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校本科专业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2018-10-23祝晓瑜
祝晓瑜
摘 要:本文对历年立项建设的300个省级重点专业和300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相关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工学占垄断地位、获得立项的高校数量在增加、学校办学同质化现象有所改善、专业发展与社会热门行业紧密相关。在此基础上,认为浙江省专业建设与发展将会呈现以下趋势: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将逐步建立,特色、国际化专业建设将从“量的增加”进入“质的飞跃”阶段,专业建设标准将与行业标准、国际通用标准有机结合。
关键词:重点专业;新兴特色专业;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5-0163-03
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产业转型升级相衔接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浙江省在2003至2009年期间立项建设了一批省级重点专业,2014年立项建设了一批省级新兴特色专业。本文对省级重点专业和新兴特色专业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浙江省高校本科专业建设现状以及专业发展趋势做了研究。
一、总体情况
2003、2007、2009年,浙江省教育厅分别立项建设了100个省级重点专业。在300个重点专业中,共有123个不同专业,其中53个专业重复立项。重复立项数排前十的专业依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6个)、国际经济与贸易(11个)、数学与应用数学(10个)、英语(10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9个)、工商管理(9个)、汉语言文学(8个)、生物科学(7个)、土木工程(6个)和会计学(6个)。
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立项建设新兴特色专业300个,其中,评审类专业100个(含20个国际化专业),备案类专业200个。共有151个不同专业,其中60个专业重复立项。重复立项数排前十的专业依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14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4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个)、工商管理(8个)、法学(7个)、电子信息工程(7个)、土木工程(7个)、金融学(6个)、会计学(6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个)、临床医学(5个)和旅游管理(5个)。
二、学科分布情况
对立项的省级重点专业进行学科分布统计,排名前三的学科依次为工学、理学和管理学,工学专业每年均占1/3以上;文学、经济学、艺术学、医学所占比例较为接近,在6%-9%之间;教育学、法学所占比例较低,而农学、历史学、哲学专业最少。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对立项的省级新兴特色专业进行学科分布统计,排前五的学科依次是工学、管理学、医学、经济学和艺术学,共占84%,其中工学类专业数遥遥领先,占43%;法学和文学专业较少,均占5%;理学、教育学、农学次之,分别占2.7%、2.3%以及1%;历史学和哲学专业均为0个。国际化专业以工学、经济学、医学和管理学为主,共占90%。具体情况见表2。
将两类立项专业学科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工学主导优势更加明显,所占比例由34.3%上升到43.0%;管理学、医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专业立项数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不是很明显;理学、文学、教育学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尤以理学为甚,从16.0%下降到2.7%。
三、学校分布情况
我省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从办学类别来看,可以划分为普通高等学校、民办普通高校、独立学院以及中外合作办学学校。按办学类别进行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省级重点专业、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立项主体为普通高等学校,占82.5%;民办普通高校和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专业立项数量凤毛麟角,仅分别占2.5%和1%;独立学院专业立项数占14%,且增长较快,从13个增长到71个。可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地位突出,掌握了大部分教育资源,独立学院虽处于劣势,但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四、专业建设重点方向
与重点专业不同,新兴特色专业立项时,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优势,确定了专业的重点建设方向,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特色化。专业虽有重复立项,但相同专业重点建设方向都不相同,如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浙江理工大学侧重无线传感与物联网教育,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则以智慧医疗为重点方向。二是国际化。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入发展,高校注重国际化专业建设,如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的重点方向为国际注册会计师,浙江万里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重点方向为全球供应链管理等。三是与新兴产业紧密相关。如浙江工业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以绿色能源技术与节能减排为重点方向,海洋技术专业以海水淡化和海洋化工为重点方向,浙江科技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以电动汽车为重点方向,契合节能环保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五、基本结论及启示
第一,工学占垄断地位。工学历来是强势学科,重点专业立项率达34.3%,新兴特色专业立项率达43%,甚至比工学专业在2012年本科专业目录中所占比例33.4%高出将近10个百分点。工学专业占据近半壁江山和浙江省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无关系。管理学和经济学一直是热门学科,即使学科门类下设专业并不算多,但专业立项率都比较高。文学是仅次于工学的第二大学科,但专业立项率并不理想且持续下跌,逐渐被边缘化。理学曾经颇受重视,重点专业立项率一直处于二、三位,新兴专业立項率却跌至第八位,反差明显。能紧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特色、行业特色的专业发展势头强劲,而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不紧的专业日渐没落。
第二,获得立项的高校数量增加。重点专业立项高校共42所,新兴特色专业立项高校共58所,其中独立学院从13所增加到22所。专业立项10个以上(包括10个)的高校,重点专业有14所,最高立项数为20,而新兴特色专业仅有3所,最高立项数为11。可见,专业立项高校分布逐渐分散,立项范围进一步扩大,立项数量差异日渐缩小,以往过于集中于某一部分高校的现象有所减弱。
第三,学校办学同质化现象有所改善。过去,浙江省高校办学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这从重点专业立项情况可见一斑,相同专业重复立项过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立项次数达16次。近年来,各高校注重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特色,立项的新兴特色专业根据学科和行业发展,确定重点建设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的专业领域,体现了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要求。
第四,专业发展与社会热门行业紧密相关。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浙江省以开放促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计算机日益普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等相关专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十二五”时期,浙江省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1],并将物联网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海洋新兴产业以及核电关联产业等九大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高校根据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特色专业,如能源化学工程(重点方向:绿色能源技术与节能减排)、测控技术与仪器(重点方向:无线传感与物联网)、车辆工程(重点方向:新能源汽车)等,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日益提高。
六、专业建设与发展趋势
第一,从专业结构上来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将逐步建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因素对高校专业设置的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2]。2017年,浙江高考改革后,按专业招生,专业直接投入市场竞争,接受市场检验。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将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市场紧缺、社会急需的专业,如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浙江八大万亿产业、“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等发展需求的专业定将得到重点扶持与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在浙江省高校中布点过多、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若不积极寻求改变,使人才培养规格较好地满足当下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恐将被逐步淘汰。
第二,从专业内涵上来看,特色、国际化专业建设将从“量的增加”进入“质的飞跃”阶段。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浙江省对外开放、杭州城市国际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浙江省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浙江省立项建设的省级新兴特色专业和国际化专业建设成效还不明显,存在人才培养规格不够明确、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创新、人才差异化发展不够明显等问题。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深入迫切需要高校优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培养适应市场甚至引领市场的人才,各类高校都应有特色发展并且呈现竞争优势的专业,特色、国际化专业的内涵建设将加快推进。
第三,从专业标準上来看,专业建设标准将与行业标准、国际通用标准有机结合。专业建设标准是衡量专业建设质量的重要标尺,也是对专业建设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专业协同育人模式盛行,校企合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迅速。一个适用于各地区各行业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的最低标准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随着校企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的深入,人才培养规格将与行业标准以及国外先进的行业技术规范紧密挂钩,“浙江特色、国际水准”应该成为浙江省高等教育本科专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EB/OL].(2013-11-13).[2017-11-05].http://www.zdpri.cn/sanji.asp?id=223807.
[2]胡燕,李伟,王恬.高校专业建设研究浅探[J].江苏高教,2016(6):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