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018-10-21周景洪
周景洪
摘 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要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改变以往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建构知识并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状态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我定向能力、自我选择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在自主学习内涵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元认知学习理论、终身教育思想基础的指导下,结合现行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我们构建和实践了自主学习能力的两种教学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激发 兴趣 自主 研究 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淡化了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的区别,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通过演示实验来训练某一实验技能、验证某个化学知识,而是将实验探究活动融入教学过程的始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忽略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精选几个现象明显,简单易行的趣味实验在课堂上演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增加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对比。不仅仅是为了求同,更重要的是求异过程。求异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为了说明实验室为什么选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我让学生进行下面三组实验:第一个实验是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第二个实验是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第三个实验是大理石与稀硫酸的反应。通过三组对比实验,学生发现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太剧烈,不易收集;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开始有气泡冒出,但反应一会就停了下来;只有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收集。这样通过对比实验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从理论上予以解释,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倡导自主实验,体验探究乐趣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学生被动接受,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性、创造性、操作性、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已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制氧气最佳方法。传统的制氧气的方法,不管是氯酸钾还是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操作复杂,原料利用率低。为此有的小组设计出电解水的方法氧气,有的设计出用加热氧化汞的方法制氧气,还有的小组用2H2O2===2H2O+O2↑反应,即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然后我让学生讨论,评价每一种方案的优缺点。通过分析学生知道,用电解水的方法制氧气,虽然没有污染,但消耗电能太多,在经济上不实用。用加热氧化汞制氧气方法虽简单,但汞有毒,易造成污染,也不可取。而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操作简单,不需加热且生成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再通过计算,知道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消耗的反应物更少,这种制氧气的方法是实验室氧气的最佳方法。通过设计实验,使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通过课外实践,培养探究能力
课外活动具有丰富性、多样性、补偿性的特点,化学与社会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大量的信息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内获得。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例如:在讲《水的污染》时,我布置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对流经本地的一条河流进行分组调查,了解河流的水质情况、PH值、影响水质的因素等,并写出调查報告,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及防止水污染的措施等。以此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因此,通过课外活动和各种探究性的实验可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作用有机地结全起来,增强教育的功能,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五、利用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教材中编排了一系列的家庭小实验,这些家庭小实验从生活实际出发,又能说明化学原理,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例如,为了验证碳酸盐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这个性质。我让学生完成这样的家庭小实验:取一个玻璃杯,杯底放一只短蜡烛,并铺一层纯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Na2CO3)。然后把蜡烛点燃,沿杯壁倒入一些食醋(主要成分是醋酸)。这时学生会观察到杯里有大量气泡产生,继而蜡烛火焰熄灭。说明碳酸盐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在蜡烛火焰熄灭以后,在玻璃杯上盖一块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学生又会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白色浑浊产生。进一步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因此,做好家庭小实验,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秀清.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5.
[2]阎荣.化学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指导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