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评述”课

2018-10-21马玉基

速读·上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评述欣赏鼓励

马玉基

摘 要: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实现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中“欣赏·评述”是美术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进入艺术殿堂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但不可否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如何提高欣赏·评述课的教学质量,成为美术教师应该重点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评述”;教材;情景;鼓励

什么是“欣赏·评述”?就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主题、价值等等进行艺术鉴赏的结果,也就是对美术作品语言的表达。通过作品评述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也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如何上好一堂美术欣赏评述课呢?本文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谈几点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一、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形成全面、充分的认识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

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老师可以自己做出决定,对教材作品哪些做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但是,无論教材如何变化处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欣赏还有什么意义呢?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自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二、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在审美直觉这种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紧跟上述欣赏过程,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再仔细观察美术作品的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背景等等,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调动相关的各种感觉实行通感,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这时学生积极认同的心理活动本身就由理性参与了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采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设置情景等“不择手段”而为之,往往事半功倍。在欣赏时,播放一曲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的和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步入神与物游。

三、鼓励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潜能

美国学者费德门提出了一个美术欣赏的程序,这在美术教学中有着较好的可操作性。他认为美术欣赏的程序是: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这个程序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美术作品,给学生创造一个主动探索的机会。而且在评论活动中,学生是行为的主体,教师只是起一种辅助、协调的作用(如组织讨论、提供资料回答学生的疑问等)。然而在今天的美术欣赏课中,一些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造成教师的投入大而学生却置之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必须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地探索与自省,全方位考虑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要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让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重要资源。教师的任务要由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启发思考、教会学习方法、优化教学信息为主。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结束语

美术欣赏·评述是美术作品发挥社会作用的主要环节,美术教师必须精通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美术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美术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必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材施教,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玉丽.初中美术欣赏·评述课教学初探[J].艺术教育,2011,08.

[2]顾光明.浅论中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8,12.

猜你喜欢

评述欣赏鼓励
浅析智力资本的测量评价方法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评述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鼓励”浪费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