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10-21喻华梅
喻华梅
【摘 要】中风是社区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造成严重影响,患者中风后由于气血逆乱、血溢于脑以及脑脉痹阻等因素会发生偏瘫现象,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肢体功能,且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需要及时治疗来保证患者的健康,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关键词】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选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中风偏瘫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法为依据分成2组:对照组34例,男女例数比为:18例/16例,48岁-76岁,均值(64.56±4.50)岁;治疗组34例,男女例数比为:17例/17例,50岁-78岁,均值(66.36±5.50)岁。对2组临床信息做对照,发现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单一康复治疗:第一,基础康复治疗:入院后,依据患者病情发展展开针对性的治疗,调整脑出血患者血压,以免持续出血;第二,康复训练:为确保患者关节功能、促进肌肉正常活动即纠正神经致使的肌肉痉挛,医务人员可在每日上/下午指导患者完成一次康复训练,时间控制在1h左右。同时经康复医师指导其完成迈步、平衡站立、慢慢行走,确保手/眼部协调;第三,关节按摩:按摩患者患肢,对肌肉做向心性按摩,之后按摩关节;在按摩时可推拿患者的颈椎、上下肢体,按摩时间10min左右,每日按摩一次;对于脑血栓患者需要先拍摄颈椎X光片,依据颈椎片推拿患者的颈椎,之后推拿上/下肢、关节,时间控制在20min左右,每日按摩一次。
治疗组实行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第一,取患者人中、手足阳明经穴作主穴位,取太阳经穴、少阳经穴作辅穴;同时选曲池、合谷、阳陵泉、肩髃、足三里、风池、昆仑、解溪、环跳等穴位;第二,依据经络辩证规律加减经穴,对上肢可选阳池、肩外俞、后溪、大椎,而下肢可选风市、太溪、委中、悬钟穴。选温针法对患者做交替针灸,对穴位消毒处理后选30号毫针,针刺穴位后顺次行提、插、捻、转,动作应轻柔,在适宜部位留针30min左右;第三,对不同穴位的刺激强度不同,比如,选重雀啄法刺激人中穴,一直到患者流出眼泪即可。依据患者的中风性质行针,得气之后行30min左右留针,之后每隔10min作一次行针,直接针刺患者的患侧,每日一次,每周五次,以四周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三个疗程。康复治疗方法和对照组相同。
1.3效果评估
临床疗效:治疗后,对2组疗效展开评估,发现患者的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生活可自理,疼痛感完全消失,即显效;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无法自理生活,偏癱明显改善,疼痛感有所缓解,即有效;患者神经功能无任何改改善,甚至加重,生活不能自理,疼痛感剧烈,即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巴氏评分:治疗前后,依据国际改良版巴氏指数评分系统对2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总共100分,分数越高,提升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4数据处理
选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研究中涉及计量资料巴氏评分,选(±s)表示;计数资料治疗有效率选“(n/%)”表示;经对比2组以上指标变化,(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对比2组入选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治疗后,治疗组34例的有效率97.06%,对照组34例是79.41%,2组治疗有效率比对,有差异性(P<0.05)。
2.2对比2组治疗前后巴氏评分
治疗前,治疗组的巴氏评分(32.65±2.65)分,与对照组(31.85±2.50)分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巴氏评分(72.25±6.61)分,比对照组(60.52±3.68)分更高,(P<0.05)。
3 讨论
中风多发生于老年患者,起病较急,患者发病后会突然昏厥,还会出现神志不清、半身不遂以及口眼歪斜等现象,中医认为中风偏瘫主要是由于阴阳失调以及血液循环不畅所导致,通过针灸治疗可促进患者脑部血液循环,还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效果。
鉴于中风偏瘫患者受损的神经元再生可能性较大,但关键在于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在本研究的康复治疗中,以体位训练、肢体功能训练、喉舌发音训练等为主,使运动功能更协调、随意,有利于对患者输出正常的运动模式,促进患者正常功能的形成,进而恢复运动功能。但单纯采取康复治疗重组中风偏瘫患者大脑功能较为缓解,需长期坚持,且该类患者的运动功能与脑损伤程度有关,发病后6个月往往处于平台期。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中风偏瘫是高级中枢丧失其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低位中枢控制下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常表现为偏瘫侧上肢屈肌痉挛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此外,中风偏瘫的中医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与痰瘀互结、内风逆乱密切相关;基于上述观点,在中风偏瘫的中医针灸治疗中,旨在调和阴阳、活血化痰及息风通络。我们通过不同的针刺手法刺激阴经和阳经的相关穴位,有利于平调阴阳、缓解痉挛;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中医针灸刺激可增加感觉反馈,活跃肌肉的电活动,增强兴奋性,对于促进神经反射通路的修复、缓解关节痉挛起到关键作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还可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聪琳,邢晓东.浅析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3):132-133.
[2]王晓莉.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