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空间观念教学策略微探
2018-10-22庄婷玲
庄婷玲
摘 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图形与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结合中高年级段北师大版数学教学的相关案例,探究了小学数学课程图形与空间观念教学的策略,提出如下建议:一、借助实物教具导入,找出图形特征;二、引入电子教学手段,降低理解难度;三、强化数学操作活动,形成空间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高年级;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3~6年级数学教材中涉及图形与空间观念的部分包括:“观察物体”“周长”“图形的运动”“面积”“线与角”“方向与位置”“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轴对称和平移”“多边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长方体”“确定位置”“圆”“圆柱与圆锥”等。这部分内容在整个中高年级段数学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难点。小学生认知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图形与空间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教”与“学”之间矛盾愈发突出。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想要突破这种教学僵局,必须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具体策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借助实物教具导入,找出图形特征
图形与空间观念的形成来源于对现实原型的观察,学会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几何物体是一项重要技能。教师应当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教具导入图形与空间知识,学生在大脑中有了清楚的表象之后,他们慢慢就能学会如何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探究图形特征。
“长方体”单元教学过程中,我从现实生活中的粉笔盒、文具盒、橡皮导入,要求学生观察这些身边触手可及的事物,归纳长方体的特点。有人说道:我的文具盒一共有6个面,所以有6个面的物体都是长方体。又有人反驳道:那可不一定,你看老师的粉笔盒和我们的文具盒、橡皮,它们不仅仅是有6个面,而且相对的2个面可都是一模一样的,这样的物体才是长方体。不断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认知逐步加深。
二、引入电子教学手段,降低理解难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引入电子教学手段,不僅能将抽象的图形与空间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又能降低理解难度,进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图形的运动”单元教学中,在对“平移”这个概念进行讲解时,我首先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出示了几组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地铁里面的滑动门、传送带、升国旗、风车取水等。然后又制作了CAI课件,在几何画板上展示了图形平移的过程。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顺利理解了“平移”的概念,在“旋转”概念的讲解过程中,我又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慢慢在脑海里面建立了空间观念,这节课的教学非常顺利。
三、强化数学操作活动,形成空间观念
课程标准又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图形与空间观念的形成不仅仅需要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更离不开学生切身经历的操作活动。只有在亲自摸一摸、折一折、比一比、剪一剪、画一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形成图形与空间观念。
“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中,有关圆柱表面积部分的知识是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圆柱侧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我准备了几个纸质的圆柱,要求学生试着将圆柱拆开,看一看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非常乐于参加这样的操作活动,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拿出剪刀,小心翼翼动手操作起来。当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居然是一个长方形时,不少人都露出了惊叹的神情,纷纷若有所思起来。由于经过亲手操作,因此学生对于圆柱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了直观认识,不仅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公式,还对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化有了深入认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强化图形与空间观念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组织小学中高年级段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应该采用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要活化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建构对数学概念、定理、方法以及意义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蔡匡清.小学数学中图形与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J].小学数学参考,2011(9):80-81.
[2]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策略之七: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J].广西教育,2008(3):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