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共享探索
2016-10-20李宜
李宜
"摘要:本文首先从实践教学三个环节出发阐述了北京市属市管本科院校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现状,然后分析了市属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的四个建设特点,最后提出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的建议。
关键词:实践教学资源 建设现状 共享探索
教学资源总处于分布不均衡状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其中着重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刘滢,2015;蔡伟等,2014;余建星等,2012等)。有鉴于此,积极推进区域性高校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可以突破教学壁垒盘活区域性教育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提高区域教育资源利用率和办学效益。本文调研北京地区市属本科院校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现状,探索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地区性共享的有效途径和保障措施,对推进北京地区市属本科院校发挥区域优势增强办学实力,大众化条件下加快实践教学发展,更好地为首都经济圈建设培养各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北京市属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现状
据22所北京市属市管本科院校公开信息,经济管理领域拥有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被列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名单以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有三所高校,名单见下表。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三个方面。
(一)实验(实训)教学方面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
1.首经贸的“大实验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以大实验观为指导,实验类型包括实验课程、活动讲座、大赛培训和科研活动。通过实训、实验、实战三个环节,首经贸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强化模拟与仿真的特色,基本形成了单一型实验到综合型实验、基本型实验到研究创新型实验、“实训”到“实战”三个阶梯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初步实现实验教学从重实验课程建设到重学生素质提高的根本性转化。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下设13个实验室,具体包括会计财务综合实验室、会计信息化实验室、税务与资产评估仿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沙盘推演实验室、数字化金融实验室、数字化调查研究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电话访谈实验室、经济运行与国际贸易实验室、劳动科学实验室、数字城市经济实验室以及数字仿真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开设有内部审计、高级会计、ERP与企业财会信息化、MATLAB财务建模与分析、现代会计学(英语)、证券投资基金、会计准则专题、统计软件与应用、金融计量学、房地产估价实务、会计决策案例分析与应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信用管理学等实验课程,经管类学院实验课时一般占到8%—24%。
2.北工商的“仿真实验”。北京工商大学的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首批入选国家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根据不同专业特点,中心共设计了22个功能不同的现代化高度仿真实验区,包括物流管理、法学、会计、金融学等17个专业的学生都能使用。在中心证券、期货、外汇的金融交易大厅,学生可通过虚拟账号和虚拟货币,进行股票、期货和外汇的模拟交易;现代服务业交易和现代企业管理大厅内,模拟了工商税务、制造业生产经营、银行与会计、国际货代、第三方物流等工作场景,学生可以按核心企业和外围服务企业分成若干团队,根据团队流程按部就班到各自岗位进行项目模拟,并通过角色互换,体验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国际商贸视听实验室,同步接收国际经贸信息,使学生置身英语场景和画面中,感受其他国家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变化。这样的仿真实验,充满了鲜活的市场气息,学生感觉很真实,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与只听老师一人讲的教学效果截然不同。
3.北工大的“资源整合”。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历史悠久,1981年在冶金实验室和管理信息实验室整和基础上发展建设起来的,1997年实验中心就形成了“仿真”的发展理念。中心设有10个实验室,到2014年11月已拥有87个软件模拟平台和实训环境,具有专业软件模拟和情景业务实训两大基本功能。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不仅成为北方工大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整合了经管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各类课程教学和教辅资源,如实验中心独具特色的开放式教学平台——E资料平台,平台提供管理、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三个专业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及考研、英语、计算机及其他相关教学资料,包括文本、语音、视频等形式;中心资源还包括北工大经管类专业的各项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其中有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基础会计,北方工大校级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管理学、财务会计学、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管理等,北京市级精品教材市场营销管理,北方工大校级精品教材《基础会计》等;此外,中心集中经管专业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数据库资源、网站资源,很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站式”服务。
其他市属市管高校也结合自己的专业或学科建设优势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实验中心。如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实验中心的集团财务协同实验室、体验理财中心等。
(二)实习基地方面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
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是将北工商四大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会计学院和法学院16个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而建设的校内文科实习基地。北工商文科实践中心基本形成现代服务产业各专业循环实践,创设集各种机构业务、企业经营管理于一身的仿真“实习环境”。学生在实景式的实践教学流程下操作和实训,将能更全面更有效地掌握专业技能。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为统筹协调实习基地,成立“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目前拥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天圆全会计师事务所等固定会员超过50家,形成了一批稳定的校外人才合作培养实习基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理应承担起社会责任,环境信息披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企业的行为。为了提高环境报告的真实性,发展环境报告审计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分析环境报告审计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必要性,探讨了环境报告审计的定义、主体、对象和内容,以及审计程序和方法等。
关键词:环境报告 环境报告审计
一、研究综述
国外对企业环境报告和环境报告审计业务的发展较早。英国资本市场上的100强公司中有近一半发布了单独的环境信息报告,而且每份报告都附有外部审计人员或专家的外部保证声明。欧盟要求通过EMAS认证的所有企业提供合格的、经第三方验证的年度环境报告。日本也在2000年发布的《环境报告保证业务指针》中指出环境报告必须接受第三方机构审计。可见,开展企业环境报告审计或第三方鉴证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环境报告和环境报告审计业务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逐渐受到重视,2010年环保部公开征求《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意见,敦促上市公司积极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2011年6月发布了《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规定环境报告书中必须附第三方验证。由于我国现阶段对环境报告独立审计的条件并不成熟,我们称环境报告审计为“验证”,而并不是“鉴证”或“审计”,因此,我国对企业环境报告审计相关理论与实务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
二、开展环境报告审计的必要性
开展环境报告审计的前提是企业发布环境报告。环境报告由企业披露,同财务报告一样可以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消除道德风险,建立企业良好形象。与之相对应的环境报告审计则可以发挥监督功能,增加报告的可信性。然而,我国大多数的企业环境报告中并未提到鉴证或审计,即使有个别企业的环境报告中提到受到了环境监测部门等外部技术部门的核查,但都没有披露详细的审核程序和审核意见。还有个别企业在环境报告中提及“第三方认证”,但只是一些知名人士对企业所编制的环境报告意义的评价,这些都说明我国企业环境报告审计仍处于起步阶段。综上,发展企业环境报告审计是大势所趋。
三、环境报告审计的基本问题及其实践
(一)企业环境报告审计的定义。我国企业环境报告审计作为审计领域的新秀,目前学者对其定义的理解主要有:一是环境报告审计可以作为治理工具,李雪等(2011)通过分析企业环境报告审计的内容和流程,对被审计单位环境报告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作出评价,并以审计报告的形式供利益相关者使用。二是环境报告审计是一种应该履行的责任,彭菲(2014)的研究认为企业开展环境审计的初期应是政府环境审计,主要是针对企业遵守国家环境法规的情况、环保资金的使用情况、评估环境整治措施等开展审计,而保护环境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理应以民间审计为主,即由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环境报告进行审计,从审计人员要求、审计对象、审计标准、审计目标、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这几个方面来定义环境报告审计。三是环境报告审计发挥着监督和鉴证的作用,张艳等(2014)定义环境报告审计为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独立环境报告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合法、公允地发表审计意见,并提供具有较高保证程度的独立性的鉴证业务。笔者认为环境报告审计是指具有审计资格的审计组织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被审计单位有关环境活动进行监督、评价与鉴证,对被审计单位环境报告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进行评价的审计活动。
(二)审计主体。我国的审计是以国家政府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共同发展。为了保证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允性,要加快环境报告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发展,尤其是对社会审计组织的重视。环境报告的内容不同于以往的财务报告,不仅包括可计量的货币性信息,还包括大量的非货币性信息,涉及众多领域和技能要求。并且环境报告审计的委托人是社会公众,因此注册会计师自身的独立性也很重要,否则审计报告就不具有说服力。相对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更加严格,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必须保持独立性,不能承担无法胜任的工作等,所以说社会审计组织如注册会计师更具有客观性、独立性和公正性。
(三)审计对象。王艳鞥(2014)和李雪(2011)认为审计对象(内容)即为环境报告,审计内容是环境报告中包含的所有信息,反映的是企业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主要包括环境合规信息、环境会计信息以及环境绩效信息等。企业环境报告内容一般包括三方面的信息:一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是否具有环保理念,是否曾因为环境受到行政处罚等;二是与企业环境活动有关的资源进入;三是关于环保资金的披露。但目前环境报告信息较为主观,标准不一,因此开展环境报告审计存在很多困难。
(四)审计目标。企业环境报告审计的目标可以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是指企业是否按照既定标准来编制环境报告,环境报告中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实、公允,以及是否能保证其环境管理取得相应效率和效果。根据欧盟的EMAS,环境审计的分目标具体包括:一是监督检查企业是否遵守了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制度,是否受到行政处罚,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二是评价环境活动是否科学、合理,以促使其符合可持续发展;三是审验环境报告,对报告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致性进行鉴证,促进其环境活动的科学发展;四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即环境绩效评价,以促进企业对环境活动的统筹安排。
(五)审计标准。环境报告审计属于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评价标准是审计的前提条件。在环境报告的编制标准方面,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以及国内近年来出台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等相关制度法规,都可以作为环境报告审计参考的标准,尽管如此,关于环境报告编制的统一标准和披露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没有形成,所以相应的审计也无法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