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8-10-23马周

学理论·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分制制约因素对策分析

马周

摘 要:学分制作为目前高校一种全新的教育管理制度,推动了学生教育模式的创新,虽然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已实施学分制,但是面对传统学年制的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高校真正实施学分制还存在诸多阻碍因素,要真正实现高校学分制的改革就要不断消除制约因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学分制改革模式,切实发挥学分制教育的优势。

关键词:学分制;制约因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3-0197-03

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学分制一方面顺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变化、新要求,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1]因此探究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以期能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目前国内高校推进学分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固化,追崇“应试教育”

“学年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这种教学管理制度以教师为中心,重视教而忽视学,注重共性而忽视个性。”[1]由于长期处于这种学习状态,外加应试教育、学年制模式的根深蒂固,教育理念很难在短时间内跟上学分制改革的步伐。一方面,等级服从观念严重,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会严重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丧失,从而沦为教师的附庸;另一方面,应试教育观念泛滥,以成绩为核心,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时刻以成绩的高低作为学习的唯一追求,教师将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严重挫伤学生对实践环节、第二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另外,个性教育理念不足,以班级为轴心,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学生从进入学校就在班集体里生活,学校教育也以行政班级为划分,在高校教学中班级管理的模式过于刻板,导致学生的千篇一律、人云亦云。

(二)教师队伍紧缺,师生比例严重失调

教师队伍的构建是推行学分制的基础,但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着师资队伍紧缺的现状,从而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导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学分制要求讲授同一门必修课程的教师要足够多, 学校开出的选修课程门数要足够多, 才能给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2]另外,教学管理人员有限,难以承担学生学分制管理。教学管理人员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根本,高校历来重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忽略了教育管理人员这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也直接影响学分制教学工作的推进。

(三)选修课程有限,教学课程严重滞后

学分制的推进还需要完善的课程体系,需要足够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但是国内高校学生的必修课数量过于庞大,导致学生在自主选择课程中缺乏自由性。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课程设置缺乏灵活力;教学计划缺乏弹性,课程设置具有强制力;选修课程比重较低,课程设置倾向学年制等问题时有发生。课程问题的频发直接导致教学模式学年制,不利于学分制的推进。

(四)教学投入不足,教育经费严重欠缺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教育质量的保障离不开教育经费的投入,“高校如何优化教育经费的投入结构以提升自身绩效就显得尤为重要”[3]。国内高校数量庞大,但应用于高校的教育经费有限,尤其是少数中央部属院校占据着教学经费支出的半壁江山,众多省属院校所获得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这直接导致部分院校不能从引进师资、改善校园环境、构建科研平台等方面提升教学资源。另外,教室资源有限,自由选课缺乏场地。由于资金的匮乏,部分高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修建教学楼、实验室等,有限的教室资源导致学分制自主选课模式不能良好的实现。部分院校还存在着外聘教师过多的现象,为了节省成本,部分高校通过大量聘请教师从事专业教学,外聘老师数量过多,无法担当学业导师,也不利于学分制的更好推行。

二、学生在适应学分制中呈现的问题

(一)主动学习意识较弱,容易导致课程学习的迷茫

“主动学习是一种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人的地位上去學习,把学习当成自己享受的事情,成为一种生活乐趣。”[4]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薄弱,缺乏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态度,许多学生在学校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由于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新意,教师热衷于照本宣科,也影响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容易导致课程学习的迷茫,学生无法将宝贵的在校时间分配在学习上,部分网瘾少年应运而生。

(二)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学习意识不浓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学生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如时间、学习、行为、金钱、人际关系等,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而进行一系列自我认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活动。 ”[5]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限制,家庭条件的不断改善,许多80后、90后从小就养成了养尊处优的习惯,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由于从小学到高中,他们都处于被约束、被管制的学习环境,当他们进入大学,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更趋于自由式的生活环境,直接导致学习纪律的不断恶化。

(三)课程选择自由加大,容易引发教学管理的混乱

“大学生自由选择专业和课程是其学习兴趣、个人需求和利益的重要体现。”[6]国内部分高校为推行学分制的不断完善,增设了众多的选修课程,包含部分专业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学生充分选择的权利。但是由于自由度过大,从而导致教学管理秩序的混乱,学生选课如果仅凭个人意愿,很可能出现教与学的严重不对称,这不仅增加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更不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很多时候还会出现教学资源的大量浪费。

三、高校推荐学分制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一)轉换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模式,营造高校实施学分制的良好氛围

学分制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要更好地推进首先离不开的就是教育理念的转换,要真正确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教育的规律,培育社会需要的素质人才。“在社会与经济的变革时代, 人才的培养是关乎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工程, 应用型人才更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世界文化交融以及人们对教育文明进化的体验, 探索现代人才教育理念和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育工作者的切近需要。”以教师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忽视了学生在智力 、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片面追求学习成绩的优异,要通过不断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广大教学人员、教辅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其他服务人员要更新教育理念 , 尤其要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 ,共同推动学分制的实施。

(二)加大教学投入,引进高端人才,完善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内部环境

完善高效实施学分制的内部环境,需要从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来进行,要拓宽经费筹集的渠道。众所周知,“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这部分收入增长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了,若想要扩大收入,提高教学投入,高校需要在充分保证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其他的筹资渠道。”[7]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要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研的功效性。高校是科研开展的良好场所,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科研成果仅仅以论文或者报告的形式展示,缺乏实际功效性的体现,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科技成果转化,凝练出实际的效益,然后将这一部分资金用于教学及科研,可以很好地缓解高校经费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应通过校友等资源不断争取社会捐赠。高校可以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校友平台积极争取实习雄厚的企业的资金支持,通过资金的不断增长,引进高端人才,为学分制的推行奠定教师资源。

(三)修订课程体系,科学统筹教学,创造高校实施学分制的课程条件。

“建设一流大学 ,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需要有能体现一流大学特色的、科学的、知识结构合理的、先进的课程设置。”[8]要真正实现学分制就必须修订完备的课程体系,从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改进等方面,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学习计划和标准,培养方案包含专业必修课、专业核心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课等内容,在涉及各类课程的比例时要统筹协调,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另外,所有高校的教学资源都是有限的,对于教学资源要科学统筹,涉及教室、师资、管理人员分配时要遵循一定的比例,确保各学院开展教学工作时能够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责。

(四)提升学习意识,培育自主管理,推动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内部发展

“学生主动意识不足主要表现在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两个方面。”[9]培养大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要通过内外部相结合的方式。外部方面,“要强化新生入学教育,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0]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管理方式、学习模式都发生了天壤地别的变化,要加快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教育学生转换学习角色,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给学生树立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培育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学生要提高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要形成爱学习、勤学习的良好习惯。外部方面,专业教师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运用体验式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教学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高校学分制的推行奠定内部基础。

总之 ,学分制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虽然在实施中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但高校必须充分调动各种因素,积极探索发展对策,促进学分制更好的发展,这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慧,李阿利,曾宝成.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J].中国农业教育,2005(4).

[2]王丽,黄海姣.我国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制约因素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 ,18(12).

[3]陆莹,乐晓丹.江苏省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对绩效的影响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3(12).

[4]谭淑端,刘浩波,姜利红,梁运姗.高校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培养[J].高教研究,2014(7).

[5]朱晓红.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谈高职管理学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3(8).

[6]余芳.我国大学生自由选择专业和课程状况的实证研究——以三所研究型大学为例[J].高教探索,2015(1).

[7]刘景艳,教育投入加大后高校教学经费投入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4).

[8]李蓓,戴小莉.优化课程体系 全面修订本科教学计划[J].教育与现代化,2000(2).

[9]王金莲,培养高职学生主动意识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

[10]赵宗志,李文芹,张建政,张博,武艳艳.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9).

Abstract: the credit system is a new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student education mode, although the vast majority of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en carrying out the credit system, but in the face of the traditional school year system education idea ingrained, there are still many obstacl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redit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o realize the reform of credit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must continue to eliminate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explore the mode of credit system reform for Chinese conditions, and play the advantages of the credit system of education.

Key words: Credit system,restrictive factors,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猜你喜欢

学分制制约因素对策分析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关于完全学分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