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为先 公益为重 匠心为贵:邵飘萍新闻伦理思想研究

2018-10-21卢欣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新闻伦理新闻事业新闻价值

卢欣

摘要:本文以民国时期著名记者邵飘萍的新闻理论为研究对象,对其融个人从业经历、中国传统文人论证思想、西方新闻专业主义于一体的新闻伦理思想进行梳理,总结出其主要包括重视新闻价值、强调媒介的社会公器性质和关注记者的个人修为的新闻伦理思想,并以其关注个体的理念作为当今社会媒体从业者解决伦理问题的指导。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伦理;新闻价值;新闻事业;新闻记者

近年来,新闻伦理成为新闻行业社会诟病的癌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不顾对逝者的尊重,详细披露个人信息;姚贝娜事件记者过度采访,造成对家属的二次伤害;以及北大弑母案在法院未作出判决之前,就揣度嫌疑人的犯罪动机,甚至详细描述作案准备、作案过程,一次又一次拷问着新闻人的职业操守。

反观历史,邵飘萍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新闻行业来在动荡中摸索前行,与今天的现实环境极为相似。邵飘萍的新闻伦理思想来自于不断的实践,又在新闻教学中不断的归纳总结,所以不仅系统性强,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中西交融:邵飘萍新闻伦理思想的溯源

(一)短暂但丰富的个人从业经历

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新闻记者,先后主编《汉民日报》、《申报》、《时事新报》等报纸。1916到1919年间,他为申报撰写了22万字的“北京特别通信”,1918年在北京独立创办《京报》。除此之外,他也是著名的新闻教育家,与徐宝璜、蔡元培一起创办北大新闻学会,并担任导师,出版两本新闻学专著《新闻学导论》《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十五年新闻工作几乎囊括了所有与新闻有关的职业。

(二)传统文人论政思想的影响

我国新闻事业区别于西方的一个最显著传统是文人论政。“文人论政”以立言为根本,一方面承自中国知识分子独有的清议传统以及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另一方面受西方自由主义的影响。

被誉为“新闻全才”的邵飘萍,自小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后入浙江高等学堂示范科就读,在此期间深受梁启超的思想影响,而梁启超正是文人论政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所以虽然他并未在最具文人论政风格的报纸工作,但却是在其影响下开始自己的新闻工作。

(三)新闻专业主义的感染

新闻专业主义最早出现在美国,最核心的内容是中立和客观,要求媒体扮演一种独立于事件和人物之外的社会角色,强调媒体社会公器的职能,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是媒体最重要的信念。1911年,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后,新闻专业主义传入我国,第一步便是新闻本位的回归,肯定新闻传播信息的功能和作用,将新闻从发表言论的工具性中解放出来。

邵飘萍始终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对新闻事业满含热情“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趣味,愿终生以之”(1),这也深刻影响着他的新闻伦理思想。

二、邵飘萍新闻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强调新闻价值的重要性

邵飘萍认为他所生活的时代新闻价值减少的原因有三,一是广告,二是揭发隐私,三是有害社会风气。(2)邵飘萍为广告做了界定,他认为除去报告新闻外其他的信息都属于广告,该舍则舍,决不能让自己被蒙蔽愚弄,然后再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读者。

今天,在媒体市场化的潮流中,这样的原则虽要求过高,但仍应成为媒体所坚持的追求。首先新闻纸本应是社会公器,过分关注个人私事,一方面侵害了个人的隐私权利,另一方面违背了报纸的公共性,挤压了有效信息的生存空间。其次,报纸肩负教育职能,对社会的作用远超过电影和戏剧,所以在报道内容的选择上要格外慎重,凡是不利于社会良好风气传播的都要多加考量。

(二)关注新闻社会事业特质

新闻行业既是国家公共机关,又是国民舆论代表,同时承载着最广泛和普遍的教育功能。只有正确认识新闻事业对整个社会的意义,才能正本清源,解决今天所面临的新闻媒体失范问题。

1.全社会人的事业,国家公共机关

邵飘萍认为新闻纸最重要的任务是传达人类之间意志、情感、趣味、知识等一切消息,(3)公共性是新闻事业的核心价值。所以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首先要明确新闻纸作为社会公共机关的地位,在进行具体的新闻实践工作之时,要根据事实与真理,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准绳,绝不能因为个人的利益纠葛对新闻事业的公共性造成威胁。

2.来源于国民,是国民舆论代表

在邵飘萍看来,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依附于国家和民族,共同生活的每一份子都是国民。所以作为具有社会公共性的新闻事业一定与其所在国家国民意向是大体一致的。也就是说,新闻纸上刊登的内容来源于并代表国民舆论。新闻工作者在采写新闻或发表评论时,应当基于大多数国民的心理,顺应当时进步的潮流,不能基于一家之言或个人的利害关系发表有悖于国民意向的言论,以免失去国人的信任和同情。

新闻从业者在撰写内容时,要铭记新闻绝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过先或者过后于这个时代,所发表的内容以国家、社会的大背景为依托,不能脱离现实自说自话。

3.“为人师表”,最广泛的教育

邵飘萍认为新闻事业是最普遍的教育,新闻纸渗透在人的一生中,从出生到老死,从不间断。新闻纸不断追求“新”,不是猎奇的需要,而是满足读者对他所未知内容的渴望,解决未知,这就是新闻事业的教育意义。

现在,新闻行业却越来越忽视教育职能。百年前邵飘萍指出的我国新闻纸两大病根——新闻材料缺乏及所载消息不确,今天依舊存在。虽然我们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但信息并不等同于新闻,在纷杂的信息中找到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依旧是极大的挑战。所以对现在的新闻工作者而言,要尽力规避以上两种问题。

此外,邵飘萍认为新闻事业的教育任务除了消除未知,更重要的是纠正错误,将舆论带回到正常轨道。现在,媒体迎合受众的倾向却越来越明显。邵飘萍在100年前就给提供了药方,新闻事业虽是国民舆论代表,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国民的心理,但是这一切的立足点依旧是事实,不能忽略事实而一味的迎合。

(三)注重新闻记者个人修为

在邵飘萍看来,记者担负着教育社会的责任。基于此他提出成为一个新闻记者精神体格、品质、性格三方面的资格准备,这三点在今天同样是我们对一个合格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1.独立于事件外,透明无色之精神

邵飘萍认为记者要保持超越与独立透明无色之精神,亦即坚持第三者之高垒。当然,人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有预设立场以及观点倾向。但是坚持第三者的角色依旧是重中之重。“理想的新闻记者之生命,惟在真理与事实之权化。彼之觉悟、勇气、侠义、良心、感情、智慧等种种神圣光明之要素,悉集中于真理与事实之一途。因是忘其小我,抛弃其小主管,罗列世界上一切事物于真理与事实的X光线之下。”(4)无论处于何种环境,面对多么难以抉择的情况,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要始终坚持独立于事件外,这虽然很难,但应该成为我们最崇高的价值追求。

2.坚守新闻真实,保持虚怀与倔强

只有理想的指引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还不够,邵飘萍认为,虚怀倔强是记者必须的品质。他也认为新闻报纸上的更正是不应经常出现的,这样有损新闻媒体的权威性,会损耗读者对报纸的信任,但是相比于失去这种信任,对真相和真理顾若罔闻,放任错误更为可怕,坦诚地接受则更为可取。这是我们今天新闻工作者惯于粉饰后渐失的传统。

当然,邵飘萍所坚持的虚怀并不是妥协和软弱,而是一种纳善,与其并行的还有拒恶的坚持,这就是所谓的倔。是面对狂妄的暴徒时,用文字来使弱者更有力量,使强者不能肆意妄为。

3.多维艺术,匠人精神

邵飘萍认为新闻纸决非对社会简单的平面描写,必须有深刻的立体观察。“不独横的照见世间之事物,更需纵的贯穿问题之中心。”新闻纸的灵魂是用事实和理智涵养人的心性,“将世人从枯寂冷酷之心境中救出。”(5)这即是新闻事业无法被替代的价值。但事实上,人们总是认为新闻事业只需要普通能写文章的人,百年前是这样,今天依旧是这样。

新闻行业需要匠人精神,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坚信新闻工作雕琢的不是真相而是文字,用文字推动这个社会哪怕一点点的改变。所以作为承接这份衣钵的人要足够自信,无论在怎样的低谷,都要始终坚信,这个职业是神圣有价值的。

4.健全的精神体格,以应千变万化

因为记者工作常年奔波,和不同的人交往,所以对身体和精神都有极高的要求,邵飘萍指出这就是精神体格之健全。

所谓精神训练,分为知识与德行两个方面。知识即除了新闻学的相关研究外,其他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学科的内容。德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人格独立和平等观念。邵飘萍认为要做好新闻工作必须有这样的认识——人人可亲,人人不可犯。良好的体格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前提,之所以把这个也作为新闻伦理思想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是因为一切新闻活动的基础都是精神和体质的健全,如果在这两个方面新闻记者不能自重,那么就有了更多可以对社会势力和现实妥协的理由。

三、从人抓起:邵飘萍新闻伦理思想的现实启示

邵飘萍在《实际应用新闻学》开篇认为当时报纸内容腐败的重大原因是“不认社外记者为与彼处于同等重要之地位。”并指出要想改变我国新闻事业长期处于混沌幼稚的现状最根本的是“外交记者之养成,尤为改良报纸之根本。”(6)然而这也是解决如今新闻伦理问题最根本的切入点。

如今新闻伦理当年所说的报纸在今天广泛延伸至众多新闻媒体,只是因为时代不同呈现形式出现了改变。伦理问题日渐严重,社会环境的变化固然让人手足无措,但是伦理问题中的人才是最关键的一环,新闻事业的良好发展与其中人的发展永远是相辅相成的。作为普通的新闻工作者而言,对于目前新闻行业敏感而又动荡的现实确实稍显无力,在庞大的社会机器面前,个人那点微不足道的言语、行为恍如以卵击石,但邵飘萍不止一次的提到新闻记者对于这个行业的重要性,它是这个行业得以正常发展的基本和前提,所以解决目前的新闻伦理问题当然要回归人,从人做起,是目前看来可实施性最大的方式。

注释:

傅国涌.《新闻报国:邵飘萍的不归路》[J].人物春秋,2006,(6).

邵飘萍.《邵飘萍新闻学论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8-69.

邵飘萍.《邵飘萍新闻学论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4.

邵飘萍.《邵飘萍新闻学论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6-117.

邵飘萍.《邵飘萍新闻学论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0.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

参考文献:

[1]方汉奇.邵飘萍选集: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李淑瑛.邵飄萍与林白水的新闻观比照[J].报海钩沉,2009(12).

[3]徐新平.论北洋政府时期新闻伦理思想的发展[J].暨南学报,2015(1).

[4]郑苏文.邵飘萍与徐宝璜的新闻思想比较[J].三峡大学学报,2012(9).

[5]郑苏文.邵飘萍新闻思想形成原因探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

猜你喜欢

新闻伦理新闻事业新闻价值
中国记协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7年)》
新闻事业的文化属性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唱响主旋律 党性最鲜明
策展新闻视角下的中美新闻APP比较研究
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媒介伦理失范探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接地气”
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失范与规范
社交媒体时代突发事件报道面临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