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产业发展

2018-10-21汤丽菊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8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

摘要: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且经济发展速度备受瞩目的国家,在面对当今国际社会上交流逐步加强深化,文化逐步交融渗透的趋势,应该将着重发展民族产业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此文章将会对中国如何在波诡云谲的国际社会上发展和弘扬民族精神文化和创新变革民族产业。

关键词: 民族文化;民族产业;创新变革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内对民族文化和民族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民族产业的发展势态也在逐步上升。但是,伴随着发展前景一片美好的诸多问题和弊病也已经凸显出来。因此,国家对此的高度重视,专家学者也民族文化产业等问题开始了理论探讨。有学者提出将中国传統文化加以大力宣传,推向国际社会和世界舞台,促进民族文化和产业的繁荣;也有学者提出将传统民族文化与时代潮流、世界潮流对接,建立民族文化品牌,作为商品进行倾销[1]。

一、民族文化与民族产业面对的挑战

(一)民族意识淡薄

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情况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但实际上,全球经济市场仍然是以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主导的,那么不论是商品、技术还是市场,都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文化渗透和文化入侵的载体。为了维护全球的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改变国内青少年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认知,其目的是淡化青少年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资本主义国家宣扬的全球化,类似于同住地球村的言论创造了一种因为缺乏坚定民族意识是轻信的假象,在全球化面前,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是不需要存在的,因为他们是阻碍全球化发展,人类共荣的桎梏。这必然会导致部分青少年向往西方国家的生活观念和意识形态,忘记了身为中华民族的那么骄傲与光荣。造就这一状况的最明显的就是部分微博大V利欲熏心,操控网络舆情,宣扬西方国家价值观念,久而久之部分青少年意志不坚定,受其影响,民族意识逐渐淡化。

(二)民族文化输出弱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中国在世界经济市场中之中也有了一席之地。但是距离资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论是科技水平还是经济实力,虽然发展速度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但是其上限仍然决定了彼此之间的差距。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这一优势,将文化导向逐步倾向于自身。西方国家通过将发展优秀的产业商品流入我国经济市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对比,择优购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国外的商品质量强于国内的,同样一概而论,文化差异上也是西方国家具有一定优势[2]。这一点的最明显的就是西方国家的电影文化,大多通过人物的坎坷经历以及拯救一个地区或国家来表现出极端个人英雄主义,或者说西方国家所宣扬的人文主义。这与我国传统民族文精神文化背道而驰,我国更加注重中庸适度与和谐统一,个人服务于集体,已达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但在西方高投入,大制作的粉饰之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反观我国内电影市场,男星追求所谓小鲜肉的程度,女星演技拙劣,使人观感体验极差。如此,广大群众经过对比,西方文化输出的缺口也就打开了。

(三)民族传统文化自身的落后性

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是丰富多彩,和谐统一的。但是其中受时代与历史的限制,必然存在的相对落后的价值观念。其中尤为严重的,受历史原因影响的便是关于生育问题的重男轻女的现象。虽然近年来,这种思想在政治导向和舆论导向的双层压力下已经有所淡化,但是仍然无法彻底消除,这也必然导致相关问题的出现。网络上过度的女权主义风靡让时下恋爱关系受到影响,女性过度注意双方在恋爱是地方与感受,使得广大青少年对于婚姻问题避而不谈,甚至导致了丁克家庭的数量逐年增长。传统民族文化中父母对于子女的管教方式方法缺乏理性指导和语言交流,以至于现阶段我国部分家庭子女与父母关系僵硬,子女无法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沉浸网络世界。父母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对待网络更是视其为洪水猛兽。两点综合在一起,导致了以杨永信为首的网戒所势力的抬头,电疗,暴打,这已经超出了体罚的范畴,甚至已经学生不堪重负,生命逝去的现象。广大青少年受其荼毒已久,就是根本原因,是我国部分民众对民族传统文化没有哦与时俱进的观念,盲目追求,以维护自身家庭地位的目的[3]。

二、民族文化与民族产业相结合

(一)以教育推动民族文化和民族产业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言传身教或灌输式知识覆盖,学生接受吸收。然而这样的教育方式在传播传统文化层面上的效果并不是很乐观。这首先就需要教师本身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创新与以身作则。所以,在民族教育这一内核上,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将民族教育转变成一种消费产品,将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理念融入其中,并且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生活当中,从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出发,给予喜闻乐见的民族教育。或者加入新媒体元素或者网络信息技术,外国资本主义尚可以通过微博倾销西方文化观念,国内当然也可以用这一方式,通过网络巨大的流量和传播速度,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在这一点上,我国已经开始运用并且初见成效,这比如央视新闻等诸多官方媒体入驻微博以及共青团在BILIBILI上受广大青少年欢迎[4]。

(二)树立民族文化和民族产业的品牌

中国作为四大古国之一,其传统文化与历史至今仍熠熠生辉,只要合理运用和发掘,加以品牌形象的塑造,必然会推动民族文化和产业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可以视为一种深厚丰富的文化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助现阶段的传播手段,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其对传统民族传统文化有正确肯定地认识,然后逐步逐步发展成以向外输出的商业品牌。以今年火爆的汉服未例,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传统服饰的认同感相较于社会中老年人更加浓厚,这其中不排除受日本和服影响,青少年也开始注重本民族文化服饰。加之著名影星徐娇的亲身宣传,明星效应显而易见,这导致汉服的热潮空高涨,各大高校当中也陆续组织建立以汉服或传统服饰、传统文化为中心的社团、交流会等。广大青少年正在以自己独特的、融入时代先进元素的方式方法让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产业走向商业化,走向世界。

(三)民族文化的“中西结合”

对于外来文化我们需要以鉴别批判的眼光进行挑选,吸取我们需要的文化,将其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出发,国外不乏真正优质的作品需要我们借鉴学习,我们绝不可以其进入我国市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国家的发展绝对不可以开倒车,坚决不能坐进观天,画地为牢,只有做到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才能够使民族文化和民族产业真正地“走出去”,真正地得到世界的认可,才能冲进西方资本主义市场。

结语

想要真正地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促进民族产业的发展,绝对不是沉浸在自我臆想当中,只有脚踏实地,创新变革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并且不断地自我修正才能够推动民族产业的发展[5]。

参考文献

[1]史君.文化产业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研究[D].西南大学,2016.

[2]张瑞智.高等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课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郭勤艺.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D].武汉大学,2016.

[4]郑帅奇.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与培育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

[5]陈晓红.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

作者简介: 汤丽菊,1971年2月,女,汉族,云南德宏瑞丽人,瑞丽市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瑞丽市勐卯宴民族餐饮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
昭通苗族花山节浅析
浅论民族文化对紫砂壶艺的发展与影响
从《大鱼海棠》看国产动画电影的文化回归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