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档案馆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研究

2018-10-21刘建民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档案馆档案高校

刘建民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内容绚丽多姿、异彩纷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脉的重要象征,也是国家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征集与管理、研究与传承越来越受到文化部门的重视,高校档案馆作为文化传承基地应当积极参与其中。

关键词:高校;档案馆;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主要内容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產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作为公共文化事业机构高校档案馆,不仅是重要的原始资料保存机构,也是一个社会服务机构,它所保存的原始档案资料能为高校这一文化机构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高校档案馆“参与非遗保护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非遗档案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非遗档案工作是丰富馆藏、建立特色档案、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提升社会影响力的契机。”

一、高校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征集、开发、利用与传承,是互联网时代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的新兴课题,也是数字时代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战略选择。高校档案馆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收藏机构,其收藏的档案资源“作为管理、文化与智力活动的可靠证据和社会演变的反映的唯一性”,是其他文化机构的资源所不能替代的,因此,高校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征集与保护,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一)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现代高校档案馆的重要职责

文化能够传承过去、现在与未来,而文化内容能够带来社会的认同,并推动文化与社会的进步。因此,征集非文化遗产档案不应当是少部分人的特权,而应当是档案馆的一项基本职责。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保持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保证,对人类和社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征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人类普遍的意愿, 应得到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注。高校档案馆作为传播文化与信息资源的社会公共机构,其保存的大量档案资源本身就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因此,高校档案馆积极参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征集与保护行动,“是挽救民族文化引产的需要,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二)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有利于丰富高校档案馆的馆藏资源

高校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征集与保护工作,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1)要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和摄影、摄像等技术,将馆藏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各类档案资源进行集中整理与分类及数字化存储等,形成以全文光盘、电子文档、电子照片、录像等各种数字化产品;(2),积极参加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或高校组织的的非遗活动,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进行现场录制、拍摄,最大可能留存真实、生动、最原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这些工作的开展,将有利于加速高校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有利于增加馆藏非遗档案资源数字化的数量。随着大量征集多元、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进馆,将会改善高校档案馆馆藏结构,“避免我国高校档案馆馆藏资源所反映的几乎是同一版本、没有个性、没有地缘人文特色的档案内容的尴尬。”

(三)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有利于增强档高校案馆的服务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工作已受到各国政府、文化部门及民间组织的高度关注,借助现代化的数字化加工技术手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征集与保护已是大趋势。上世纪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先后把自己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转换成数字技术而存在,为未来的世界文化市场竞争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家与世界各国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工程”、欧共体成立的“欧洲文化遗产在线”等工程项目,这些工程的实施,将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数字技术化进程,使得非遗档案产品呈多样化的形态,提升国际非遗档案转化为数字化资源的数量与质量。高校档案馆应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征集和数字技术转化工作,融入更高、更广阔的公共文化资源服务平台,贴近社会公众和广大师生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有力支持公民的终身学习和社区发展,也对当地的政治、社会文化、学习教育与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二、高校档案馆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遵循的基本原则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与历史档案之间的紧密关联,具有历史文化信息的本质属性。在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时,本人认为须以下原则为抓手:

(一)真实原则。历史真实是档案的强大生命力,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所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征集与保护中,要坚持历史档案资源的利用,要遵循非遗发展历史真实原则,维护非遗历史文化内容的真实面目,不能对历史档案进行断章取义,更不允许道听途说或以讹传讹。在利用历史档案时,要鉴别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的真伪,去粗取精,坚守历史的本真,维护文化的原汁原味。

(二)安全原则。维护非遗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前提。事实证明,人为原因导致大量原始非遗档案流失和损毁,已成为危害高校档案安全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高校历史档案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档案资源,在开发利用历史档案服务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征集与保护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对非遗历史档案的保护。 所以,保证历史档案的真实,维护历史档案体系的安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三)人本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全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且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开发利用非遗历史档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丰富各族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娱乐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同时,不断创新民族文化、培育民族豪情、凝聚各民族的力量,激发各民族爱国热情,从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所以,开发利用历史档案服务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征集与保护,实质上是全面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与我国各民族的持续发展。

三、高校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征集的方法

制定详尽合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征集方法,可以提高非遗档案征集的质量和效率,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征集方法主要有:多角度征集、合作征集、動态征集、重点征集等,这些方法是实践证明的有效方式。在运用过程中要注重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征集方法,注重方式、方法的灵活运用,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立档保护有重要使用价值。

(一)多角度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一个国家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蕴含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口授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高校档案馆应从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化学、民族学、艺术学等多种学科进行全方位的征集,这样才能揭示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深层次内涵和文化价值,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如河南大学自2002年至今,已连续16年组织国家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极拳比赛,在广大师生及海外留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作为河南大学档案馆从一开始,就从拍摄录像、照片、比赛程序及颁奖等全方位、多角度征集各类资料进馆。

(二)合作收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内容涉及各个民族及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征集工作,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挥高校自身的优势,努力做好本行政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征集工作,按照非遗档案管理办法和标准进行科学立档、科学分类和整理及开发,充分发挥非遗档案资源的价值和作用。高档案馆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征集工作时,要加强与当地各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要做到互通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协作的形式,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内容的调查、记录、征集、鉴定工作,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征集的质量和效率。联手合作共同征集非遗档案,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征集实践中得到全国的广泛采用。如2017年4月,档案馆工作人员在开封参加清明文化节活动时,结识了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项目之吹糖人传承人,号称马大吹的马谦堂先生,通过深入交谈,双方达成合作意向,愿意把他手中的非遗档案捐赠河南大学档案馆。

(三)动态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口传心授和无形“活”态的特点,大多分散保存在民间,随着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和普查及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大量涌现出新的有价值的非遗档案材料也会不断产生。高校档案馆要把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保护工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纳入年度工作计划,长期坚持下去。这就要求非遗档案进行动态征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进行要及时跟进,发现一件,立档一件,征集一件,保护一件,做到不遗漏,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真实完整和可信程度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库。如2018年6月,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申请的2018国家社科艺术基金项目——大型原创民族音乐剧《香玉号》,启动仪式在河南大学启学楼演艺厅隆重举行。启动以来,该剧先后到北京、郑州、周口等地演出10场,深受各地观众及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因《香玉号》主题鲜明、红色基因浓厚,通过剧目排演的方式更能有效的加强对爱国主义的宣扬。河南大学档案馆得知这些消息后,派出工作人员,及时联系有关项目负责人及相关演职人员,将有关的申报档案资料、创作剧本、演出录像等征集进馆。为以后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非遗文化教育、普及非遗文化知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档案支撑。

(四)重点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量浩繁,内容种类繁多,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征集工作是一项世纪伟大工程。因此,在征集非遗档案时,既要保证征集范围的广泛性和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也应做到有重点的收集。在高校档案馆人财物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力争实现档案征集效益最大化。2016年3月,河南大学档案馆馆长齐彦波带领档案馆工作人员到著名剪纸艺术家胡宝国家中走访,胡先生将其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活灵活现的两幅剪纸作品:“毛泽东主席像”和“齐白石像”赠送给了档案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于民间,口授传承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是积淀于人们心中的文化印记,蕴含着全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薪火相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征集与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非遗档案不仅与当地政府、文化部门有关,而且与区域内的社会环境、社会风俗文化、公众参与有关。高校档案馆要依托高校人才和学术优势,充分挖掘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以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在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征集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各种资料,要做到传承历史,放眼未来,让当代青年大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更多的非遗传统文化,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和宣传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011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王云庆,赵林林.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其保护原则[J].档案学通讯,2008(1):71-74

[3]中国档案网.国际档案宣言(国际档案理事会2010年度大会通过)[EB/OL].[2010—09—29].http://www.chi—naarchives.cn/lanmu_view.asp?id=141 18

[4]候采坪,王晓燕.档案部门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J].山西档案,2006(4):31—32

[5]周林兴,苏君华.文化延续之命脉——公共档案馆与非 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的全新审视[J].山西档案,2006(3):10

(本文为2015年度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计划,项目批准号: 2015-R-23)

猜你喜欢

档案馆档案高校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when与while档案馆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