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10-21罗惠珍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数学课堂应用

罗惠珍

摘 要: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通过一些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教学开始的那几分钟,一旦抓住学生心理,会很快把学生带入到将要教学的书本上,问题导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利用一些数学问题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数学教学课堂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如何用、用得好就是关键了。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 数学课堂 教学 应用

一、要科学的设计问题

问题导学法是能够在讲课前科学的提出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数学知识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就是特别关键。数学问题的提出要合理、科学,能够即与数学知识想通,又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小动物举行爬山比赛,上山要走525米,下山比上山要少走81米,爬山比赛一共要走多少米?可以先让学生去探讨一下,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引导学生初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产生疑惑,老师适当引导他们,层层深入让学生领会数学知识。再例如,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4,一条边长是4,则它的腰长是多少?用这个问题引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在解决这道题的时候,顺便把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等一些问题学会。用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在他们产生疑问的时候,老师再去介绍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生的印象会进一步加深。

二、强调导入学习的思考问题

数形结合教学是指把数学中的数字和图形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加深对某个概念的认识。比如,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要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这就需要通过描点来发现不同的数量关系。例1、水管向水池注入的时间与水深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看图回答问题。(1)这幅图像有什么特点?(2)随着注入水时间的增加,水深是怎样变化的?(3)注水的时间与水深成正比例吗?为什么?(4)利用图像估计注入时间为4.5小时时,水深多少厘米?当水深72厘米时,注入时间是多少小时?

教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形象的图像相结合,把文字转化为图像,把数字转化为图像,方便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认识和理解。教师的讲解越直观,学生的理解就会越容易,之后学生遇到关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题时解决就会相对轻松。又例:学习三位数减法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回忆三位数加法和两位数减法的法则与计算方法来推导出三位数减法的法则和计算方法,这种学习通过旧知识引导出新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结合实际来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中有许多都和实际生活有很多联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数学知识和实际相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个感官认识。比如,200米到底有多长,学生估计也会好奇这个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如果老师接着说,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就是200米,学生就会迅速理解200米这个概念,顺便理解了米这个距离单位的含义。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这些数学知识尽量贴近现实生活,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容易的去理解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再比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就可以讲解故宫就是轴对称,这时老师也可以拿张纸,左右对称,直接用这种现实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像的含义。这种方法更加直观,也在学生的理解水平层面上,学生可能更加感兴趣,在学习数学中了解生活,在生活中了解数学,顺便可以给学生阐述一下:生活处处有数学的道理,使学生对数学更加有兴趣。

四、注重思维的引导

学生在学习“代数与数”时,要从具体的数字当中构建出对代数的抽象概念和相对应的变化规律,直到可以运用符号来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例如,学生对a,b,c等符号到底数字是多少的问题,可以直接回答a,b,c等表示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或者说a,b,c就是所有能够出现的数字,它们的范围特别广,它们可以是1,也可以是2。给学生讲解抽象概念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具体的例子,2+10=10+2,20+30=30+20,推导出a+b=b+a,然后再逐渐向抽象的概念转化,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五、数学教学课堂“问题导入法”的具体实践

(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激发学生的动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本没有办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枯燥,那么就达不到“问题导入法”的目的。所以数学教学的导入首先要有趣,这样才能成功的抓住学生的心。

例1.算法的概念教学

算法的概念非常枯燥,如果只是单纯的解释一下这个概念,我想学生的印象也不会特别深刻,对算法的概念理解也不会特别透彻。如果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小问题,来引起学生对这个算数概念的认识。如: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这个问题包含来算数的概念,并且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课堂上能够出这个问题,想必有很多学生会有这个兴趣去计算一下,在这时教师可以随便讲解数字的概念,让学生以这种有趣的方式理解,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二)要从疑问中学习知识

教师通过提出数学疑问,让学生主动的去关心今天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疑問当中学习到新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由老师提出问题,渐渐使学生学会主动去提出教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一定要符合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的原有基础知识,这样提出的问题才有意义、有价值,如果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是不会有兴趣去回答的,所以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抓住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往下讲,深入到本课的难点、重点。

问题导学法在实践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才能到达教学的效果。小学的数学是抽象的,所以教师要尽量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例子要相对简单些,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使学生主动的去建构数学知道框架。

结语

问题导学法非常适合数学课堂,在这种方法中导学是重点,问题是关键,但是运用这种方法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应用学会的数学知识内容才是重中之重。在实际运用当中,要学会恰当的设置问题,能够有逻辑的引出课堂教学的数学主要内容,当然设置的相关问题要和本科的教学目标相一致,不能脱离本课内容,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数学课堂应用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