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NB在老年开胸手术中对炎性因子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2018-10-22石崇来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时点体征炎性

石崇来,陈 敏,邓 洁

开胸手术可引起患者术后切口剧烈疼痛,加之老年患者自身体质较差,容易导致其呼吸循环系统发生障碍,自主呼吸功能减弱,进而引发低氧血症或肺部并发症。此外,围手术期引发的强烈应激反应可加重炎症反应,扰乱机体免疫功能,影响患者预后[1-2]。传统的静脉麻醉多以阿片类药物为主,虽可有效镇痛,但易加重呼吸抑制及并发症[3]。肋间神经阻滞(ICNB)操作简便,围手术期镇痛效果确切,但有关其对炎性因子、呼吸功能等作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将2015年1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118例择期开胸手术老年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纳入标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手术危险分级(ASA)Ⅰ~Ⅱ级;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术前存在严重呼吸和循环系统障碍;合并重要器官功能异常、精神疾病、内分泌紊乱及感染性疾病;术前使用镇痛类、催眠镇静类药物患者。观察组中,男32例,女27例;平均年龄(68.58±6.3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2.50±3.27)kg/m2;原发病:肺癌 40 例,食管癌 15 例,其他4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4例;平均年龄(67.14±6.52)岁;平均 BMI(22.41±3.45)kg/m2;原发病:肺癌38例,食管癌15例,其他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麻醉方法术前4 h禁食禁水,术前30 min给予0.5 mg阿托品、10.0 mg地西泮;进入手术室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静脉诱导麻醉:0.05~0.1 mg/kg咪唑安定、1~2 mg/kg 丙泊酚、2~4 μg/kg 芬太尼、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3 min后气管内插管,行机械通气,术中吸入七氟醚并静脉泵入丙泊酚4~10 mg/(kg.h)维持麻醉。 对照组术毕待患者清醒后拔管,静脉持续泵注0.3 mg/ml咪唑安定+15 μg/ml芬太尼,泵注速度为2.5 ml/h。观察组关闭胸腔前30 min,行ICNB,穿刺点为手术切口上一肋骨间及邻近下方2个肋间,每一肋间给予0.375%的盐酸罗哌卡因5 ml,并在切口后缘附近给药5 ml,共计20 ml。术后待患者清醒后拔管,与对照组一样静脉泵注咪唑安定+芬太尼,送监护室,常规低流量鼻导管持续吸氧48 h。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围手术期麻醉诱导前(T1)、术后 2 h(T2)、术后 12 h(T3)、术后 24 h(T4),采集患者静脉血2 ml,离心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 -6、-10(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分别于 T1~T4时间点,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指标,采用气量计检测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及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FEV1)等呼吸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率表示,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与T1时刻相比,T2、T3、T4 时刻两组血清 IL-6、IL-10、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各时刻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见表1。

2.2 两组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及呼吸功能比较 与T1时刻相比,T2时刻两组MAP、HR、PaCO2水平显著 升高 (P< 0.05~P< 0.01),T3、T4 时点对照组MAP、HR、PaCO2水平水平仍显著高于T1时点及观察组(P< 0.01);与 T1 时刻相比,T2、T3、T4 时点两组FVC、FEV1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P< 0.01),且T2、T3时点观察组FVC、FEV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 见表 2。

3 讨论

开胸术后如何镇痛一直是临床关注热点,传统的静脉输注镇痛药物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疼痛,但对呼吸的抑制存在增强效果[4]。开胸手术后的创伤、疼痛和应激等促使大量炎性因子释放入血,从而导致促/抗炎性因子机制失衡[5-6]。IL-6是炎症反应中主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其含量与机体损伤程度呈正相关,且与术后的疼痛相关;TNF-α可诱导其他促炎性因子释放,加重炎性反应;IL-10作为重要的抗炎因子,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来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7-8]。 本研究中,与 T1时点相比,T2、T3、T4时点两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表明不论采取何种镇痛方法,开胸手术后创伤和疼痛均会诱发炎性因子释放,炎性反应短期内持续存在。但观察组各时点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则提示ICNB可有效减少促炎性因子释放,加速抗炎性因子释放,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预后。

表1 两组围手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59)

表2 两组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及呼吸功能比较(n=59)

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一方面对肋间神经的损伤极易引发术后疼痛,进而限制其呼吸、咳嗽等生理功能,使呼吸道分泌物滞留于气道,引发肺部并发症;另一方面开胸术后应激反应促进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内源性物质的释放,从而使得心肌收缩力、心率、心搏出量、收缩压等随之升高,患者发生高血压、心动过速或心肌缺血的风险增加,因此,选择适宜的镇痛方式十分重要[9]。Bashir等[10]研究认为,术中行ICNB可预先阻断伤害刺激向中枢传入,产生“超前镇痛”作用,且ICNB可降低麻醉药物使用量,患者清醒时间缩短,从而有效维持生命体征平稳,降低术后低氧血症发生概率。本研究结果显示,与T1时点相比,T2时点两组MAP、HR、PaCO2水平显著升高,T3、T4 时点对照组 MAP、HR、PaCO2水平水平仍显著高于T1时点及观察组,提示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均发生较大波动,但ICNB模式下患者生命体征可快速恢复正常。与T1时点相比,T2、T3、T4时点两组FVC、FEV1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各时点观察组FVC、FEV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手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抑制,但ICNB镇痛模式下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较快。

综上所述,ICNB用于老年开胸手术,可有效降低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显著改善其呼吸功能,有助于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时点体征炎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O2O模式下我国网约车企业收入确认的探析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论“前后”的时间义
建造中船舶特定化属性分析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大承气汤配合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