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性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康复评估

2018-10-21程博庄进飞陈海丽郑海松吴龙溪郑余银蒋松鹤

健康周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正骨推拿

程博 庄进飞 陈海丽 郑海松 吴龙溪 郑余银 蒋松鹤

【摘 要】目的:观察柔性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为CSA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将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推拿治疗;试验组予以柔性正骨手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及拍摄颈椎中立位和过屈过伸位DR片,采用Borden氏法测C值观察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评价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最终试验组完成病例观察43例,对照组完成病例观察41例。经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椎动脉血流动力学、颈椎生理曲度变化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治愈时间上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期间两组治疗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柔性正骨手法和常规推拿对CSA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颈椎生理曲度均有显著改善作用。柔性正骨手法在CSA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上优于常规推拿。

【关键词】正骨;推拿;椎动脉型颈椎病;康复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常见病,常出现眩晕、猝倒等严重后果。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加之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科十余年来运用柔性正骨手法治疗CSA疗效确切,并积累了许多经验。本研究旨在观察评价柔性正骨手法治疗CSA的临床疗效,进而阐明柔性正骨手法在CSA治疗上的应用价值及可能机理。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年龄30-60岁,性别不限;愿意接受柔性正骨手法及常规推拿治疗;在接受本研究方法期间停用其他疗法;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不符合观察对象和纳入标准者;有明显外伤史、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或巨大型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其他类型的颈椎病者以及合并颈椎椎体滑移者;孕妇、病情危重及已行颈椎手术治疗患者;严重心、肾、肝、脑等并发症或合并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患者;个体依从性差,不能坚持治疗无法判断治疗效果者。

1.2 分组与治疗

严格按照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2013年7月-2017年6月在我科门诊或住院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共86例,并按照随机设计和单盲原则,将受试对象分配试验组43例,对照组43例。

(1)试验组:采用柔性正骨手法治疗。具体操作:患者端坐位,双手轻松放于膝上,操作者立于患者后方,按以下手法顺序进行:① 揉拿颈肩,以轻柔的揉法放松患者颈、肩背部的肌肉,约3min;② 虎口肘托揉拨法,术者左手掌搭患者右肩,肘部托下颏,右手虎口托住枕骨部;在双手协调轻巧上提的同时,右手四指在颈椎棘旁作向心的多指推拨;③ 颈椎拔转法,术者一手肘关节托住患者下颏部,另一手手掌扶住枕部,在双手协调轻巧上提的同时,使颈椎缓缓进行左右转动,以无晕感为度;④ 掌擦颈项,以双侧颈夹肌为主,约2min,以微热舒适为度。合计一次治疗时间约20min。

(2)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具体操作:患者端坐位,双手轻松放于膝上,操作者立于患者后方,按以下手法顺序进行:① 揉拿颈肩,以轻柔的揉法放松患者颈、肩背部的肌肉,约3min;② 按揉穴位,用拇指指腹按揉风池穴,每侧1min,以酸胀感向头顶放射为佳;再按揉百会、太阳、风府、合谷等穴,每穴1min,以局部酸胀为度;再用五指拿法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10遍;③ 颈肩滚法,术者先在患者一侧颈部肌肉施以小鱼际滚法,再于同侧肩部施以掌指关节滚法,然后再于对侧颈肩部同样施以小鱼际及掌指关节滚法,共约5min;④ 掌擦两侧颈夹肌,以热量渗透为度,约2min。合计一次治疗时间约20min。

以上治疗均以10天为一疗程,治疗连续,逢周日,休息一天。每疗程后观察询问评估,记录疗效;治疗结束后3个月回访一次。

1.3 观察指标

资料收集、记录、保存和分析,由经过培训的专门人员负责,贯彻盲法(单盲)原则,手法操作者不参与此项工作。

1.3.1 安全性评价

对各组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晕厥、病情加重等,进行如实记录,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1.3.2 疗效评价

① 总体疗效:根據《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颈椎病”的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能正常参加工作;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和功能障碍;未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②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本研究主要以此项检查指标(包括双侧椎动脉(VA)的收缩期血流量(Vs)、舒张期血流量(Vd)、平均血流量(Vm)、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观来察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1.4 意外情况处理

实验过程中,出现病情加重、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者,如系本实验干预措施所引起,应立即停止治疗,采取相应纠正措施,并进行详细记录。

1.5 统计分析

相关数据分别采用方差分析(ANOVA)、t检验,率和构成比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分组资料与分析

2.1.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分析:共纳入86例患者的治疗和观察。其中,试验组43例,男19例,女24例;30~39岁10例,40~49岁19例,50~60岁14例;病程小于1个月2例,1个月~1年20例,1~2年15例,>2年6例。对照组43例,男20例,女23例;30~39岁13例,40~49岁20例,50~60岁10例;病程小于1个月1例,1个月~1年19例,1~2年18例,>2年5例。性别、年龄用χ2检验,病程用秩和检验,P值均大于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比较(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2 完成情况及安全性评估 共纳入患者86例,研究中脱落2例,实际完成临床病例84例,其中,试验组43例,对照组41例。本研究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未发现由于接受试验或对照治疗方法而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和重要脏器功能损害。亦未出现晕推、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病情加重等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患者因中途增加理疗项目剔除,另1例中途出差而脱落。

2.2 疗效结果与分析

2.2.1 两组治疗总体疗效比较见表1。M表示平均治疗次数(单位:次)。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0.7%和82.9%,经χ2检验 χ2= 4.17,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试验组的平均治疗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见表3和表4。

表2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左侧椎动脉(LV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LVA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3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右侧椎动脉(RV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V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RVA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CSA的治疗,目前有藥物疗法,如应用改善循环药物、血管扩张剂及肌肉松驰剂等,疗效可但停药后易复发[1];还有局部注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但因常需用激素,临床上有一定限制[2]。西方国家也有针对小关节紊乱的整脊疗法,如美式整脊等,但治疗风险相对较高[3]。相比较而言,中医治疗CSA的方法较为丰富多样。有单一疗法,如吴秋君等[4]应用腹部推拿治疗痰浊阻络型CSA,研究显示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推拿。向勇等[5]应用间歇式角度松调手法治疗CSA,效果优于牵引治疗。

柔性正骨手法是蒋松鹤教授在刚柔要素理论基础上,将柔性正骨、手法点穴和康复医学关节松动术等结合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点穴松动正骨手法。该手法适应证广,安全性高。本研究采用柔性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其治疗机理可能为放松颈部肌肉,在有控制地拔伸下小幅度旋转颈椎,微调整复错位的小关节,恢复其稳定性,改善椎动脉的痉挛、扭曲和狭窄,减少对椎动脉的挤压和刺激,恢复椎动脉供血,以及减少颈交感神的刺激,减轻患者头晕、恶心等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椎动脉血流动力学、颈椎生理曲度变化上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试验组在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治愈时间上优于对照组 (P<0.05) 。表明运用柔性正骨手法,可对其痉挛的肌肉进行松解,为后续颈椎拔转法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拔伸旋转,使其扭转和变形的椎动脉缓慢恢复,有效改善和缓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缓解症状并治愈疾病。

综上所述,椎动脉型颈椎病应用柔性正骨手法治疗效果明显,其无创无痛,易于接受,让患者不知其苦而痛除,又减少了治疗的次数,降低了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罗青锋,李敏.针刀松解术结合脊柱调衡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吉林中医药,2015,35(6):632-634.

[2]王运来.颈椎舒筋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症38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2):126-127.

[3]姬成茂,袁小华,高有安,等.龙氏正骨手法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眩晕38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25(12):31-35.

[4]吴秋君,李华南,张玮,等.腹部推拿治疗痰浊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8):2006-2009.

[5]向勇,王春林,董有康,等.间歇式角度松调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8,40(2):286-289.

课题名称及编号:

柔性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康复评估(温州市科技局,Y20130327)

猜你喜欢

椎动脉型颈椎病正骨推拿
正骨没那么神
图说
中医针灸联合正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小针刀配合温胆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观察中医多途径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