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生师德师能一体化探析

2018-10-21刘未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3期
关键词:师德师教师职业师范生

刘未

摘要:师德素养与师能水平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素养的主体。师范生是教师的初期发展阶段,师德与师能更是缺一不可。针对本科师范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系列师范生师德师能一体化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师范生;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8)13-0049-01

一、师范生在师德与师能方面的要求

师范生既要有一流的师德,还要有一流的师能。

学习一流师德,它要求教师要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和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一身正气,善良豁达,真诚待人,正直做人,这样具备高尚的师德,用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

学习一流师能,它要求教师要提高教育职能和管理职能,提高观念传导职能、活动组织职能、激励职能、引导职能,更好地确定教育目标和计划、进行制度管理、协调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具备相对完善的师能体系。

二、本科師范生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

本科师范生作为准教师,能反映教师行业的部分问题,本科阶段也是教师的初期发展阶段,本科时培养的状况对于教师基本素质的构成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的部分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9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高达92.93%,为了找出培养师德师能的途径,我认真分析调查情况,发现师范生有以下主要问题:

(一)对教师职业仍不够了解。在这些师范生中,有50.51%的同学声称他们不太了解教师职业,有28.28%的同学表示自己比较了解教师职业,然后有15.15%的同学反映自己完全不了解教师职业,仅有6.06%的同学非常了解教师职业。可见,这些学生虽然在平常的学习中都有接触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但是大多数同学未能准确地解释教师职业的任务、要求、运行机制等内容。

(二)对教育理论了解不深。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班级管理方法等教育理论提出了一些对教师的道德规范,但通过调查发现,有46.46%的同学表示不太了解;有39.39%的同学比较了解,有7.07%的同学完全不了解。这就说明本科师范生对相关教育理论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少。课堂教学技能是衡量教师技能素质的一个主要指标,课堂教学技能的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它必然是师范技能训练的核心内容。通过调查,仅有25.25%的同学会经常参与相关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而有58.59%的同学只是偶尔参与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另外有16.16%的同学主观意愿不强所以几乎不参加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可见,本科师范生在课堂教学技能方面的训练强度不够,训练的成效不明显。

三、新时期对于师范生的师德师能一体化培养途径

师范生要知道新时期教师是师德师能并进的。“做人与做事其实是同一件事情,而不是两种分别独立的事实。”为了达到师德与师能并进,就要对师范生进行师德师能一体化培养。基于现状,我认为具体途径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在全面认识教师职业的基础上培养师德师能。全面认识教师职业是师范生进行师德师能一体化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师范生要对教师的职业活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教师职业的内容、任务、要求、运行机制等,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

调查反映大部分师范生都缺乏这种认识,因此,当前加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非常必要,这是进行师德师能一体化培养的起点,首先应从此人手,完善学校师范教育培养体系势在必行。

(二)认真了解师德规范并贡献于教师的专业活动。调查反映本科师范生对相关教育理论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从准教师问题中得出结论,师范生都有必要努力学习相关教育理论从而了解师德规范,将其内化于心。当然仅仅掌握理论是不够的,还要将其外化于行,师德最终要通过学生的成长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而教师实现这一核心目标的主要方式就是各种专业活动。如果师德对教师的专业活动不能起到支持和引导作用,就是没有价值的。规范靠教师的日常工作来体现,如果这些规范不能对教师的专业活动有所贡献,那他们的价值自然就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师范生要准确把握这些规范,并联系实际合理运用到专业活动中。

(三)在职业活动中加强师范技能并注重师德追求。“以往宣传师德高尚的教师大多定位在带病工作、爱生忘家等形象上,让普通教师觉得距离自己太远。我们调整思路,把着眼点放到教师的具体工作中,让师德在教育教学细节中体现。”只有立足于教师真实的职业活动,真正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在提高师能的同时使师德教育更有生命力。

教师要清楚自己的专业活动中究竟有哪些“善”,清楚哪些是真正对学生有帮助的,认识上的清晰自然有助于大家更加明确坚定地追求专业活动中的“善”,以此达到师德师能的共同提升。这样,能帮助他们对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有一定的认识,对教学中的德育有一定的敏感性,帮助他们明确,德育并不是在正常的教学中加进去一些另类的、与教学内容不相干的东西,他们本身就是教学的一部分。

这就要求师范生要加强师范技能锻炼,并把德育融入其中。调查反映准教师的训练强度不大、成效不明显,师德和师能一体化培养没有一个良好的平台和环境,所以,这就要求高校要进行师范教育改革。

(四)正确看待师德教育。这是我想说的最后一点,师德教育可能当前不能、将来也不能改善教师的生活质量,不能解决大家生活中面对的困惑,从而使教师产生了对于特别是专业活动中面对的各种困惑,不禁思考这样的教育对教师来说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德性本身就不是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不需要为了些什么才去遵守。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困惑,更多的还是来源于专业活动中的细节,处理这些细节,只是拥有一些德性还不够,还需要技术上的指导与支持。因此,最终还是归结于要在师德基础上提高师能,完善精湛的师能有助于解决师德方面的一些问题。

总之,师德和师能是相互渗透、无法割裂的。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对教师而言,“利剑”就是师能,“精神”就是师德。希望师范生能够加强师德与师能的并进,明白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前提,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锻炼师范技能,多想一步多学一步,同时放下架子,虚心向别人请教,关心学生、关爱学生,未来成为德业双馨的优秀教师。参考文献

[1]尚建丽,刘利燕.师德乃教师之灵魂,师能乃教师之根本[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02).

[2]江元汝.新时期师德与师能之我见[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02).

[3]王现军.论师德师能一体化培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7,16(03):103-105.

猜你喜欢

师德师教师职业师范生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