大丰富,中国梦中人民幸福的民生思想也在逐步得以实现。

(四)现代各国民生举措的启示

习近平“民生”思想借鉴了现代西方民生理论的精髓。民生无小事,民生问题无国界限制。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执政党所面临的不能回避的课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世界性问题,西方国家也在探索中前进,总结出了一些比较合理的举措。这些实践经验及成功案例对我国现阶段改善和保障民生起到了极大的启示作用。

现代西欧各国社会福利思想为习近平民生思想提供了有益借鉴。二战后,西欧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此,许多西欧执政党都纷纷启动了社会福利体制,推行积极的福利政策。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福利的种类和内容也不同,但是大部分都包括失业保险、退休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方面,还有住房补贴等,这些都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的福利制度,对促进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等起到重要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的福利制度,在理论探讨和制度建设方面为习近平民生思想的发展和实现及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现实依据

(一)国情依据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改变。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矛盾的转换中,我国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国的民生建设遇到了新情况、新挑战。正视并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的新的矛盾和问题,对于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综合起来,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入的不断增长及物质的极大丰富,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上升,但是贫富差距亦愈拉愈大,富人的收入来源呈现出多样化、多途径化、增值速度快等特点。而贫困者收入来源单一,收入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如此一来,贫富差距的拉大造成利益分配的严重失衡,这势必会对我国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幸福带来不利的影响。

第二,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与经济发展的失调。一直以来,我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都偏向于经济、政治的发展,却忽略了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及社会保障等具体的社会问题。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与质量的差异使得普通民众更倾向于把孩子送到城市去上学,而城市高昂的房价使得人们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日益艰难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显得迷茫、无助,甚至滋生功利主义倾向等等。这些问题无一不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得民生问题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之下日益突出。

第三,环境问题凸显,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匹配。改革开放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追求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多数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因此,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我们必须要建设一个美丽、安全、和谐的环境。当前我国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污染等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如果不妥善解决,也会影响到民生政策的实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二)党情依据

深刻把握、科学分析、正确运用党情,是党的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多年,就是在科学认识党情的基础上,开创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极大地推进了党的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走过的路程,中国共产党国际地位的变化等,都证明了正确把握我国的国情,正确认识我党的党况是我们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关键。

在日益多变的国际环境及国情情况下,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党的建设更加任重道远。习近平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讲话中也讲道:“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9]。

(三)世情依据

除了以上各种理论渊源及依据之外,促成习近平民生思想形成更多的是世情,是普通老百姓对幸福美好生活的需求。过去我们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人”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及“人”的全面发展。但是,不断繁荣的市场经济也同时呈现出其弊端,逐渐展现出新时期的各种突出矛盾。首先,各个领域的发展呈现四个“拉大”,即,城乡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拉大,东西部差距拉大,沿海和内地差距拉大。其次,社会出现两个“严重化”,即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化,包括河流干涸、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巨大的威胁;供需失衡更趋严重化,尤其是资金、能源等资源的分配更加失衡,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旧的产业结构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再次,社会负面情况的重重压力。近些年来,就业越来越难、买房难还贷压力大、看病难看病贵,以及个别党员干部中出现的严重贪污腐败现象等等。这些负面情况使得人民群众生活压力巨大。最后,老百姓精神面貌及信仰受到西方价值观的挑战,出现了文化价值混乱、精神交往庸俗、享乐主义盛行等现象。这种状态对我国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就需要一种先进思想作为指导,习近平的民生思想正是以正面的、向上的、进步的姿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以往追求的误区中走出来,从而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西方人本主义思想是习近平民生思想的文化来源,而他的理论来源,则包括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合理部分、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民生思想及现代各国民生举措的启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我国的国情、党情、世情的现实依据。正是以上多方面的条件使得习近平民生思想不断得以发展丰富,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蔡孝恒,张亮.胡锦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思想述论[J].探索,2008(2).

[2]文化[EB/OL].360百科,[2017-12-01].https://baike.so.com/

doc/5366095-5601798.html.

[3]五子之歌[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308.

[4]魏金生.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由来与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4):5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1.

[6]《中国民生问题政策解读》编写组.中国民生问题政策解

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7]崔晓琳.新时期邓小平改善民生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习近平談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

猜你喜欢

习近平
习近平,大国抗疫与经济重启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的会议外交:谈问题,交朋友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知之深 爱之切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