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防控

2018-10-21焦旭忠李建平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嗜血血清型毒力

焦旭忠 李建平

摘要: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猪群中流行的一种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在规模化养殖场的发病率非常高,对养猪生产的各个阶段都有影响。该病主要是导致哺乳仔猪、30~50日龄保育猪明显喘气,关节发生肿胀,机体日渐消瘦,生长速度缓慢、急性或者慢性死亡等,严重损害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猪;副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药物防治;饲养管理;免疫接种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10~0082~01

1 流行病学

猪副嗜血杆菌可分成15种血清型,各类型之间具有不同的毒力,不存在交叉免疫性。其中高毒力致病株为血清型1、5、10、12、13、14,中等毒力致病株为血清型2、4、15,弱毒力致病株为血清型8,而血清型3、6、7、9和11不会导致临床症状。该菌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在干燥环境中就容易死亡,一般在60℃的干燥环境下经过5~20min就会被杀死,在4℃条件下能够生存7~10天。该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通常在猪群饲养环境条件改变、断奶、转群、混群或者运输时容易引发该病。只有猪会感染该病菌,通常是2周龄至4月龄的青年猪容易发病,主要在保育阶段和断奶前后发生,其中5~8周龄猪的发病率在10%~90%不等,严重时病死率可达到90%。通常体重超过40kg猪的发病率较低,尤其是体重超过60kg的生长育肥猪基本不会感染。妊娠母猪能够感染发病,并会导致流产。该病通常呈散发,并通过接触性传播,且进程缓慢,因此只要发现猪群中出现症状即表明整个群体都已经感染该病。另外,猪感染蓝耳病、萎缩性鼻炎、气喘病等原发性也能够诱发猪副嗜血杆菌病,尽管某些猪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感染后不会表现出症状,但可持续排毒。

2 临床症状

2~8周龄仔猪患病后会表现出典型症状,育肥猪患病后通常呈慢性经过,哺乳母猪也能够患病。急性感染的病猪表现为精神萎靡,体温会升高至40~41℃,食欲不振,可视黏膜发绀,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并有浆液性或者黏液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关节发生肿胀,出现跛行,走动僵硬,同时共济失调,躯体颤抖,大约3天之后死亡。另外,耐过的急性病猪会留下后遗症,即仔猪和育肥猪会有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公猪逐渐跛行,母猪流产。慢性感染的病猪,被毛粗乱,皮肤发白,机体虚弱、消瘦,咳嗽增多,呈腹式呼吸,生长发育不良,关节明显肿大,严重时耳朵发绀,体表皮肤发红,个别耳根发凉会很快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变化。剖检可见浆液性、纤维素性、多發性浆膜炎及多发性关节炎,胸腔内存在很多淡红色液体和凝结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肺脏表面有很多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并与胸壁发生黏连,通常呈现间质性肺炎,有时出现对称性肉样变化,肺脏发生水肿,并伴有腹膜炎,往往为纤维性或者化脓性腹膜炎,且腹腔积液可能与内脏器官发生黏连;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包内往往存在奶酪样乃至豆腐渣样的渗出物,导致外膜与心脏发生黏连,变成“绒毛心”,同时心肌上存在出血点;全身淋巴结呈暗红色,发生肿大,切面有大理石样花纹;脾脏也发生肿大,存在出血性梗死;关节也发生肿大,关节腔出现浆液性渗出性炎症。

病理组织学变化。发现气管和肺支气管的黏膜上皮都发生脱落,且黏膜下发生水肿,并伴有出血,浸润有中性粒细胞,还可在大肠和小肠内发现相同病变,小肠中还浸润有大量的酸性粒细胞。脾脏、心脏以及大脑中浸润有中性粒细胞。心脏中的一些心肌纤维发生断裂,部分心肌细胞出现颗粒变性或者水泡变性。肝脏出现灶状坏死,部分肝细胞发生肿大,同时肾脏和大脑中也出现相同的灶状坏死,尤其是大脑中坏死灶四周的神经原细胞发生明显肿胀,胶质细胞大量增生,呈现卫星现象和嗜神经无现象。

4 防控措施

药物防治。主要是采取阶段性投药预防。群体进行防治时母猪可在产前、产后7天在饲料加入100g/t支原净、250g/t阿莫西林,混合均匀后饲喂;仔猪断乳前后的7天都要在饲料加入150g/t头孢噻呋钠、150g/tTMP。个体病猪进行治疗时,要尽量在发病初期用药,且用量适当增加,以确保药物能够尽快渗透到关节和脑脊髓液中,常用药物为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每间隔6~8h使用1次。如果猪场条件允许,最好在用药前进行药敏试验,以选择使用敏感药物。

加强饲养管理。避免产房和保育舍侵入贼风,注意保温,保持适当通风,保证饲料没有污染霉菌毒素。猪场加强消毒,每天严格清扫等。为防止猪发生应激,可在长距离运输、转群、断奶等前后在日粮中增加多种维生素,并加入适量的黄芪多糖。猪发生应激后,要加强卫生环境控制,供给充足的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如果发现猪感染发病,要尽快采取治疗。

免疫接种。常选用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来进行免疫预防。通常初产母猪适宜在产前40天、20天各进行1次免疫接种;经产猪需要在产前30天左右进行1次免疫接种即可;仔猪适宜在7~30日龄进行免疫接种,共进行2次,两次之间要间隔14天,每只每次注射1mL。另外,猪场还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确保猪群始终处于很好的免疫状态,从而有效地预防继发引起该病。

猜你喜欢

嗜血血清型毒力
不同药剂对2种金龟子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药效评价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住口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岛基因检测与致病性
花脚蚊
2005~2011年厦门市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分析
常德地区鸡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河南省信阳市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型分析
万州区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药剂室内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